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室友R有点无聊,问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听的歌曲可以推荐。我下意识地就想问一句:“你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古典的还是摇滚的?”
没等我张口,室友Y就给她推荐了一首林俊杰的新歌《讲故事写给我们》。
Y说她感觉林俊杰的这首歌比最近周杰伦的新歌《说好不哭》好听太多了。
说完就开始播放这首歌。
我当时愣了一下,第一感觉就是觉得Y真的挺自信的。当然不是讽刺或者嘲讽,而是真的为她的自信佩服。
感觉我们两个人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
面对同一个问题,Y的第一反应是把自己认为好听的直接推荐分享出来,简单快捷高效。
而我还在那想着R喜欢什么风格,速度上就比别人慢了半拍。不是说我考虑周到,主要是我还不够自信。我想了一下,估计等我给R推荐的时候,估计她就没有想听的兴趣了。
关于娱乐方面的喜好与欣赏品味方面,跟同龄人相比,我总是有点“另类”。
比如,初中时代,林俊杰很火的时候,大家都去追林俊杰,而我喜欢听韩宝仪;周杰伦很火的时候,大家在追周杰伦,我却在追卓依婷;大家在追五月天许嵩的时候,我却在追周杰伦。。。
再比如,大家都在看《快乐大本营》、《爸爸去哪儿》、我才刚知道何炅是谁;后来大家追《跑男》,茶余饭后议论鹿晗、Angelababy,我却还不知道他们是谁。
当我问起她们的时候,他们用很鄙视的眼神看我,就像看一个外星人。
说句实话,我这人对于当下太过流行的东西不是很感冒,有时候是故意为之,比如大家都去追周杰伦,林俊杰,我就刻意屏蔽或者忽略掉跟他们有关的八卦新闻,不听不看不关注。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下意识里对他们这种“从众的行为”有点鄙视和排斥。
有时候,我也会出于好奇去关注一下他们喜欢的内容,结果发现自己实在喜欢不来他们喜欢的风格,也就更没了随大流的心思。
起初我还不在意,对他们这种盲目追风的行为嗤之以鼻,还有一种“不屑于与他们为舞的独特欣喜”。
后来发现,这种另类让我和同学之间少了很多聊的起来的共同话题。
他们在兴致勃勃的讨论某明星时,我要么干巴巴的听着,要么转身默默离开,因为实在不知道怎么插入,也get不到他们开心的点。
时间久了,我突然发现自己跟同龄人之间越来越无话题可聊了。
这种趋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跟大家的感情。没有共同话题或者话题太少的人之间总没有爱好兴趣相投的人相处得愉快融洽。
久了,我慢慢的去改变自己在这方面的习惯。比如,追一下当红艺人,看一看当时热播综艺或电视剧。慢慢的也跟上了大家的脚步,跟同龄人也有了可聊的话题,是个增进关系的不错体验。
但是,虽然习惯有改变,可是,有些欢喜爱好是很难改变的。
比如,身边人大多喜欢看青春偶像剧,我却爱看宫斗戏,古装戏;他们喜欢听动感流行歌曲,我却喜欢节奏舒缓的古典音乐。
等她们去追宫斗戏的时候,我又喜欢看探险或者动漫。跟大家总是有点不合拍,为此,没少的被大家嘲笑跟不上时代。
最常见的就是每次我手机上放个音乐,都被她们说笑一番,说实在理解不了我的欣赏品味。
刚开始我还不好意思,时间一久也就慢慢习惯了。实在是改变不了自己的喜好去迎合他人。
只能自我安慰和总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了。
好在这是一个包容开放的社会,风格不同,依然可以快乐活在当下,只要不妨碍他人,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也没什么。
再说了,你喜欢的不一定就是错的,不合理的;别人喜欢的也不一定是对的,只不过欣赏品味不同而已。
可是因为有过之前被吐槽的经历,在这方面我总是有点小心翼翼。总觉得自己喜欢的别人都不一定喜欢。所以表现在行动上没有Y那么自信。
但是从这件小事上,我意识到一种现象:经常活在否认与批评当中的人,在行事上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有点小心翼翼,不够自信的一面。而那些没有或着很少经历批评和否定的人往往没有那么多顾虑,他们活得坦然而自信,张扬而明媚。这种人更能得到大家的喜欢与肯定。
可见,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对她的性格真的有很大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