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年轻人,就是这样,世界变得疯狂了,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干什么都没空。
——科塔萨尔《南方高速》
忙碌的11月过去了,每天都忙得莫名其妙。忙着年底考核、忙着写材料、忙着应付五花八门的领导交代的奇奇怪怪的任务。
这个月也读了十几本书。除了《金瓶梅》其他的都是薄薄一本100多页的小书,基本一个午休可以消灭一本。《金瓶梅》足足读了十来天,先读原文再读批注,可以破我的“阅读最慢记录”了。
我做读书笔记有一个习惯——第一次阅读我不做笔记,只有读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更多的时候才会写点东西。不管是虚拟类文学作品还是非虚拟类作品,第一遍阅读“观其大略”,第二遍才在笔记本上根据第一遍阅读心里勾勒的框架上组织笔记。
笔记我会记三部分内容:“这本书讲了什么”、“这事儿(这人)太好玩了哈哈哈哈”、“我擦太NB了这作者竟然能写出这样的句子来”。这个月开始计划开始写一些这些年读到的有趣的书的有趣的事情,应该很有趣。
推荐阅读:《万火归一》、《呼兰河传》、《金瓶梅》
《万火归一》——[阿根廷]胡里奥·科塔萨尔
第一次读科塔萨尔是在几年前,《动物寓言集》,读完:“我勒个去,这也能叫小说??!!”后来陆陆续续读了他的《跳房子》《游戏的终结》,和其他拉美作家的作品。这个月读完了科塔萨尔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万火归一》,读完:“我的天,小说也能这样写??!!”
我觉得,读科塔萨尔是有门槛的。最起码要接受博尔赫斯作品的洗礼,再看过一些比如《百年孤独》、《佩德罗·巴拉莫》这类型作品,更容易接受科塔萨尔。科塔萨尔的风格是独一无二又是十分强烈的,能看到很多作家的影子,又和所有作家都不在同一轨道上,可以说仅此一家再无分店。
这部小说集由八个短篇组成,每一篇都可以说是传世名篇。我个人最喜欢《南方高速》和《万火归一》。短篇小说的信息密度比中长篇大得多,特别是读科塔萨尔的短篇,需要一字一句细细琢磨,这本200页的书读完的精力和啃完一本大块头名著差不多。
这版《万火归一》已经绝版,二手市场上卖的价格已不低。去年新经典新出版了两本卡塔萨尔短篇小说集,把卡塔萨尔的短篇小说集合在一起再版了。其中:
《被占的宅子》=《抄袭与翻译》+《加夫列尔•梅德拉诺的故事》+《动物寓言集》+《游戏的终结》;前两本应该是第一次引进,后两本有收录到99读书人的“短经典”系列丛书。
《南方高速》= 《秘密武器》 + 《克罗诺皮奥和法玛的故事》 + 《万火归一》;第一本以前应该没出版过,后两本也都绝版。
最近又出版了第三部小说集《有人在周围走动》,收录了剩余的部分。至此科塔萨尔的短篇小说全部在国内上市了。
《小说是一种需要》——[古巴]阿来霍·卡彭铁尔
卡彭铁尔的创作随笔、访谈的一个小集子。介绍了拉美文学的发展、拉美文学的现状和一些创作访谈。
虽然我读过挺多拉美文学的作品,但是这本小集子里提到的“拉美文学爆炸”前拉美作家和作品全是陌生。书中反复提到一个名词“巴洛克主义”,能查到的资料甚少,我把它理解为巴洛克风格,倒是和南美作家的一贯风格吻合。
书里有很多很有趣的观点,也有很多“金句”,比如著名的:
独裁者惧怕诗人。
这套拉美作家谈创作丛书绝版后至今无再版。拉美作家的作品国内都很少再版,以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拉丁美洲文学对中国作家核弹级别的影响。这几年先是新经典文库引进了马尔克斯全集,上海译文出版社盼来了迟到已久的博尔赫斯全集,新经典也再版了科塔萨尔的短篇小说全集。希望有更多的拉美作品能进入到书店书架上。
《尘埃落定》——阿来
这本书是我读初中的时候买的,语文老师推荐的“必读书目”,20年过去了才翻出来读完。读完第一个感慨是:他喵的,这本书一点都不适合初中生!第二个感慨:他喵的,读初中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读完这本书,还费力找什么小黄文嘛……
这本书是阿来的成名作+代表作。阿来出道及巅峰,凭着这部作品拿了茅盾文学奖。这本书以一个“傻子”的视角,见证了土司制度的兴衰。一样的魔幻现实主义,颇有《百年孤独》的感觉。二少爷在北部粮仓的那段“成功史”,真的可以当做穿越网文套路的鼻祖。
二少爷初次见到塔娜的时候,“骨头里面都冒着泡泡。”这句印象太深刻了。
《呼兰河传》——萧红
读完《呼兰河传》,我马上想到的是V.S.奈保尔的《米格尔街》。《呼兰河传》萧红写于1940年,成书最早。比起诺贝尔奖得主奈保尔的代表作不遑多让。
小学课本里有篇课文《火烧云》就改编自这本书(说是改编,其实就删了一句国骂),破落院子仿佛是鲁迅的百草园,团圆媳妇和冯歪嘴子的这两章,满纸悲凉不知从何说起。这就是萧红这本书的神奇,平实的语言可以入选小学生课本,细致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白描的文字下透露的凄凉和笔下呼兰河的苦难直接碰撞,令人无比窒息。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么凄凉的夜。
萧红31岁便殒命香港。《呼兰河传》写在她生命的倒数第二年,29岁,这是何等的天才和灵气,才能在这样的年龄写出这样的作品。
《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第一奇书,不欺我也。
余尝曰:“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东吴弄珠客序》
《东吴弄珠客序》的这一句评价不可谓不高明,《金瓶梅》最具代表性的短评非他莫属。当翻到最后一页,最后一句,“(月娘)寿年七十岁,善终而亡”。 掩卷,心生凄凉。不管是主角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还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宋蕙莲、王六儿、应伯爵等,甚至跑龙套都算不上的武大郎的女儿迎儿。每一个人都可怜,可悲,又可恨。砖头厚的两本书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没有一个人能让人感到一丝暖意。
距离兰陵笑笑生的时代已经几百年了,但是《金瓶梅》的故事一直不会过时。
《金瓶梅》的社会是并不曾僵死的;《金瓶梅》里的人物们是至今还活跃于人间的;《金瓶梅》的时代,是至今还顽强地在生存着。”
……
到底是中国社会演化得太迟钝?还是《金瓶梅》作者的描写,太把这个民族性刻画得入骨三分,洗涤不去?
