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读书汉江师范学院
《目送》相见恨晚,写到你心坎里的一本书

《目送》相见恨晚,写到你心坎里的一本书

作者: 寒冰拾暖 | 来源:发表于2017-10-02 09:25 被阅读116次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一位回高中母校作报告的研究生学长那里听到此书,他与我们分享了书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我坐在主席台下,呆呆地望着闪光灯聚集的他,听着那些话拨动着我的心弦,颇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情不知所起,一时热泪盈眶。第一次体会到文字的温度,原来一本书也可以像一把钥匙一样,打开自己内心深处久久尘封的大门,产生深深的共鸣。

      《目送》这本书里,龙应台写了父母、儿子、朋友、兄弟,甚至是林中的杜鹃,路上的花朵,每一件都牵动着她对这个世间的羁绊。她是用情感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的一切,一字一句都带着她深邃的理解和思考。将此书纳入囊中后,我如获至宝,在人生的各种阶段和不同处境中,我时常想起书中的话。

      我读初二那年,父母像往年一样在浙江打工,暑假里我和弟弟妹妹被允许到外地与他们团聚。从我十二岁那年起,父母卷入了外出打工的浪潮中,自那以后,我便被刻上了留守儿童的标签,与双亲常年分隔于城市两端,我渴望自己能像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做错事时,可以揪着父母的衣角撒娇取闹,但机会总是渺茫,于是我倍加珍惜那次的寻亲之旅。坐在开往浙江的大巴车上,我怀着对大城市的无限向往和对“新家”的美好憧憬,心猿意马,恨不得插上双翅飞到父母身边。到了目得地,初识父母亲生活的不易。“新家”比老家简陋,比老家狭小,父母脸上写满了一天的疲惫,但他们从不对我们发脾气,我的内心开始深深自责,自责自己吃穿不愁,却奢求他们长久地陪在我们身边,可是鱼与熊掌常常不能兼得,毕竟拉扯三个孩子上学,对于任何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吃力的事情。但是整个暑假,这个狭窄阴暗的出租房里都充满了欢声笑语,我学着去包揽家中所有的家务,把屋子里收拾的更加明亮而温暖。然而,相逢的时光总是匆匆,离别的脚步已悄然逼近,可怜的人儿已踏上返程的客车。

      父亲骑着那辆与他年纪相仿的自行车来车站送别,对司机“讨好”照看我们,又回头再三叮嘱我,照顾好弟弟妹妹,然后朝着大巴车即将开走的方向顺路回家。

    仲夏的深夜,寂静无声,月亮悄悄躲进云层,夏蝉也停止了聒噪,唯有丝丝的凉风,吹的人眼睛生疼。宽敞的大马路上,行人寥寥,只有两旁的路灯,发出耀眼的白光。

    坐在车窗旁的我,不时地探出头目光锁定在骑着自行车,紧随其后的父亲,那时他尚不满三十五岁,身体却渐显出老态,后背弓着,双脚吃力地一上一下,路灯将他的背影越拉越长,我们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我凝望着他的背影,孤独的在路灯下一点点移动,慢慢地被整个黑夜吞噬,直至变成我眼中晶莹的泪珠,我回过头,看了一眼未睡熟的亲人,默默地抹去脸上的泪痕,在驶往黑暗的客车上,泣不成声。不知,那时的父亲是否也曾与我产生共鸣?直至读了《目送》我才了解到:“中年人的目送,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原来龙应台女士也曾与我感同身受,不然又怎会说的如此通透:“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目送》相见恨晚,写到你心坎里的一本书

      曾经历过一场失败的高考,我选择了复读。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每当考试失意的压力和生活遇到的难题并驾齐驱;当暴雨突袭,我淋着雨形影相吊地走在租房子的那条小巷;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我在孤灯下为一道数学题抓耳挠腮;当鼓起勇气登上QQ,看到昔日的同窗“炫耀”般地晒大学的图片和幸福时;我觉得自己仿佛被所有人遗弃,是一个美丽世界的孤儿。如《目送》所说:“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来教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的有尊严;你的膝盖破的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一头栽下去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此时此刻,夜深人静,灯火阑珊将尽,我坐在人潮已散的大学图书馆自习室中,执笔写下凄清的往事,咀嚼内心的酸甜苦辣。突然在脑海中浮现龙应台的那句话:“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独自面对,素颜修行。一个人的路固然寂寞,难道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

      “当他垂垂老时,他可以回乡了,山河仍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深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每当我读到此句,总能被作者带入书中的环境,想象着自己满头白发,在异国他乡饱经风霜后,拄着拐杖回到自己的家乡,摸索地从茂盛的杂草里找到父母的坟,双膝年老僵硬,无法弯曲过度,而曾经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再也没有一个我还能认识的人。我曾经将此句与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比,发觉后者却无法描绘出世事变迁,双亲早已亡故,自己一生流离,即将入土为安的沧桑感。也许时间真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等不到我风烛残年,老泪纵横。读罢此书,我体会到了作者的感受,顿时仿佛对生老病死都释然了。

      最后,为了表达我对《目送》的拳拳挚爱,以及对作者——龙应台女士的敬佩与感激,请允许我以她的口吻作结: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依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生命不会永驻,而我们只是彼此的过客,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95650edb0e9d:可以投稿到《读书》专题,会有更多人看到,从评论里看看别人不同的见解。遗憾这本书没看过,有空我会看看的。
        寒冰拾暖: @拉布雷瓦 嗯呐,谢谢你的建议

      本文标题:《目送》相见恨晚,写到你心坎里的一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mz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