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会记住他想记住的。
你认为写出来的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那只是你。只要是文章,就有修饰性。你能看到的(公开发到朋友圈,不是私人日记),都只是他想呈现出来的。
你说他会转述家里关于你的不好评价(当然也有其他人的)。你的回复是:关于我的,如果你真的在意,你就直接告诉我;如果不在意,你就不要让我知道。
虽然他说这只是在“找话题”,但一个人能转述,其中一定有一些是他认同的。反感“嚼舌根”的你,采取了类似直接“按下去”(禁止)的做法,这种行为就像关闭了心门(鼹鼠小姐愣了一下:这个词…)。你的关注点只停留在了“他家人和嚼舌根”,你也中招了,因为你轻易就代入了自己。其实你可以“停半拍”,因为这是一个可以让自己更了解他的途径(而不是通过他的文字)。以他的性格,你的回复只会被解读为“那我就更不能直接说了”。也许他是无意的,也许只是试探,但你的做法(包括之前说的急切道歉),反而一次次纵容了他(你要表明你的底线)。感觉他内心其实很希望得到他家人的认可(人都是这样,没有什么才会想要什么,但他也想追求自我)
我觉得下跪这个事对你的内心伤害很大(你就像抓救命稻草一样在向他求助,但他并没有帮你。他认可了你的道歉,你们谁都没有真正释怀)。所以,当他说出“过年时,会有一屋子的老娘们等着跟你聊生孩子”和“三年(期间包括怀孕生产)还不够你提升自己(跟我去华东)的吗”…他就像一个外人,在跟你描述你会遭遇的情况,但你希望听到的是“有我在,还有我呢”。你给我的感觉:好像和他在一起,你的生存都成了问题。
已经很久没掉过眼泪的鼹鼠小姐,瞬间红了眼圈:是的,明明自己不是故意的,却被他钉在了耻辱柱上。想到可能要再一次被“孤立无援”,我很害怕,我只想保护好自己。北京对我来说是那个安全的地方,这里还有能保护我的家人。或者也许,那次下跪让我潜意识里也对他失去了…
你诧异于一开始那么暖的人,怎么是这样。这也是他,或者说这就是他的一部分。同时,你的一些行为也导致了他展现这一面(同理于他)。这就像一个个钩子,你们彼此中招,相互(坏)推动。(是的,鼹鼠小姐补充道:就像我在抱怨他“关闭心门”的时候,可能连我自己都不曾意识到,我是那个用“停止”“撤退”一次次先关闭心门的人)
当我回看的时候,真的有一种“劫后余生”的重生之感。曾经的我,就像溺水者。我们回看伤口,撕开又愈合,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在写给张兆和的书信里,沈从文的爱浓得化不开。但爱情如果不落到柴米油盐这些琐事上,便是不能长久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