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内容大纲
今天我们一起读一本新书,叫《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关于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菲利普·津巴多,菲利普·津巴多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可能很多人听过叫“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把一群心智正常的人,放到一个模拟的监狱当中,让其中一部分人当狱警,另外一部分人当囚犯。 14天过去之后,这些人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他们沉浸在那个角色当中不可自拔。
由于这样的实验会触犯到伦理问题,所以这个实验也多受诟病。
但本书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一直都是社会影响领域的大咖,他写了很多经典的书籍,还有一本叫《心理学与生活》也是特别受欢迎的心理学领域的教科书。
咱们今天要谈的这本《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听它的名字就知道,它主要是谈人是怎么样被影响的,以及怎么样才能够影响别人。
态度改变和社会影响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两个关键词:态度改变和社会影响。
我们的态度是怎么样受到社会影响之后改变的?
我们每天都会做出很多很多的选择,早上一睁眼,我们想“早餐吃什么呢?今天做什么呢?我上网买件衣服,我买哪一件,什么款式,什么颜色呢?”
我们好像感觉每天自己做的选择都是独立的选择,但其实我们的选择一直都在被我们周围的环境影响着。
但同时我们也会影响别人,比如说我看到一个电影特别好,我一定要推荐给我的朋友看。我喜欢一个明星,我一定要安利给我周围所有的人,这就是人跟人之间的互相影响。
所以人跟人并不是一个完全不连接的、独立的存在,我们之间千丝万缕地连接着,而且互相就这么改变着对方的态度。
这种影响有很多形式,比如说,一对一的影响,人际之间。我的好朋友告诉我这道川菜好吃,我要尝一下,她改变了我,因为我以前没打算做这个行为,后来我做了。
还有一对多的影响,比如,历史上特别著名的演说家有谁?马丁·路德金,还有美国的里根总统也是个非常擅长演讲的人。还有一些罪不可恕的,比如希特勒,也是特别擅长通过说理、说服、演讲,影响一大片人。
除此之外,还有大众媒体的影响,大众媒体的影响更加的普遍和潜移默化,这是影响的多种形式。
它影响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就是改变你的行为。
当然,不是说不改变你的行为,我的影响就算失败了,不是这样的。
作者跟我们说:人的态度,它是一个系统。它包括什么呢?
它包括我对这件事情的认知。我以前觉得这个明星特别差劲,但我不了解他,后来有人跟我说,他常年坚持做公益,我对他的认知就改变了。
它也包括我的行为意向。虽然我没有按照你跟我说的去买这个明星演唱会的门票,但我有了这个行为意向,我答应如果以后我时间合适了,我就去参加明星的演唱会。
态度也包括我的情绪反应。以前提到这个明星我就觉得很厌恶,但因为你跟我讲了他特好,我想到他的时候我有一种温暖的感觉,我觉得这个人是个有大爱的人。
所以整体的这些,一个人的行为,行为的意向,他的认知、情绪,这统统都叫做一个人的态度,所以我们说改变这个人的态度,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这是作者上来先给我们讲明白的一个概念,态度是一个系统。那它本书就从各个方面去跟我们讲,到底我们影响一个人的途径有什么?
改变行为
我们今天主要讲一种就是:我怎样不改变你的态度,不改变你的观念,直接改变你的行为。
这时候你可能会说:“怎么可能呢?你刚告诉我说态度它是个系统,是个系统就意味着那里面的各个因素是互相影响的。比如说,我改变了对这个人的认知,我才能够改变对他的情绪,才能够改变对他的行为,这不是一个系统吗?你怎么能不改变我的想法,你就直接改变我的行为呢?”
还真的可以。而且我告诉大家,如果把你的行为改变了,你的态度也会改变。
有没有发现有些人是这样的,他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比如说,他买了一个iPhone的手机,他当时其实很犹豫的,“我买华为,还是买iPhone呢?”,最后一咬牙“买个iPhone吧”。
买了以后,他就觉得iPhone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手机,他忘了他当时在两个手机之间做选择时候的那种纠结感,他忘了其实最初给的评价是这两个手机差不多。
所以你看他的行为一变,他的态度就会变。人是会做自我解释的,我们会把自己之前的行为合理化。我买了iPhone了,我肯定觉得它是最好的,不然我不是像个傻瓜一样嘛,我认为它不好,我还买了,怎么可能呢?
他还要追求这种前后的一致性,所以改变行为也能够改变态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这个态度它是个系统,它之间各个因素是会互相作用的。
接着咱们要说一下,到底我怎么样可以绕过一个人的态度去改变他的行为?
生活当中有这样的经验吧,有人来找你借钱,不想借给他,觉得这个人特别烂,然后他跟你说他多惨,你要不借钱给我,我明天就得自杀。
这时候你把钱借给了他,你抵抗不住,你的态度变了吗?没有,但你的行为变了。
还有些时候你觉得这个电影不好,但你回来一上网发现连专家都在说这个电影好棒,你周围所有的朋友都说超级喜欢这部电影,你想说点反对的意见来着,但是你不敢,你说这个电影真的挺好的。
再比如说,喜不喜欢上班?不喜欢。喜不喜欢早上按时上班?不喜欢。但老板说“如果你这个月能够早上按时到公司,给你发一个全勤奖”,然后你每天就撑着惺忪的睡眼,早早的到了公司。
这时候你的态度变了吗?没有,但你的行为变了。
所以说人的行为怎么样能够改变呢?
