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志Dove的读书笔记读书
世界的建筑师(一)——《三大师传》|2019读#20

世界的建筑师(一)——《三大师传》|2019读#20

作者: 奔跑中的Rabbit | 来源:发表于2019-03-30 22:22 被阅读9次

今年第20本书是来自茨威格的《三大师传》。

这本《三大师传》大约有些年月了,回老家整理旧书的时候翻了出来。薄薄一本小册子,这本《三大师传》伴我度过在老家百无聊赖的一个午后时光。

如书名,这本书写的是“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但是这本书作为传记有些不合适。这本书的内容更像是有网友在知乎上提问“如何评价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茨威格洋洋洒洒写了一篇10万多字的回答。

这个“回答”里,大约五分之一写巴尔扎克,五分之一写狄更斯,剩下五分之三的篇幅都是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

如果要了解这三位大师的生平,这本《三大师传》可能会让你失望。

但如果你对这三位大师的作品有大致了解,读完这本书后可能会有更深的体会。这本书里是茨威格满满的“私货”,书评典范,业界良心。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

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杀。

这本《三大师传》是我阅读的第三本茨威格的作品。前两本是《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和《昨日的世界》,和《三大师传》一样都是传记、纪实类的文章。

这本《三大师传》是茨威格规划的以《世界的建筑师》为总题的文学家传记中第一部分。除了这本《三大师传》的传主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外,还有荷尔德林、克菜斯特、尼采(《与心魔的斗争》)、卡萨诺瓦、司汤达、列夫·托尔斯泰(《三位诗人的生平》)。这些人都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响当当的大师,今天放眼这个名单,几乎就是一部19世纪的欧洲文学思想史。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de Balzac,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

巴尔扎克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查尔斯·狄更斯(英文原名: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英国作家,日尔曼人。主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

狄更斯描写为数众多的中、下层社会的小人物,这在文学作品中是空前的。

他以高度的艺术概括、生动的细节描写、妙趣横生的幽默和细致入微的分析,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英国19世纪初叶的社会面貌,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认识价值,并形成了他的独特风格。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俄国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出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

这本《三大师传》一半以上篇幅都是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看来茨威格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真爱粉。

这本书介绍了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三位叙事文学天才,作者称之为——“巴尔扎克人物”、“狄更斯形象”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

作者在序言中说这本书未标出的副标题是“小说家的心理学”。

如同三位大师都在他们的作品中留下自己的痕迹,茨威格也在他的传记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三位大师分别代表着19世纪三个文学大国——法国、英国和俄国。三位大师的经历和作品也和当时三个国家不同的命运和环境所影响,这种影响力渗透到了他们传下来的伟大作品中来。

巴尔扎克亲眼见过“伟大的世界征服者”拿破仑,使他产生了“探求整个世界的野心。”在世界历史中,拿破仑是绝无仅有的,《人间喜剧》亦是。巴尔扎克追随者拿破仑的铁蹄征服了世界。

狄更斯的英国,是资产阶级欣欣向荣的日不落帝国。他的作品里充满了欢笑和幸福,描写了一个善良友好诗意的世界,这和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是一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俄国是苦难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都是与疾病、贫困和灾难斗争的一生。这些也正式处于风雨飘零的沙俄王朝的真实写照。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主人公在更关注于苦难本身,以及苦难背后人类的命运等更宏观的哲思。

“时势造英雄”,不管是作品还是作品的作家本身,茨威格认为都是时代雕琢出来的产物。

茨威格总结道,巴尔扎克是社会的世界,狄更斯是家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内心的。茨威格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里,分析总结了他们笔下的主人公形象。

巴尔扎克的主人公都是贪婪、想要征服世界的。这种偏执的追求一直贯穿着整部《人间喜剧》。巴尔扎克本人也是如此,“他在文学中所渴求的不是元帅的权杖,而是皇帝的皇冠。”

