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浒传》第四十一回“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宋公明因为在浔阳楼喝高了耍酒疯,题了两首反诗。被一个叫黄文炳的通判给举报到江州知府蔡得章那里。结果被判了死刑,押进了大牢。在押赴刑场斩首的时候,被梁山众好汉劫了法场,救了小命。
可是,宋公明跟随众好汉上山之后,并没有太多的感谢冒着生命危险救他出来的众好汉,而是先跟晁盖谦虚了几句,推辞了晁盖要让给他的寨主之位,之后就说起了蔡九知府捏造谣言一事并又假托黄文炳之口对四句谣言解说了一通:“叵耐黄文炳那厮,事又不干他己,却在知府面前胡言乱道,解说道:‘耗国因家木’,耗散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头着个‘木’字,不是个‘宋’字?‘刀兵点水工’,兴动刀兵之人,必是三点水着个‘工’字,不是个‘江’字?这个正应宋江身上。那后两句道:‘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合主宋江造反在山东。”
他这样说的目的无疑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为以后架空晁盖奠定思想基础。再加上那个脑残的黑旋风帮着他推波助澜:“好哥哥,正应着天上的言语,虽然吃了他些苦,黄文炳那贼也吃我割得快活。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
之后,宋江也没有说什么感谢的话,而是问了一个似乎不相干的人的近况,而且这个人还不是梁山上的好汉。宋江道:“黄安那厮,如今在那里?”晁盖道:“那厮住不够两三个月,便病死了。”宋江嗟叹不已。
黄安是济州团练使,晁盖等人劫了生辰纲,上了梁山,济州府尹曾派他带领一千人,拘集本处船只,征讨梁山。没想到,大败亏输,他本人也被活捉了。不过晁盖并没有杀他,而是关了起来。不过他也没活多久,住不够两三个月,便病死了。这里不讨论晁盖为什么不杀黄安,而是要说一说,刚从鬼门关逃出来的宋江为何如此关心一个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原因如下:
黄安是济州府的团练使,是代表济州府衙门的人物,往大点说,是代表官方的。而宋江是不想跟官方做对的,不想造朝廷的反,他是坚定不移地走招安路线的。后来两赢童贯、三败高太尉,也是因为采纳了智多星吴用的建议:“论吴某的意,这番必然招安不成;纵使招安,也看得俺们如草芥。等这厮引将大军来到,教他着些毒手,杀得他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方受招安,才有些气度。”其宗旨目的还是为了顺利得到朝廷招安。
如果黄安不死,宋公明一定力主劝晁盖放了黄安。而且宋公明还会拿出许多貌似仁慈的手段来拉拢黄安,譬如倒身下拜,这一招他是经常用的,活捉呼延灼时,他用过;捉了关胜时,他用过;捉了董平时,他用过……而且是屡试不爽。还有走情感路线,玩语言游戏,例如他跟呼延灼说的话:“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盖为官吏污滥,威逼得紧,误犯大罪,因此权借水泊里随时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这样的话也可以对黄安说。再有还可以用贿赂的手段,送给黄安几千两金子,这一招也是屡试不爽的。宿太尉算是清官了吧,一样接受宋江给的礼物,而且不是一次两次。
总之,要想拉拢黄安,宋江有很多办法。把黄安拉拢住了,可以为以后的招安大计奠定人脉关系。是的,宋江在未上梁山之前,就已经开始琢磨招安了。可惜的是,黄安病死了,宋公明有再多的手段和花样也用不上了,白白断送了这条人脉,所以惋惜不已。
网友评论
还是要装作糊涂
知多知少难知足
又遇黄安,可惜后来此安不如彼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