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小阳曾经给我讲一件令她哭笑不得的事情:
她第一次去见她的婆婆(那时还是准婆婆),婆婆叫了一个她完全没有听过的称呼“昊昊”。昊是她的全名第二个字,家里人从来不这么称呼她。
而她的婆婆不但发明了这个称呼,还一直用这个称呼叫到现在。
一开始小阳以为她的婆婆是太过于自我、很强势的那种女性,后来通过一系列事情,发现不是。她的婆婆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的人,直观一点讲,就是向外界关闭了心灵。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除了她最亲近的老公、儿子,其他人给她说什么,她都“充耳不闻”,不是耳朵听不见,是心灵“听”不见,别人说给她的话,完全被自动屏蔽。
比如,她不会给孙子换纸尿裤,小阳就对她说,妈,我来教你。她说,不用不用,我不换就是了。但是她会趁儿子儿媳不在身边的时候,偷偷给孙子换,结果没有把屎尿清洗干净就胡乱换上。等小阳回来,发现孩子身上臭哄哄的。
再比如,小阳给她说了很多次,家里没有人吃腌制食品,让她不要买。可是她照样在冬至过后、春节之前,给儿子儿媳送香肠和腌鱼腌肉。
诸如此类的事情多了,小阳见怪不怪。虽然很不习惯婆婆如此“自行其是”,但是好在都是一些尚可容忍的小事。
结合小阳婆婆日常情绪容易低迷、不善交往以及不爱出门的行为特点,可以大致分析,她是一个自我稳定度很低、自我灵活度不高、自我疆界很狭窄的人。
她对自己的人生有一种随时失控的恐惧,对自己之外的世界产生浓厚的敌意,所以为了自我保护,她选择关闭心灵,把绝大多数来自“敌方”的信息挡在了门外。
与这样的婆婆如何沟通,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而我听武志红心理课听到的一个小故事,可以作为一个启示。
有一次,武志红住在一个朋友家,朋友五六岁的女儿总是往他的房间跑,而他房间的锁坏了,所以她一推门就可以进来。
一天早上,武志红在房间里处理一些重要的事,非常需要安静,而小女孩多次不敲门就跑进来,他屡屡被打断,感觉很不好。他对小女孩说,“我需要独处一会儿,请你不要不敲门进来,一会儿我的事处理好了,我会出去找你。”
然而这些努力都没有用,小女孩像没听见一样,一会儿就闯进来一下,他的思路不断被打断。有点懊恼的时候,他突然问自己,你在干吗?你竟然试着给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讲道理,而孩子常常是听不见道理的,他们需要的是你给他们讲感受。
想明白这一点后,她再一次闯进来时,他看着她的小脸,非常认真地对她说:“你一次次不敲门就闯进来,我很不高兴,接下来请你不要再这样做了,我忙完了会出去找你。”
这次她终于听进去了,特别是“我很不高兴”这句话,让她突然愣了一下。然后再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内,她再也没有闯进来,而他利用这段时间把自己的事忙完。
这个小故事说明,人与人的沟通,除了去感受对方的感受,还需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受,这样才可能达到有效的沟通。
小孩子虽然不等同于小阳婆婆那样关闭心灵的人,但是,可以尝试这样一个方法,开辟一条心灵的通道。
讲感受,就是捧出你的心。
只有当你能捧出心时,才能建起一条通往心灵的通道,也才能碰触到对方的心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