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在评审或当观察家时看到拆书家(也叫晋级者)来到TF3-3晋级时把“微行动学习”当作“私董会”来做。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微行动学习”是什么?
《成长手册》解锁TF3-3新技能【A3】中很明确的讲道“微行动学习”与AL(行动学习)的区别:“微行动学习”更多的是基于概念上的,尤其是技能类知识的学习。
这是因为现场短短几十分钟,很难解决某个真实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晋级者要引导大家对这个拆页知识点的理解、消化、延展等。
所以我们对“微行动学习”这个技能点的考察也是有以下4点核心要点:
1、引导明确问题。
2、引导讨论问题本质。
3、引导明确本质。
4、引导讨论解决方案。
而这个第一步引导明确问题中的“问题”指的是与晋级者今天拆页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它是偏概念的,而不是真实的某个学习者身上发生的问题。
拿成长手册上的示范来说明。
【大家阅读了《管理学》一书中“如何做经营计划”的拆页,但在【I】环节,有一个学习者举手打断拆书家,提出自己关心的一个问题,引发了其他学习者的共鸣。)(拆书家,等大家稍微安静下来后,笑说)
看来大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那我明确一下你的问题是在中国的民营企业根本没办法像书上说的这样做经营计划,因为我们的客户根本就没有计划,一提出需求就要半个月后供货,对吗?
这个问题大家是否都感同身受,有普遍性对不对?
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就用微行动学习的方法尝试和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这段文字就是为我们示范如何做“微行动学习”中【引导学习者明确问题】这个步骤的。
拆书家引导出来的问题,是与拆页相关的,因为今天的拆页内容是“如何做经营计划”,而学习者提出来的疑惑是“无法做经营计划”,也就是说学习者认为的该知识点在工作中无法应用,属于对拆页知识点的延展思考。
于是拆书家就引导大家展开讨论,什么原因导致了它的产生。
看出来了吗,拆书家并不是引导学习者说出真实困绕他的问题。
接下来,再来看看大家阅读了《管理学》一书中“如何做经营计划”另一种做法(偏私董会):
【学习者小明是做瓷砖生意的民营企业老板,在听完晋级者的拆解后主动向晋级者提问说:“我的公司下个月要开拓上海的瓷砖销售业务,我在做经营计划中遇到了不知道如何预估瓷砖未来市场走向的这个卡点。”(这里,我们假设晋级者在拆解“如何做经营计划”中的第3步是预估未来市场)
于是晋级者问大家你们对小明这个问题是不是感兴趣。
经过投票小明这个问题得票最高。
于是,晋级者宣布,小明就是今天案主了。
接下来,晋级者发出指令让大家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请大家想一下,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晋级者这样做是把“微行动学习”与“私董会”绞在一起了。
这种形式更偏向“私董会”,是很实在的想去帮某人解决某个真实的问题。
这种做法的有2个较大风险:
1、如果现场学习者层次差距很大的话,无法展开讨论。拿上面的小明来说,小明是瓷砖行业企业家,其他人并一定是,大家行业不同,岗位级别不同,如何提出有效意见。
2、如果本人也就案主 不开放,不想公开公司的一些背景信息,讨论也很难有效推进。
因为“微行动学习”并不是“私董会”。
私董会的场域建设是很重要的,为了解决问题 案主 要很大程度的开放,每个参与者是有保密协议的,而且一场私董会几小时是常态。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私董会强调【问题的拥有者就是问题的解决者】,现场参与者是不帮助案主解决问题的。
这些都是与“微行动学习”不同。
我个人认为之所以某些拆书家(晋级者)把“微行动学习”搞成“私董会”,是并不清楚什么是“私董会”导致的。
在拆书帮内部,也是拿到三级拆书家证书,参加完了拆研班才能拿到《私董会手册》进行练习的。
从这一点也可见“微行动学习”不是“私董会”。
当然,我不否认私董会与微行动学习之间也有些相似的地方,例如,它们都离不开澄清问题,找到问题本质等,因为这是我们遇到问题时最常用的逻辑,符合人们思考习惯。
它们有相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可借鉴,但不能当作是一回事。
所以,如果晋级者本人对私董会很熟悉,可以借鉴它其中的这些明确问题、澄清问题的一些方法也是ok的。
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