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由心生,笔随心动

作者: 光阴缕缕醉 | 来源:发表于2018-06-02 22:07 被阅读195次
    图片来自网络

    01.

    提起民国大家会想到什么?苍白瘦弱有着书卷气息的少女,带圆边眼镜有着高傲眼神的少年,这大概就是大部分人心中的民国范儿----虽然在政治上处于乱世动荡,然而人文精神却达到了空前的盛世蓬勃,滋生出大批文化界名人。

    除了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外,民国的文化教育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从一本当时的文学教材《文心》就可见一斑。

    《文心》是叶圣陶和夏丏尊两位教育界及文学界大佬级人物联手打造的适用于中学语文教学的书,不同于一般教材的枯燥,本书处处显示出两位先生的独特匠心。

    《文心》采用故事的题材,将语文知识融入几位青年学生的生活之中,与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融为一片,被朱自清评价为“又生动,又周到,又深入浅出”。可以说这种教学手法比现在的语文教育要高明得多。

    有一个小故事,《文心》成文之时叶圣陶的儿子和夏丏尊的女儿结了亲,使得这本书也有了一丝浪漫的情调。而本书也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中穿插了两对少年男女懵懂的情愫,读起来更加生动活波且富有情趣。

    02、

    《文心》主要讲的是如何“读”和“写”,虽然成书于80多年前,然而并没有过时,因为读和写一直都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文心》倡导经济读书,何为经济读书?

    大文(书中的主人公,中学生)在读书上遇到了问题,不知道该读哪一部书,枚叔(另一位中学生乐华的父亲,曾做过中学教师)这么指导他,把要读的书分类,然后按类别选取。首先应读的是课本,其次是辞源,然后是属于经史子集类古典书的论语,再然后是两部中外小说,最后是一本中学生杂志。

    不难看出《文心》的读书方法是先把书籍按门类区分,然后按类别去读。虽然时代背景是民国,主人公是中学生,但书中所提到的阅读方法依然适用于今天,即现在所提倡的主题阅读。

    请大家检视下自己的书架和书桌,抑或电子书目录,书目是分门别类的放好还是杂乱堆积?遇到不认识的字是打开百度还是翻字典?

    电子产品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在影响着我们的专注力。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小测试,选择一段不被打扰的时间,翻开一本想看的书,看好时间开始阅读,直到第一次忍不住拿起手机,测试结束,看看自己能多久不被手机打扰。建议大家都去测试一下,我的记录是不到5分钟,这是个很可怕的结果。

    读书并不是看完就算完,同时还需要思考和挖掘,这就需要长久持续的专注力。

    经济读书可以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深度挖掘一本书的价值。而当今社会大家都习惯了快节奏生活,很难沉静下来看一段文字,想一些事情,这种浮光掠影式的阅读很难真正输入书本的内容。

    要想做到经济读书,还是要按照书中的做法,按门类选取适合自己的书,做到既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又能保证知识的全面性。更重要的是,阅读一定要持续专注思考,把书本的知识内化,做读书笔记就是很好的内化方法。

    03、

    《文心》还强调了习作的重要性。

    创作、习作与应用之作三者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习作,习作是练习手腕的基本功夫,要习作有了相当的程度,才能谈得到创作。近来有很多青年,想从事创作,如果想创作,非先忠实地在习作上做功夫不可。学文章的先求文从字顺,熟悉种种文章的普通法则。习作是一切的基础,应用之作和创作都由习作出发。

    我有两位朋友,一位文笔很不错,他从来不写读书心得之类的文章,他认为这些没有意义,他的目标是爆文,只要写一篇爆文他就能红了。现在他依然在写爆文的路上,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写出爆文,我只知道的他的脾气越来越坏性格越来越急躁。

    另一位朋友基础比较薄弱,写作全凭一腔热爱,他坚持每周看2本书,然后写读后感。半年来,他的文章从一开始寥寥无几的阅读量到现在频频出现在某写作平台的首页,文章的进步非常大。

    第一位朋友不打基础就急于创作,自然屡屡不如意。第二位朋友坚持习作却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创作。

    创作绝不是脑袋中蹦出来的一个火花,创作需要的是把脑中的想法完美地表达出来,表达的过程才是创作本身。就好比画画,画山不像山,画水不像水,纵有再好的题材也不能成为一幅画。文章创作亦如此,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概,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不知如何表达,这就是习作没有做好的缘故。

    然而习作也容易走入另一种误区。现在很流行日更写作训练营,强迫每天输出一篇千字以上的文章,美其名曰养成写作的习惯。

    前不久我参加过一期30天日更打卡训练营,本意是很好的,但是每天输出一篇千字文给我带来的是严重焦虑,没有足够的输入就大量输出,多篇文章都是敷衍了事,这样的习作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大的帮助。

    真正的习作应该如《文心》所说“是毕生随时都可做的,每次大概有一定的着眼点;一次习作,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和劳力。”

    首先习作不是一种负担和任务,它是发自内心的感悟。其次,习作是伴随一生的,绝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想要靠日更训练对写作带来质变无疑是天方夜谭。

    04、

    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一万小时,每天花费8小时练习也要将近四年。对于任何领域的成功者来说,不管练习的过程多么痛苦乏味枯燥,他们都必将付出远远超出常人的努力。

    所以,要想在写作这条路上走下去,应做到一壁创作,一壁习作。真正的文学家,虽至头白亦手不释卷,寻求文章的秘奥。

    除了以上内容,书中还介绍了语病、修辞、诗、书声、语调、书法、戏剧和鉴赏等其它的知识。有意思的是,书中好几个章节借用绘画老师的口将文学与艺术的表达融会贯通,让人在感叹作者知识之丰富的同时也能提高一些艺术方面的修养。

    不过可能由于时代背景的缘故,本书中工人和学者处于两个阶级,貌似有点不太和谐。书中展现的是“劳工神圣”的思想,这一点并不适用于当今社会。现在,如果有家长认为初中的孩子打工比读书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估计会被口水喷死。另外书中有极少量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意思不太一样,不过认真看的话不影响阅读。

    总的来说,文心,即是发自内心的文学素养,从生活本身出发,从最真挚的情感出发,是你,是我,是他,是每一位以汉语言为母语的人都应具备的技能。

    诚意推荐给每一个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由心生,笔随心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hk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