狄更斯的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安逸而满足的,这也和狄更斯本人的性格一致。他的主人公都有欢乐的童年,谦逊的性格,幸福圆满的结局,这些也是狄更斯所向往与追求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主人公往往就是作者的“分身”,都是充满激情和矛盾的。他们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一样,经历苦难,感受苦难,拥抱苦难。

茨威格在三位大师的作品里去发现三位大师的本性。从正面、侧面、反面多角度立体的变现三位大师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茨威格可以称之为"金句"作家,这本《三大师传》也不例外,整本书满满都是可以写入摘抄本的“金句”。

下面摘抄了一些这本书中的句子,大家可以感受下。

“他在文学中所渴求的不是元帅的权杖,而是皇帝的皇冠。”

“《人间喜剧》对世界的征服,那种用两只手集中起来的全部生活,在近代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正如在近代史中拿破仑是独一无二的一样。”

“巴尔扎克所有的主人公都经历过人生十字路口的这个时刻。他的主人公都是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中的军人。每一个人都在向前冲锋,着一个人的路就得跨过另一个人的尸体。”

“他把自己关在幻觉里,就像坐牢那样,而且他是死死地坐在工作的刑椅上。”

“《人间喜剧》不追求某一种道德,不追求一种概观,而是要作为一个正在变化的东西来说明永远变化的东西。”

“他那八十大卷书里有一个时代,一个世界,一代人。”

“狄更斯是他那个世纪里内心意图与时代的精神需要完全相符的唯一的伟大作家。”

“莎士比亚是英雄的英国的化身,狄更斯则只是资产阶级的英国的象征。狄更斯是另一个女王,即温和的、家庭主妇般、无足轻重的老女王维多利亚的忠实臣仆,是一个拘谨的、舒适的、井然有序的,然而没有气魄、没有激情的国家体制的公民。”

“他把平庸乏味的生活散文解救成了诗。”

“巴尔扎克笔下的主人公是贪得无厌的,有权势欲望的,是被渴求权力的野心烧焦了的,对什么都不满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人公也都是性格刚烈和热情兴奋的……巴尔扎克的主公人想要奴役全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人公想要战胜全世界。……狄更斯笔下的人物都很谦卑。……他们的理想是一种市侩的理想,一种小市民的理想。”

“狄更斯缺乏残忍,缺乏走向真正悲剧的勇气。”

“有的人创造权力,有的人拆个捏造宁静。查尔斯·狄更斯把这个世界的一个宁静时刻附加到了诗上。”

“只有最深刻地认识他的作品的特点,才能明白这个俄国人深沉的博爱和普遍的人性。”

“他把击中他的每一道闪电都接受了下来,还把本来是要烧死他的东西转变成心灵之火和创造力的极度兴奋。”

“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是通过热爱自己的命运进而战胜了自己的命运。”

“(癫痫)这种病使得陀思妥耶夫斯基能升入正常人达不到的感情集中状态,还赋予他神奇的眼力,使他看到感情的阴间,看到心灵的中间王国。”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最高的幸福则是在无法忍受的状态下、在死亡的状态中的感觉的沸腾点。他的幸福是抽搐,是口吐泡沫的痉挛。他的痛苦是破碎,是衰竭,是崩溃,但总是闪电般压缩成的本质状态,这种状态在人世间是不能延续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则是一个艺术品,是一部悲剧,是一种命运。”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笔下,每个人都是奴仆、新救世主的宣告人、一个第三帝国的殉道者和宣布者。”

“在狄更斯笔下,一切愿望的终点都是惹人喜爱的草舍茅屋和绿草坪上的一群活泼孩子。在巴尔扎克笔下,结局总是和上议院的头衔及百万家产联系在一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想停步不前,甚至在幸福的时候也不愿停下来。……他们都有那么一颗自找苦吃的‘比较高尚的心’。”

“他们都是预言家、悟解者、洞察一切的人。”

End

微信公众号ID : Dove_booklist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界的建筑师(一)——《三大师传》|2019读#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re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