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医认识的疑...读书简友广场
《中医认识的疑惑》之九 中医温补派

《中医认识的疑惑》之九 中医温补派

作者: 黄岐之 | 来源:发表于2024-07-14 12:14 被阅读0次

                    中医温补派

                        黄岐之   

          温补派是由薛己,张景岳主导的温补阴阳的中医门派。主要研究脾肾及命门水火的生理特性与病理变化,强调脾胃、肾命阳气对生命的主宰作用,阐明了人体阴阳平衡的调节机制及其重要意义。

          (1)温补派之创立

          明代薛己(1487年—1559年)在继承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进而探讨肾和命门病机,从阴阳水火不足的角度探讨脏腑虚损的病机和治疗,强调脾胃和肾命阳气对生命的主宰作用,善用甘温之品,建立了以温养补虚为特色的学术体系。其后,张景岳(1563年—1640年)继承其学说,进而提出阳重于阴的观点,温补命门,为温补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著有《景岳全书》,后世称为温补学派。

          在温补学派的形成后,诸多医学家也纷纷提出了个人独到见解,极大地促进了该学派的发展。继薛己受李东垣、王冰、钱乙影响,为明清温补学派形成奠定了基础后,孙一奎受薛己的影响,进一步发展了该派系学说。此外,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等人也做出了贡献。

          (2)温补派之医理

          温补派是明代建立的中医学派,以薛己为先导的一些医家在继承李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温养补虚为临床特色的辨治虚损病证的系列方法。张景岳是温补派的主要代表,他的代表著作有《类经》《景岳全书》等。

          薛己在深入研究前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并结合个人临证心得总结。提出重视治病求本、滋其化源、温补脾胃、温补肾命的医学观点。

          强调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以求疾病之本,强调辨证求本、治病求本的重要性。把人体当成一个整体看待,五脏之中,任何一脏的病变,除与本身有关,还存在着他脏对其的影响,脏腑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子母相生的多种关系,再加上邪气与正气的交争,更应加以辨析。强调人以胃气为本。认为人有胃气则生,以及四时皆以胃气为本;人以脾胃为本,纳五谷精液,其精者人营,浊者人胃,阴阳得此是谓橐龠,故阳则发于四肢,阴则行于五脏;土旺四时,善载乎万物,人得土以养百骸,身失土以枯四肢。人身之正气虽根于先天之肾命,然不断充养全在脾胃,而正气之盛衰于人体抗卫外邪,祛除疾病,维护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正气充盛,才能祛邪于外,维持人身之健康。治病之根本即在于恢复正气,补养脾胃就成为治病之根本。

          疾病的治疗要滋养人身气血精液化生之源。薛氏认为人体后天生化之源,当属脾胃元气,土为万物之母,故自然界非土不能长养万物,人体脾胃五行属土,中土以灌四傍,只有脾胃昌盛,人身之脏腑四肢百骸才能得到滋养。由于脾气充盛,肺金自然健旺,化源充足则阴精亦自充足,肺肾两脏健壮,既可养肝,又可降心火,四脏自平。

          薛氏认为脾胃之盛衰与人体健康关系十分密切,不论内伤外感引起的疾病,都与脾胃虚损有关。对人体不论阳气不足,还是内有虚火燥热,均主张以温补之法升发脾胃之阳气,使阳生阴长,人体气血阴阳得以恢复,形成温补脾胃的治疗特点。当然,对于火衰土弱的虚寒证,又指出可以补火生土,强调了肾命对脾胃的温养作用。

          薛氏对肾命的认识,较前人亦有较大的发挥,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点。将《金匮要略》的八味丸与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的六味丸,用于治疗各种虚损病证,使补肾的治法广泛运用于治疗杂病,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张景岳十分重视人体正虚为病,基于“阳非有余,阴亦不足”之说,大倡扶正补虚之理。景岳用补,先以形体为主,注重温补精血。

          景岳用熟地黄填补精血,所治病患极广,不拘常法,信手拈来,屡收奇效。景岳用补的另一特色即是补必兼温。凡扶正补虚者,景岳多以温补为主旨,其善以附子、肉桂、干姜、人参等药为温补之用,而其变化出入使用上,诸药在新方八阵中则比比皆是。景岳长于温补,力倡温补而终成一家之言。

          “中年求复,再振元气”,以倡其中兴延寿之旨。是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关于我国中老年医学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

          人所具有的天然寿命,认为是与先天元气相关。很少有人能尽其天年,这与后天是否很好地调摄养生有很大关系。先天虽强,不加惜护,仍可夭折;而先天虽弱,但勤于慎节,有时反得长寿。

          中年时期是人体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我国古代对此早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是,张氏并未停留于此。他进一步对预防早衰作了重要的探讨,并鲜明地提出了“中年求复,再振元气”先进卓越思想。张氏指出早衰的产生是由于不知摄生,耗损精气,所谓“残伤有因,唯人自作”(《景岳全书》)。通过努力可能挽回早衰。因为,人的生命过程是有规律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经历着生长壮老,故早衰使之复常,才是遵循了生命的规律,挽回早衰。并“非逆天以强求,亦不过复吾之固有”。早衰即是元气大伤的表现。而挽回早衰,即在重振元气。”抓住中年时期元气尚未大虚之机,认真地加以调理,使元气得以复常,而人身之根本得固。

          张氏认为人的个体寿命因遗传差异而有所不同,虽不可能春秋皆度百岁,但绝大多数人是应该夭年在百余岁。然而,事实上却是大多数人半百而动作皆衰,就其缘由,理当责之后天失养、元气受损。元气乃人身根本,且在体内不能永存。人至中年,元气则由鼎盛而渐衰,因而对之更当惜之再惜。

          (3)温补派之议论

          薛己的学术观点,是在深入研究前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并结合个人临证心得总结而成的。薛氏在理论上重视脾胃,注重脾胃与肾命的关系,在治疗上善于温补,对明代以后诸医家逐步对肾命的探索引向深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对明代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医家。

          张景岳以温补为主的思想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进步和完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完善了气一元论,补充并发展了阳不足论,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火命门说,对后世养生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氏既正视人的生理和社会需求,同时又提出应当对这些需求有所节制的思想,较之一味勉强无为和压抑人的正当需求的思想来说,无论从认识方面或实践方面均大有进步,丰富和发展了养生学,对中年心身医学的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思路。

          张景岳的医学思想深深植根于理学思想之上,运用理学家的观念对《黄帝内经》作了全新的诠释,著有《类经》等书,并成为后世医家学习和研究《内经》的范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认识的疑惑》之九 中医温补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uc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