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的格雷厄姆的书就否定了图表师(图表师试图通过解读股价走势图来判断价格走向,以此低买高卖或者高卖低买),国内的书店里仍然有很多这样的书,有很多个人投资者仍然在走这条技术路线。其实,就凭一个简单的常识就可以否定这条线路。假如它是行得通的,那么,个人投资者怎么干得过数学家+程序员的组合,钱早就被后者赚走了。很多热衷于彩票的人,要么没有想明白这一点,要么赌性太强。证券投资就是一个关于胜率和赔率的游戏,说白了,就是能不能打得赢,打赢了可以赚多少钱。你买优质资产,是不是就胜过买普通资产和劣质资产。你以便宜的价格买,是不是胜过正常的价格和昂贵的价格。你长期持有,是不是就胜过短期持有。你长期持有便宜的优质资产,是不是就很可能胜利,如果再考虑分散持有,股票、债券、房子等大类资产分散持有,在大类资产内部再进一步分散持有,是不是胜利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再结合再平衡等技巧是不是胜利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先追求胜利,再追求胜利更大一点,是不是更加稳妥一点,更有可能长期走得下去。
几个债券指数基金的问题,求解答
1、中债指数分成净价、全价、财富三个类别,买指数基金应该是跟踪财富指数吧,为什么呢?2、为什么国内大部分的债券指数基金都是跟踪全价指数?3、以久期1-3年的政金债指数基金来说,绝大部分是跟踪全价指数,收益和财富指数差不多,这是为什么?4、以久期1-3年的政金债指数基金来说,跟踪全价指数的基金的收益与全价指数本身的收益明显不符(跟踪全价指数的基金的收益是不错的,全价指数本身的收益是很差的),这是为什么?
关于基金的红利再投资有两层意思,1、基金本身可以选择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2、拿到基金分红的现金后,是选择再投资还是做别的。第一层,现金分红的好处是落袋为安,可以自由支配。红利再投资有点类似定期定额投资,获得了复利,费率会比拿到现金重新买入便宜一点,不过,有时候会买贵了。第二层,再投资就是开始新的投资,根据原定的投资体系进行即可。总的来说,按第二层执行可能更合适。
所谓的价值投资者,是不是只是发现了企业价值(清算价值或未来的增长潜力),给投资者带来赚钱的机会,但对被投资企业、社会到底创造什么价值呢?有时候,是帮助被投资企业成为更好的企业,有时候,看不出有什么用,甚至起到副作用。
股票基金,长期持有是好事,原因有2点,1、可以拿到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2、持有25年以上,波动的影响极小。估值过高的时候,至少应该卖出一部分,通过再平衡可以提高收益。考虑这样一个策略:买入之后,50%长期持有,50%高估止盈。基金是先进先出的赎回原则,这就没法通过长期持有(比如,持有20~25年)来降低波动,只能通过构建组合降低波动。问题:在没有配置组合的情况下,也就是只持有1个股票型指数基金,既想通过长期持有降低波动,又想留住一部分高估的收益,即长期持有50%,高估止盈50%,这个如何实现?一个替代方案是:比如买沪深300,就买2个基金(比如1个指数基金,1个指数增强基金,或者2个指数基金),买的时候资金平均分成2份,之后呢,一个基金长期拿着,一个玩高估止盈。解决方案是:两笔钱在不同的APP买就可以了,一个APP的50%长期持有,另外一个50%高估止盈。(网友提供的答案)
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如果可以洞察时代风云变化,在行业发展的早期或低估时买入相应的指数基金,在行业衰退前或者高估时卖出指数基金,是不是也可以赚到钱,比如十九世纪的美国铁路?目光缩小点,在一个新行业的早期或低估时买入相应的指数基金,在行业衰退前或者高估时卖出指数基金,是不是也可以赚到钱,比如国内房地产高速发展的20年?
统计数据说:股市的大幅上涨只发生在极少数的时间里,错过了涨幅最厉害的少数时间,收益率会变得很平庸,因此,劝人们长期呆在股市里。问题是,几乎不可能卖在最高点,只能做到高估止盈,问题是,长期持有时,高位不止盈,必然会回撤,高估的收益还是拿不到。问题:1、涨幅最厉害的少数时间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2、如何把握这样的时刻。
把大幅上涨分成两块,一个是从低估到高估时出现的大幅上涨,一个是从高估到最高点时出现的大幅上涨,前者一直持有即可把握,后者通过高估止盈可能可以部分把握。
指数基金有什么问题要注意?指数基金的投资逻辑是,通过指数组合覆盖全市场,或者直接选择一个覆盖全市场的指数,国家的经济在增长,覆盖全市场的指数就跟着增长。关键点有几个:1、长期看国家经济是否会呈现增长态势,2、指数中的公司能否代表经济发展的成果,3、指数的编制是否合理。如果投资一个经济衰退的国家或者一个衰退的行业,指数是很难增长的。如果股市中上市的公司普遍都不是好公司,或者好公司都跑到别的国家上市,指数就不能代表经济发展成果,比如:上证指数虽然是覆盖全市场,按市值占比编制,但是里面的一些大市值公司成长性很差,难以带动指数增长。指数编制不合理,也会影响指数跟踪经济发展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