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与中国智慧

作者: 云中山 | 来源:发表于2018-12-25 10:59 被阅读35次

          书者,心之迹也。心正则笔正。

          汉字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其线条极简、极纯,因此可以上升到哲学和智慧的高度。

            这里的中国智慧特指中国古典哲学和艺术审美原则。

            东方人含蓄,凡事不爱出头,是藏锋,但认准的事情,坚定去干,则为露锋。

            做人既正大光明、堂堂正正、讲究原则,又圆融变通、照顾八方、周到细致。

            试看启功的字,岂不是既磊落光明,又灵动秀美,阴阳均衡,格外自然。

            中国所有门类的艺术,举凡建筑、音乐、美术和日用器皿,绝大所数都具有同一艺术特征,概莫能外,其审美和价值观表现出奇地一致,从中可以提炼出东方艺术的一般原则。

            而这些原则最为集中和典型的表现,也同样存在于汉字书法艺术之中。

            这些原则可概括为如下五点:

            其一,简约之美

            或极简之美,抽象之美。

            大道至简,汉字也是如此,从甲骨、金文,篆书、隶楷行草一路走来,越来越简化,越来越实用,直至信息化键盘化,联想输入,抛弃了纸和笔。

            其二,规矩之美。

            或曰法度之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权责利同在,自由与束缚同存。

            其三,平衡对称之美。

            或形美,这几乎是所有艺术门类都追求的一般法则,也是所有科学门类共有的美学规律。

            如物理学上的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化学上的物质不灭、方程式配平,音律的和谐、节奏,建筑空间的布局,美术的留白,黄金分割等都无不向平衡和对称靠拢。

            其四,中和之美

            或内蕴之美,内在和谐之美。

            有阴必有阳,有曲必有直,有横必有竖,对立求变,计白当黑,相映成趣。

            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中和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的核心,“合于中和,斯为美善。”(项穆)“极者,中之至也。”

            这种以“中和”为特征的有机体,其构成是一种“动态平衡”,其生命是完整丰富的,是“相对稳定的”。(李泽厚《试谈中国的智慧》)。

            书法线条组合以中和为最高追求,折射出中国人追求人与自然、主体与对象、理智与情感的朴素和谐的统一思想。

            其五,气脉贯通之美。

            或统一之美。

            一幅书法作品各个字、句之间,甚至一个字的笔画之间,都存在着上下左右相互呼应的联系,因而气韵生动,流畅自然。

            如此,导致了汉字的书法艺术,有血有肉有灵性,筋骨丰满,端庄大方,灵动自然,生命力格外丰满康健。

            试看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不是一样存在并且遵循这样的美学原则,美观实用,删繁就简,相互呼应,灵动端庄,和谐统一。

            中国画,尤其文人画,梅兰竹菊,更是如此。丰子恺,郑板桥,齐白石,张大千等,莫不如是,寥寥几笔,不求具象已传神。

            以最少的笔墨,做出最精当的作品。

            古诗词文学作品亦然,五言绝句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维的《使至塞上》,寥寥二十字,却画面开阔,意境悠远,特别耐人寻味,展示了汉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更是简约传神,有时候一个小故事,就是几十个字,却活灵活现传神地刻画了相关各种人物。真是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这就是简约的力量,决非面面俱到,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

            就连儒释道各家所追求的生活方式都相当一致,那就是简约,不看重外在名利等物质,而重视精神生活。

            综上,从汉字书法艺术之中,可以提炼出东方审美的一般原则,即简约朴素、遵守规矩、端庄大方、中和内蕴、气韵生动,并且这些原则已经化生到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字书法与中国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gx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