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能力者上班这点事儿我的大学
从“三分钟原则”开始体验无压人生

从“三分钟原则”开始体验无压人生

作者: 为时未晚 | 来源:发表于2016-11-23 12:54 被阅读238次
图片来自网络

星期三 | 方法论 | 第05篇

上周的浓缩书栏目中和大家分享了《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一书,挺受小伙伴们欢迎。的确,清单思维和清单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管理目标和提高执行力。我自己就从清单思维和实践中获益良多,不仅感觉对生活和工作更有掌控,实际上各方面的目标达成率和效率也大大提高。

我自己的清单体系中有十几个清单,涵盖了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既然小伙伴们对清单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我就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清单系统,找个机会再和小伙伴们分享,这里先做个预告。

今天我们要谈的这个“三分钟原则“,也和清单有关,本质上是有效使用清单系统的一个前提。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大家可能都知道目标制定的S.M.A.R.T.原则,即一个有效的目标一定要是具体的(Specific),可测量的(Measureable),可实现的(Attainable),有现实意义的(Realistic),以及有明确期限的(Time-based)

S.M.A.R.T.原则最早是在1981年11月刊的《管理评论》杂志(Management Review)上一篇名为《There’s a S.M.A.R.T. way to write management’s goals and objectives》的文章中,由三位作者George Doran, Arthur Miller, and James Cunningham提出的。S.M.A.R.T.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目标制定,也可以应用到大多数清单系统的制定上。

GE的杰克.韦尔奇十分推崇S.M.A.R.T.原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将其在GE内部大举推广实行,要求员工每季度以S.M.A.R.T.原则为自己制定目标清单,并于季度末检查完成情况。S.M.A.R.T.确实给GE带来了不少收益,杰克.韦尔奇甚至将GE股价的大幅上升归功于S.M.A.R.T.在全公司的实施。

但一段时间后,杰克.韦尔奇发现S.M.A.R.T.的效果开始大不如前,是不是基层的落实不到位?他派出了调查员与各层级的员工调研访谈,发现大家不但认真贯彻了S.M.A.R.T.,而且都非常喜欢这个系统,因为这个系统不仅让工作更有条理,而且给员工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

那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出在“成就感”三个字上!

员工在使用S.M.A.R.T.时过分追求完成率和成就感,结果将一些容易完成的目标写入目标清单中,完成之后给自己一个大大的点赞,貌似成功达成了目标,但其实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假象罢了!

这就是使用清单系统的一个大陷阱:为了追求一张满是被划去的已完成任务的漂亮清单,用一些无关紧要、简单容易的项目来滥竽充数,造成完成了大量任务的假象

大学时我曾经也陷入过这样的陷阱,事无巨细,全部写在待办事项清单上,一天下来看到自己完成了十几二十个任务,那所谓的“成就感”真是太棒了。可是仔细看看待办清单上的项目,什么手机充电,买笔记本,倒垃圾等随手立马就能完成的事情居然都大摇大摆地躺在清单上。

虽然那时我也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总是“舍不得”让我的待办清单变成一个事项寥寥,且每个事项都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难啃的硬骨头。

直到有一天,我在学校图书馆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说自己有个习惯,如果在三分钟内可以完成的突发事件,就马上着手完成,一定不拖延,也不会列入自己的待办事项清单,因为那是“低效且虚荣的”

低效、虚荣这两个词给了我很大触动,我以为自己在践行自我管理的好方法,实际上我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在做一些低效的活动。

我决定改变,上午看到这篇文章,下午我就决定践行作者提出的“三分钟”原则。不到一个星期,我就感受到了“三分钟”原则给我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虽然待办事项清单上所谓的“成就感”少了,但整个人从大量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压力极速下降,学习和生活好像一下变得轻松简单了许多,我只需要集中精力关注几件最重要的事情

以前遇到任何事,无论大小,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写下来,稍后再安排时间完成。每一个任务,从记录到完成,都要经历下面这个流程:

1)记录下任务;

2)在一堆任务中思考衡量这项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决定何时开始完成任务;

4)下定决心着手开始做;

5)完成这个任务。

这一系列五个动作,将原本只需三分钟完成的事情,扩展到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更糟糕的是,不断累积的琐碎任务,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造成心理压力,让我们感受到:我只想静静地看会儿书,怎么还有这么多破事儿要处理!

