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作大家叶永烈
起床睁眼,先生说,叶永烈去世了,80岁,一生写了3000多万字。
仿佛还在睡梦中,迷糊地问,叶永烈是谁啊。
就是写了《十万个为什么 》及新时代很多名人传记的作家,家里有很多本书都是他写的。
先生已经把叶老的书摆在了桌上,5本以上,有的还没拆封。
作家叶永烈虽然以前没怎么在意这位写作大师,爬起来看着去世的新闻还是挺心酸的,中国又失去了一位大作家。
翻看百度百科,叶永烈是1940年生于浙江,
自古江浙多才子,著有小说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之名的叶老也算江浙一带出生的才华横溢之人。
一生有多部著作,写作范畴宽泛,
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还是科普小说,红色小说,
还有各种红色时期名人传记。
叶老一生写作,写作一生。
2. 一生写作3000万字,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要想在写作上有所成就,除了长期阅读外,还要有写作的积累。
一生写作3000万字,按叶老10岁开始写作计算,算一共写作60年,每年写作约43万字,
每天写作1500字左右。
如果没有长期写作的积累,叶老也不能发表那么多作品。
现在是人人写作,人人创新的好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创作。
写作的平台也很多,简书,博客,百家号,大鱼号,头条号,微信公众号,订阅号......
只要是有点想法的人,都可以创作。
先生曾在得到专栏上买过科学家吴军博士的专栏,
吴军博士每日更新1500字的文章,他自己转成音频,供大家听。
先生每日固定时间收听,坚持了一年,后来又把文章都整理成文字稿,发给我学习。
我选了感兴趣的部分来听,看了文字稿。
作者写作的话题比较宽泛,关于经济、红酒、大学、创业、摄影、科学研究、陶瓷、四大发明、情感、历史、文学等每一类都有多篇文章。
为了写好一个主题,吴军除了阅读相关的书籍外,还到世界顶级的大学里去听相关的课程,采访相关的大人物,才完成了每日1500字以上的写作目标,成了一位高产的作家。
后来他将文章整理成书稿,先后出版了《态度》,《见识》书籍。
吴军是一位科学家,曾在google、腾讯大公司就职,是一位科学技术从业者,目前是投资人。
他的每一本书都读过,感受他严谨的科学思维,广泛的知识结构,深厚的文学涵养,除了先天的高智商外,更多的是后天的努力和坚持。
最喜欢的是《文明之光》(一共四册),《大学之路》和《见识》,
前面有一篇文章写了关于吴军《文明之光》的读后感和分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看吴军和他的《文明之光》——读书笔记,做过一次专题分享。
他是我最喜欢的其中一位作家。
自媒体时代,看到很多大咖发表的文章,文笔流畅,情感细腻,一发表就有10万+的阅读量,感慨的同时,也能从中体会到作者背后的艰辛、自律和坚持。
简书上持续写作的大咖,比如蒋坤元老师,每日坚持写作,出版多部文学小说。
写作,看似人人都可以掌握的能力,要写好,称为作家,也要持续不断的输入和输出,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出版成书。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唯有当下持续不断的坚持和努力。
3. 文字是有力量的,写作带给我的
与大师相比,写作不能称为写作,只能算是一些乱编乱写。
但就是这样的乱编乱写,隐隐约约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变化。
1)思维方面
以前,有些事想不通,放不下,认为世界非黑即白。
现在,注意力转移了,不再纠结成年旧事,将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
世界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人也不能轻易以善恶区分,放过他人,放过自己。
2)自我管理方面
自从开始阅读写作,能感觉到自己的变化。
写作是一种书面承诺,
因为写下来了,所以印象深刻,所以做事时会想到自己曾经写下的诺言,指导自己的行为。
比如,书面承诺自己要坚持日更1500字,为了兑现,不管有多晚,不管是出差还是放假,每天都会坚持写完。
至今已坚持40天,写完6万多字。
再比如,前面梳理了自我管理相关文章,经常拿出来阅读和思考,也能渐渐将其应用到生活细节中。
对孩子多了一些耐心,对别人多了一些同理心,能站在别人角度思考问题。
比如孩子哭闹不吃饭,没有立马吼叫,耐心询问原因,然后引导他平稳情绪,擦干眼泪,然后自己吃饭。
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转移的,将这点利用到处理孩子的问题上,很有效。
某位同事,不愿意做某件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前会觉得不可思议,脑子不就是用来思考的吗?怎么还有这种不愿意动脑筋的人呢?
通过阅读、学习、写作,知道有的人喜欢千变万化、挑战性任务,有的人喜欢一成不变、事务性任务,理解了这些,分配任务也更加合理,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
写给自己
后续读书和写作计划:
1)花半年时间阅读关于自我管理与领导力相关书籍,再将自己的阅读,结合实践,整理成文章,并分享。
阅读促进写作,写作倒逼阅读,锻炼思维,练习文笔。
2)学习拆书稿的写作,将历史人物传记作为我的下一个阅读和写作主题。
研究历史人物的智慧,扩展视野,增长见识。
希望自己以后面临一个陌生话题,有话可说,说得准,说得深,说得独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