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理财投资金融·投资·理财做自己的理财师
基金笔记(9)——基金投资的想法(4)

基金笔记(9)——基金投资的想法(4)

作者: BOATMAN | 来源:发表于2022-09-16 17:01 被阅读0次

             22、 只投资股票的人,主要的金融资产就是股票和现金,对基金投资者来说,相对股票投资者,为什么要股债维持一定比例,而不能像股票投资者那样,就是基金和现金?

            基金投资者股债维持一定比例的原因是:(1)决定波动,波动大主要是股票引起,(2)在股市走弱的时候,可以卖掉些债基,买入股票基金,在股市走强的时候,可以买入些债基。如果心理素质好,投资经验丰富,且手头随时持有一定可投资的现金,不配置债基问题不大。

             23、动态再平衡策略如何操作?

             "定投模式下的动态再平衡策略:一般我们谈及定期定额投资,往往只是针对一个基金或者一类基金。也可以采用资产组合和动态平衡的策略。

              比如我们决定每月3000元构筑一个50%股票型基金和50%债券型基金的定投组合,那么最初时每月定投资金将各有1500元进入债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不过若经过一个月的变化,股票型基金下跌至1300元,而债券却上涨至1600元,那么为了维持50:50的资产配置,我们就要在定投过程中进行动态平衡,即投入1650元至股票基金,使其总市值达到2950元,投入1350元,使债券基金同样市值达到2950元,两者比例继续保持50:50。与此类似,若再下月股票基金大涨使其占总资产比例超过50%,则相应减少当月的投入额甚至减持部分份额,使其比例回到预定的50%上。上述方法,在每月投入固定的前提下,同样可以实现如价值平均法那样低买高卖的定投策略,更为适应普通投资者的需求。更一般地,在定期定额或定期不定额模式下,假定经过若干轮定投,股票基金市值1300元,债基市值1600元,本月拟投资金额为B元,为了维持50:50的资产配置,设债基拟投资金额为A元,则有1600+A=1300+(B-A),则可计算出投资到股票基金和债基中的金额。

            "定投模式下的动态再平衡优化策略:在资产组合&动态平衡的策略下,并不追加或者减持总体基金份额,而是调整股票、债券两类资产的比重。

            比如当市净率高于4.5倍时,要将已持有的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比例调整为50:50,同时每月也按照50:50动态平衡定投额;当市净率低于2.5倍时,其会选择将已持有的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比例调整为90:10,同时每月也按照此比例动态平衡定投额,这样既可以保证每月定期定额金额不变,又能够调整投入股市基金的份额,从而实现定期定额的优化。"

            存量资金的动态再平衡策略:可以定期进行再平衡,也可以设定阈值进行再平衡,A8-P170认为,每两个月观察一次资产配置中各大类资产比例是否偏离,并适时卖出超占比资产,补入占比偏低资产,但要避免为了再平衡而导致交易成本大增,有的人认为每隔半年到一年定期进行一次再平衡即可,阈值的设定,不同人有不同说法,大概在10%~30%。总体来说,按阈值调整更合适,根据个人风险偏好设定不同相应的阈值,风险偏好高的,阈值可以设定的高一点,反之亦然,同时,也要注意不宜因交易频繁导致成本大增,也要注意交易实际,不能买贵了。

            24、考虑通货膨胀后的收益率是多少?见A10-P132

            假定,基金年化收益率是10%,通货膨胀率是3%,则基金的实际收益率为(1+10%)/(1+3%)-1=6.8%。

            25、指数基金的组合配置是怎么考虑的?

             在一段时间内,市场平均收益率是某个值,该值可能为负数,也可能为正数或0,某些股票的贡献超越平均收益,某些股票的贡献低于市场平均,某些股票的贡献和市场平均差不多,对指数基金投资者来说,需要确定长期收益大概率表现好的是哪些股票,或者说指数曲线大概率长期向上且斜率较高的是哪些股票,如果从行业的角度看,就是消费、医疗、科技等行业,如果从超额收益来源的角度看,就是价值、红利、低波动等股票,详见A13-P92。因此,在进行核心和卫星组合配置时,可以以宽基+优秀行业+优秀策略加权(也叫因子指数基金)。

             指数曲线大概率向上,分成几种情况,一种是长期大概率向上,比如优秀行业是长期大概率向上,一种是周期性地向上,比如证券、猪肉行业是周期性的,从低估到高估就是周期性地向上,一种是阶段性地向上,比如钢铁行业在房地产、基础设施高速建设的年代会比较红火,过了这个阶段可能会回落。普通投资者,如果对周期性上涨和阶段性上涨的指数理解不够,可以就呆在长期大概率上涨的能力圈内,能力圈稍微拓展一下,可以投资周期性行业指数,只要行业像潮起潮落那样一直存在,只要买在低点,静静地等待高点到来即可。参考A14-P38

             26、 股市有这样的现象:极少的时刻贡献了大部分的收益。如何识别这样的时刻?投资者在这样的时刻可以怎么做,不同的做法,短期和长期对收益有什么影响?

           识别不了极少的关键时刻,因为没法对股市这种复杂系统做出预测。

            应对措施分解一下,分成:卖还是不卖?怎么卖?卖多少?

             卖:最优解是全部卖在极贵的位置,出来等机会再买卖,但这不可能,后视镜看历史数据可以知道极贵的点,卖的时候,没法预测。合理的卖点或者说能做到的卖点:高估分批卖出。

            卖的数量:1、全卖了,等有机会再进场,2、卖掉一部分,3、不卖,一直拿着。全卖会错过后期可能的上涨。全部拿着,要承受坐过山车的难受。卖掉一部分,拿着一部分,拿着的这部分仍然面临卖还是不卖的难题,股市涨有卖在更高点的期待,股市跌有坐过山车的难受。银行螺丝钉,做得很干脆,全卖了,重新等待新一轮投资机会;有知有行说长期看估值增长的钱微不足道,我们就踏踏实实赚企业成长的钱,会考虑卖出一部分,留下一部分。这种心理,其实是又想赚企业增长的钱,又想赚估值增长的钱,怕卖得太早,又怕卖得太晚,这个问题涉及到心理感受、未来预测、合理处理、投资者为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等,有一些是我可以做的,有一些是没法做的,既要心理舒服,又想收益风险比最佳,是个难题,合理的解法是:不要忘记投资的初衷,“风险可接受,收益达到市场平均”,以投资的初衷作为判断基准,而不是以不可能实现的最优解或者难以达到的次优解折磨自己,也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林语堂说的中庸之道。

            有知有行长拿的方式,投资3~5年之后,有的年度收益率为负,累计收益率为正;而银行螺丝钉的方式,以3~5年为一个投资周期,每次都要经历一遍冬天的酷寒到秋收的喜悦的变化过程;相比而言,有知有行的方法,在熬过最初的酷寒的3~5年,往后的年份,虽然难免酷寒,至少累计收益为正,心里有些底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基金笔记(9)——基金投资的想法(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wj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