而使用“三分钟原则“,遇到任务首先花10秒钟判断一下这个任务是否可以在三分钟内完成,如果可以,立即跳到上述第5)步,完成这个任务。然后把这件事彻彻底底抛到脑后,腾空大脑和心灵空间去接受更重要的挑战。如果判断三分钟内无法完成,再将其添加到待办事项清单中。

“三分钟原则“的好处,不仅是可以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从点滴开始改善拖延的坏习惯,更重要的是,这些”做完即弃“的小任务将我们的大脑和心灵从繁杂的事物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时刻都处于一种清爽的无压状态,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思考、完成对我们更加重要的事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五分钟是更适合自己的一个节奏。因为我总是保守地倾向于预留多一点时间给每一个任务。有时我判断这件事需要五分钟完成,但其实三分钟不到我就做好了。所以后来我把“三分钟原则“改为更适合自己的”五分钟原则“,待办清单上的事项又少了一些,工作和生活也更加简单清爽。

小伙伴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三分钟原则“的具体时长进行调整,原则上3-5分钟为宜,时间太短无法有效发挥此原则的效用,时间太长又容易对正在进行的其它任务造成中断影响。

任务清单不是不经筛选的杂物单,事无巨细全部记录在任务清单上,虽然会产生更多的“成就感“,但却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额外的压力,让我们难以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而”三分钟原则“,则能帮助我们清除不必要的压力,腾空大脑和心灵去思考和完成更重要的事情,同时也让经过筛选后的清单系统更加高效实用。

体验无压人生,从“三分钟原则“开始。


喜欢就关注点赞鼓励一下呗^_-

【为时未晚】生命不能重来,人生总可重启,为时未晚

相关文章

  • 从“三分钟原则”开始体验无压人生

    星期三 | 方法论 | 第05篇 上周的浓缩书栏目中和大家分享了《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一书,挺受小伙伴们欢迎。的...

  • BIM管线综合原则

    一、管线综合原则 1 总原则 1.1 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1.2 有压管让无压管; 1.3 低压管避让高压管;...

  • 从用户体验部分原则来看闲鱼(一)

    从用户体验部分原则来看闲鱼(一) ----------------------------------------...

  • 无压

    你知道什么是无压吗?可不是乌鸦呀!哈哈!

  • 《搞定》第一天

    《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 一.如何拥有轻松无压的人生 【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一、事情太多导致的结果 二、着眼大局、...

  • 走进咖啡,从法压开始。

    法式滤压壶(French Press)大约于1850年发源于法国的一种由耐热玻璃瓶身(或者是透明塑料)和带压杆的金...

  • 《精进》02 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

    以人生最高目标作为第一原则 满意原则:从自己最熟悉的选项开始考察,一量打到满足内心的选项就采纳。 最优原则:对比所...

  • 搞定 11章—16章读后感

    三个原则 原则一:养成收集的习惯 1:从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体验到积极的感觉,就说明自己已经开始消除那些消极因子了。 ...

  • 我想尝试下开始

    突然开始想去写一点什么,再去体验下三分钟热度吧。

  • 从用户体验部分原则来看闲鱼(二)

    从用户体验部分原则来看闲鱼(二) 今天我们主要从用户体验的部分原则来看闲鱼,主要以产品视觉设计四大原则、交互设计十...

网友评论

  • 小茗说:那是李笑来提出的治疗拖延症的三分钟原则
  • 沈小四:感谢投稿《大学生活》官方专题,加油哦,已经收录了^_^
    为时未晚:@沈小四 多谢主编:blush:

本文标题:从“三分钟原则”开始体验无压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qv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