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误入红楼之梦,读之写之,仿佛是被命运之神格外垂青。红楼未完,看似缺憾,细细体味反观,反而觉得亦是幸事,似乎应景红楼主旨:无常时在,缺憾长存,世间并无双全永恒。而理解此意,便是扣准红楼世情万般呈现的脉络,再读便不觉的累。
作为世情小说,红楼因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比方说文字狱,造就了它非同一般的构想,作者人生经历与时代两两碰撞,阴差阳错的和灵魂深处的天赋完美结合,曲笔呈现,成为奇观。但是曲笔虽有演义,却未必是留下一部史书的翻版和任人猜测的谈资,让我们脑洞大开无限制的脱离轨道,失落作为悲情解语的初衷。就小说本身审视阅读,欣赏红楼文本自身之美,应是红楼读者就读之前要选择好的姿势。
关于读书,苏轼曾有名言,套用到红楼便是:红楼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一读一思,便是诸字妙理,你我得之的不二法门。
关于读,我常想明心见性,万物静中得到,真知往往在幽微之处隐藏,因此粗燥潦草,不是方法,细致端正方是基本的态度。
红楼绘就的是封建等级制度的缩影图,那么按人物阶层梳理人物关系和事件是读红的一个方法。男女区分,先女性,次男子。于是望族名门小姐,小族轩廊闺秀,一一为她们画下图谱,渐次分出其他女主,丫鬟,婆姨,一一单列。不由感叹,这确实是佛语所言有情世间的众生态!
而穿插其中的一石一景,美诗服饰,言谈涉猎所广,可能是另一个延伸阅读的开始。佛学精要,诸子百家的学说观念,明清笔记小说,建筑,饮食,历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凡此种种无法细数,他们径自在书中鲜活,待你解悟。而作者又是书画艺术的集大成者,诗词歌赋的造诣也是非凡,都囊括其中,各种文化意象,自行为你指引立意,切好解读视角。
境界,眼界,我们皆需修炼。作者为文笔法,亦或专于笔墨,间或专于线条,不管是千里伏线,还是皴法写意,机巧娴熟,不见生涩突兀,以此又牵扯到我们直接的经验积累,来加强文本阅读的深度,阅人世之书,经人生锻造,是又一个必读的书目。因为红楼梦不是脱离现实的艺术空壳,填充它灵肉丰腴的是一场家族兴衰的异形倒映。
读之无碍,但真正领悟尚需自己思考。红楼梦因为版本差异,真伪交错,加之它还存在通行本和脂批本,原著与续书的诸多旁支斜意,更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通读熟读前八十回通行本后,对人物事件有个基本的自我定位再读脂批本,才会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对文本认知会更清晰。
脂批通俗了说是一个人的阅读笔记,不过这个读者很特殊,他【她】与作者有共同生活的印痕,他【她】也是丢失文稿的见证者,意义自然有别于一般的批书者。但是我们不能把它全部接受,要辩证的看,只是择取,它见证历史的部分,吸收它与我们的思考契合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再去阅读各路红学名家的经典解读,形成自己的红学观,因为那些深思熟虑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真知。
心理学大师马斯洛研究了历史上那些堪称伟大的人物后,谈了十六个特质,其中一点他是这样说的:
虽然看到人类很多丑陋的劣根性,他们却仍有悲天悯人之心,民胞物与之爱,能从丑恶中看到别人善良可爱的一面。
曹雪芹亦是有此特质,他刻画的人物绝不是单纯的善与恶,其间包含了人性双刃的辨析。所以对它另一个思考就是读者之心应存清素,市侩之心难免投机取巧,不可取。因此未得真谛,皆有心之障,碍汝念,心自清素,方能读的明白,正是佛语: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亦适用红楼。
存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红楼的博大精深,无人敢说全懂,我们都在理解它的路上,归纳总结无非是:
了解主旨,了解背景,
端正态度,端正心态,
精读原著,涉猎广泛
读人修心,清素向之。
备注;
红楼诞生已经二百多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红楼虽为小众,但作为世情小说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我们愿意看到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愿意分享因此衍生的各种文化意象的文章,愿意倾听关于红楼的有意思的文学解读和深入分析。
关于如何阅读此书,我们欢迎广大红迷来投稿君素言和我创立的专题【红楼梦里梦随笔】。
我们欢迎一切有关红楼的文章。
从这篇开始我将做一个【红楼梦】基本知识【普及型】的系列文章,欢迎大家投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