项目:《将非暴力的种子洒进孩子心田》
设计者:吉慧芳
时间:2023.10.23
主题:《非暴力沟通》导入课
目标:
1.了解《非暴力沟通》背景、作者、影响,知道学习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
2.知道非暴力沟通官方绘本包括《感受大狂欢》《喷不出火的小火龙》《吉妮,做一只好青蛙》三本书,了解课程基本安排和主要环节。
3.完成课程前测问卷,了解学生思想,征集学生问题。
准备:购买书本、设计海报、制定前测问卷
环节:
一、介绍项目来由和组织
1.教师分享目前在非暴力沟通方面的收获,引起学生共鸣。
2.介绍“火种计划·一师一梦想”项目公益组织,让学生了解社会力量对教育的支持,对孩子们的关心。
二、出示海报,激发兴趣
同学们好,我这里有一张海报,大家可以说说看到了什么?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老师会给大家开一门德育实践类的课程《将非暴力的种子洒进孩子心田》。今天是咱们的导入课,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海报。
三、细说海报,介绍课程
1.海报外面播撒种子,种子一点一天一天发芽长大的图片,上面有我们的主题《将非暴力的种子洒进孩子心田》。下面有一句话“在对与错的区分之外,有一片田野,我在那里等你”,这是被称为“属于整个人类的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哲学家、诗人”鲁米的话。大概意思是:一件事情我们不一定非要说它是对是错,只是我们每个人站的角度和立场不一样。
2.海报里面又分为6个部分。
上方中间是一棵“非暴力沟通生命树”。非暴力沟通有4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如果直接学习这本书,可能有点难,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指定学习非暴力沟通的绘本系列,包括《感受大狂欢》《喷不出火的小火龙》《吉妮,做一只好青蛙》三本书。
课程时间安排:每周一次,可能随着日常教学进行调整。
课程形式:1.通过绘本阅读、讲解、排演,在故事中感知非暴力沟通。2.结合学生(师生)之间案例,介绍非暴力沟通的相关知识。3.在班级内进行封闭式非暴力沟通倾听练习,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项目目前算是尝试了一点点。从接触非暴力沟通开始,我就知道它会是我一辈子想要做的事。身为老师每天打交道最多的是孩子,我真的很想把它带给孩子。2023年5-6月,我结合同学(师生)之间的实例给当时的四五年级学生讲解了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四、发放问卷,完成前测
附:此问卷只用于了解同学们目前对“非暴力沟通”的理解与想法,便于后期开展课程。不会用做任何商用,老师也不会据此对同学们有任何评判。
学生参与情况
全员参与填写问卷,大家很积极,情绪高涨。也有同学表达可以单独跟我分享一些事,但是如果在同学们面前可能不好意思。我告知他们这个会根据课程开展情况以及同学们的意愿程度,来确定后期是否开展“同理倾听练习”。
通过问卷填写来看,大部分同学有“正确”的认知,能够分清“暴力”与“非暴力”对应的选择。个别平常上课不怎么学习的同学有点不知所以,填的有点乱。
教师实践感受
很开心,导入很顺利,希望和同学们顺利开展项目,能够进一步拉进我与同学们的距离,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