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断舍离生活
有一阵子空闲时间多,经常去威海市图书馆。在三楼的图书室里,溜达着,寻找心仪的书。有一个书架分类是整理类。我当时还挺好奇,整理房间还有专业书呢?咋这么专业?看来宝哥真是落伍了。
记得韩国的几本书挺不错,又看到日本的,还有中国的跟风之作。看了《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断舍离》《整理术》等等。生活整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个空白。看了一系列书籍,我大开眼界,原来整理房间也这么有学问。
有一阵子空闲时间多,经常去威海市图书馆。在三楼的图书室里,溜达着,寻找心仪的书。有一个书架分类是整理类。我当时还挺好奇,整理房间还有专业书呢?咋这么专业?看来宝哥真是落伍了。
记得韩国的几本书挺不错,又看到日本的,还有中国的跟风之作。看了《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断舍离》、《整理术》等等。生活整理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个空白。看了一系列书籍,我大开眼界,原来整理房间也这么有学问。
在技术层面,讲究如何收纳整理,用最小的空间摆放最多的物品,又显得井井有条。但在道的层面,如何减少家居用品的总量,才是根子上的问题。这也涉及到一个人的生活哲学。一个乱七八糟的家,一个堆满各种杂物的房间,往往显示着主人的性格和命运的弱点。
断舍离应该算是极简主义生活的一个哲学内涵。从源头上减少或禁止没用的东西进入家里,然后抛弃没有价值或者不需要的物品,最后做到心里上不对物品执着,这就是断舍离。三个字简单,节奏感强,好像秘密口诀一般,干脆利落,充满能量。
算起来,宝哥有过两次大的断舍离行动。
第一次在去年,仔仔细细认认真真读完《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按照书上的步骤,把衣服、书籍、文件、纪念品等等分类拿出来,抚摸着物品,看看有没有心动的感觉,自己内心是不是非常喜欢。那一次整理出来满满一兜衣服,许多衣服自己很长时间没有穿,只是觉得花钱买了,丢掉怪可惜的,不舍得扔,结果摆在柜子里很长时间。有几双鞋子,穿着不舒服,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心想着改天也许有用。这一次全部清除出去。
外面有回收衣服的绿色铁柜子,将衣服抛进去的一刻,长长舒了一口气,感觉浑身轻松很多。至于书,那是宝哥的最爱,去除几本,其他的还是乖乖的呆在原地。
直到搬家,整理了十个纸箱,六个袋子,才发现八百本书的体重和体型,话说真是占地方呀。狠狠心,重新挑选,严格按照心动法则和现在对自己是否有用处来挑选。筛选出大约200本书。到古玩市场找了一个旧书商,卖了180本。一本两块钱。其余一些不错的书,送给朋友们。
这是第一次大的断舍离体验,给我的感觉是全新的,原来可以这么处理自己和物品的关系。而且放大了格局,其实拥有的一些物品,如果只是呆在自己的家里不动弹,物品也会抱怨的。当它们流通出去,可以帮助更多的人,物尽其用,对于社会也是一件好事情。
第二次断舍离,就在这几天。这几个月陆陆续续又买了不少书,屋子里又开始乱起来。本质是内心的欲望增强,想要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占有感。
之前看的书都是在图书馆,这次从网上买下了《断舍离》和《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又认真看了一遍,决定再来一次断舍离。成果也很丰厚。处理了许多以前的物品,它们估计都快像深宫里不得宠幸的妃子们一样幽怨。
大学毕业那年,同学们都说出去面试要穿西装,于是和舍友去动物园(在北京,动物园服装市场很有名气)买了一套西装,几乎没穿过,几年来跟着我东跑西奔的。和几件衣服一起捐了。现在的藏书统计数量,大约760本,挑选出100本,卖给书商了。还有继续简约的空间,我想藏书保持在500本左右比较合适,如果四百本更好了。当然接下去挑选会更加有难度,因为留下的书基本都是比较喜欢的或者有纪念意义的。
几件有意思的物品,比如初一时候的团员证,大学的图书证、学生证和迎新的报纸等等,微笑着说再见了。大学时买的mp3,旧的小容量充电宝,各种各样的旧耳机,数据线,全部处理掉。还有诺基亚手机,哎哟,这都多少年了。
大件的要数台式电脑了。2008年大三时候买的电脑,2015年换了一些部件,到现在几乎10年了。还可以用,只是越来越慢,主机也呜呜响,关键是挺占地方。考虑了几天,卖掉了。没了电脑,书桌一下空旷起来,读书吃饭,再也不用拥挤喽!
现在房间亮堂堂,很喜欢回到家,干净整洁。整个人也清爽了,忽然就有一种小宇宙爆发的愉快,仿佛闷热的夏天,一声霹雳,一阵瓢泼大雨降下,瞬间凉快。
当然喽,革命还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继续走极简主义生活路线,做一个极简主义者、环保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
好啦。今天和童鞋们聊到这里吧,下回再见。
如果你也觉得收拾屋子很痛苦,屋里的东西乱糟糟,人生也稀里糊涂的,可以留言和宝哥聊聊。希望我的经验可以帮到越来越多的朋友。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羊肉串在手,后会有期!
阿宝先生
2018.10.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