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快

在这一个故事里,让人感到恐怖的,不是其他,正是人心。
明明都是在监狱里,明明都是坏人,凭什么有的人,就可以拥有较好的待遇?凭什么有的人,深陷在监狱的泥潭里,还是可以有着自己坚持?
一切源于嫉妒。
三个人的性格,从片子一开始吃饭那个情节就有了很好的铺垫。
50号是一个相当自持的人,他生活得极具仪式感,简直就不像是一个犯了错,进入监狱的人。他每天坚持着写佛经,严格的遵守着制定好的规则——无论是出于自己本心制定的,还是由外界某种强制力所制定的。
60号是一个单纯的胖子,在监狱里也能过得开开心心。即使面对着粗糙寡淡的饭菜,每天也吃的津津有味。他有些软弱,容易轻信别人,但看起来又不像是一个坏人,而只是一个懂得珍惜小确幸的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70号,只有他一个人,与监狱相符合。
其他两个狱友,至少从性格来看,与监狱这个地方,格格不入。
70号在放风的时候偷听狱卒聊天,得到了监狱将会被拆除的消息。同时得知,50号将会被转移出去。嫉妒开始发芽、生根、疯长……
三个人再怎么不一样,三个死刑犯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对于生的渴望和对于死的恐惧。
70号通过聊天,凭借自己比其他两人先进来半年的经验,开始运用言语的武器来攻击两人的心理防线。
他通过对细节生动的刻画,使得两人对他从毫不相信,到将信将疑,再到50号被活生生吓死的深信不疑。当然,戏剧性的一点必须得提到,即使那些细节都是他自己胡编乱造的,当真的看到他所描述的细节,一一实现在现实中时,他连自己都骗过了,因此,最后的结果也是被吓死。
这就是细节的独特魅力,它可以使得假做真实真亦假。
70号谈到,当狱卒来带人的时候,如果是喊“运动”的话,就安全了;可如果喊的是“移送”,可能就是要带人走了,当然,这里他们的理解被带走的话也只能是走向死亡。接着又谈到,狱卒的脚步声是不一样的,原本他们都是拖着走的,可是要来带人走的时候,就是脚跟先着地,从脚跟发出声音,慢慢走进目标物。不得不说,70号对于人心理的把握相当到位,对于50号,他的一句“不管再怎么写,生活都不会变的”,是极为有力的打击;而对于60号,简单的暴力威胁则更为有效。
通过这一部片子,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讲故事的艺术,用真实的细节来打动别人,同时前提是,这个真实的细节来源于现实,曾经打动过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