——郑振铎
我看的这个版本是张评本,即《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首次阅读防止被剧透,跳过了张竹坡的所有点评。阅读完,再过一遍点评和批注。这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的《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是张评乙本,繁体竖排,有删节,被删的文字都以“……”替代。阅读“……”处我有时候会在网络上查找删减的内容,内容你懂的,但不影响剧情。
《双重火焰》——赵柏田
这本书是多抓鱼送的。买了一本简嫃的书,品相差了点,多送了我这一本《双重火焰》。
读书迷惘的时候很喜欢看看“职业读者”对于一些文学作品的解读。我选书、读书的标准很多就来自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纳博科夫、西西等我喜欢的作家。阅读这类“读书的书”需要了解最好阅读过书里的作品,不仅可以温故知新,验证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和思考,也能发现阅读中不经意错过的书中的闪光点。
这本小书也是这种“读书的书”,解读了川端康成、普鲁斯特等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大都我都读过,再读读作者的解析,相得益彰。
《文字生涯》——[法]让-保罗·萨特
赵柏田《双重火焰》里有说,如果只能选择两本书,作者会选择卡尔维诺的《新千年文学备忘录》和萨特的《文字生涯》。卡尔维诺的这本书是值得膜拜的,萨特的这本刚好躺在箱子里还没读过,赶紧找出来拜读。
这本书很薄,但是值得全神贯注的读。薄薄的160页的,我花了三个晚上才读完。这本书写了作者童年到初中的这段经历。与其他自传不同的是,萨特把自己做为研究的对象,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剖析自己的价值观是如何行程的。书中大段大段的自我剖析的文字有些枯燥,一旦产生共鸣却是字字珠玑。
《不必读书目》——刀尔登
这本书有标题党嫌疑。标题为“不读《XX》”其实大部分还是推荐大家读的。真正“不读的”只有《周易》《太玄》《内经》等几本。这几本真正不必读的书目我也深以为是。
这本书是一本关于读书的专栏的合集。写的还算有趣,不过有做“命题作文”之嫌,各篇文章质量良莠不齐。
更推荐另一本同样标题有噱头,又傲娇的书——金克木《书读完了》,这本《不必读书目》相比落下乘了。
《美术、神话与祭祀》——张光直
这本书的原作名是有副标题的:The Path to Political Authority in Ancient China,意为古代中国的政治权威之路。这个副标题更能概括这本书的主题。
这本书利用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和神话学的各种材料,对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它早期的特征作了精辟的阐述,可以看作是作者一生研究古代中国的综合性成果。
梁文道在他的读书节目里有专门介绍过这本书,很详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传送门:
第一百零一夜:美术 神话与祭祀(一)v.youku.com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很妙的一本小书。上一本张光直的《美术、神话与祭祀》讲的是夏商周,这本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恰好无缝连接,继续了汉唐宋明清的故事(秦汉是一起的)。
篇幅很小,100多页。分别介绍了五朝的政府组织、选拔制度、经济制度、兵役制度,并从今人的视角分析这五个朝代的“政治得失”。
这本书是钱穆在台湾的几次演讲的讲义整理而成,不似学术著作这般难懂,极易阅读。不过也夹杂着一些作者的“私货”,但也是有理有据。
对五个朝代,作者的认同程度,很明显是汉>唐>宋>>明>>清。在汉唐两篇作者不吝赞美之词,到了明清两代,作者的评价“失”已经远远大于“得”。
《看房子》——西西
西西很有意思的一本游记随笔。诚如书名,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写作者看过的世界各地的房子。
这本书说不上“好”,内容也很普通,一些文字加上配图,内容也比较松散。但是个人觉得豆瓣这个评分还是偏低了。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