首先,我们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奖赏跟惩罚被强化的,也就是说,不管你的意愿是什么,你想不想干这件事情,惩罚跟奖赏最后会刺激你这么做或不这么做。
一个小老鼠它只要往那个区域走,就电它,往那个区域走,就电他,他会干嘛呢?它会不往那个区域走了。
一个小老鼠它只要按那个按钮,就会出一块肉给它,按那个按钮,就出一块肉给它,然后慢慢地,它就会学会按这个按钮。
我们人类也是这样的,我们很多行为都是在那种被奖励跟惩罚的过程当中习得的,我们学会了有些事情要做,有些事情不要做。
比如说,我按时上班,我就能够拿到奖励,那么按时上班这个行为就会被强化,我慢慢地就知道我是需要按时上班的。
除此之外,除了你自己会学习到某种行为之外,你还可以观察别人。
你发现有一个人、一个榜样,他做了一件事情,你就会模仿他,其实这个背后也是一种惩罚跟奖励的机制在起作用,他那么做他得到了奖赏,我也要那么做。
有一个实验特别有意思,让一群小孩去观察一个暴力行为,这个小孩如果发现这个人在实施暴力之后被揍了,他就不敢模仿了。如果发现这个人他在实施暴力行为之后被奖赏了,他就特别开心地去模仿,也去实施一些暴力行为。
如果他们发现这个人实施了暴力行为之后,没有人管他,也没有人打他,也没有人给他奖赏。你说这群小孩他会干嘛?他还是会模仿这些暴力行为,因为他会觉得肯定这么做特别爽,要不然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所以你看这是什么?这是我们观察别人,学习到一种行为。
还有我们在生活当中,其实我们会听到很多的这种行为规则,比如说,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这是提醒你什么?在熟悉的领域要小心,这些其实就是人类总结出的一些经验,不要做,那么做会受到惩罚。
然后慢慢地,我们就不必非得自己受到惩罚之后才能够学会,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别人,可以通过听取经验就学习到要不要做某种行为。
所以这就是人的行为被改变的过程,被影响的过程,我们会在奖励跟惩罚当中自己学习,我们也会观察那些榜样,而且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一些行为的规则,这些规则也是来自于人类的经验总结。
当我们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之后,我们就可以思考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了。比如为什么人会从众?为什么别人都说好,你明明觉得不好,你还要跟着别人说很好?其实就是为了保全面子,赢得体面,其实就是因为害怕被惩罚。
奖励跟惩罚并不单单只说给你一点奖金,其实在生活当中,在人群里,社会对你表示赞美认可,这也是奖励的一种。
如果说你周围的群体不接纳你,排斥你,这是惩罚的一种,这比钱的奖励跟惩罚来的还要凶猛。
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会从众的原因,如果我们跟这个群体不一样,我们很有可能被惩罚,我们会被这个群体不接纳。
所以再想想为什么我们会服从权威?服从权威有好处,比如某个领域的专家,他说的话确实比一般人说的话相对要靠谱一些,我们会觉得服从他会得到好处,不服从他就会被惩罚,而且有的时候我们很害怕被权威本人惩罚。
所以当权威说话的时候,比如说,你的领导的命令,你父母的命令,学校老师的教导,你是不敢反对的。
小结
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跟大家介绍的主要内容,我们今天介绍了态度系统这个词,然后跟大家分享了一下怎么样不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就能够影响到这个人的行为。
通过奖赏惩罚,一个人的行为会受到影响,通过观察榜样,一个人的行为也会受到影响,通过别人的经验传授,习得的一些行为准则,我们也会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注意,奖励跟惩罚当中有一种叫社会奖励跟社会惩罚。这是为什么我们会从众跟服从权威的原因,以上是今天分享的内容。
到明天我们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行为对于态度的影响。我改变了行为之后,我的态度又会发生哪些变化?明天我们再来分析。
总结:
【我今天学到了什么】
今天读《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这本书
第一天人是怎么样被影响的,以及怎么样才能够影响别人?
被影响,和影响别人
影响的最终目标是改变你的行为
人的态度(系统:各个因素之间会互相作用的)
1对事情的认知(想法)
2人的情绪反应
3人的行为
怎么绕过一人的态度直接改变你的行为?
1认知--情绪--行为
2行为改变了--------态度也会改变(举例:买手机、借钱、看电影、上班、)
3行为可以通过:a奖赏和惩罚强化(举例:小老鼠吃肉、上班奖励、小孩模仿)
b观察榜样
4奖励:社会对你的赞美、认可
5惩罚:服从权威、领导的命令、父母的命令、学校老师的教导
5服从权威:我没会觉得服从它会得到好处
不服从就会被惩罚(行为准则)
【我今天哪里可以做的更好】我今天没有影响别人
我希望明天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影响别人。
今天总结:怎么样不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就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明天我的计划是】
明天继续学习:态度怎样被影响,行为怎样决定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