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拾璎
不客气地说,虚荣和浮躁是我性格里的硬伤,恐怕一辈子都难以治愈。
曾经,看见干货文耀武扬威,鸡汤文大行其道,生出无限的落寞和惆怅,最终还是明白,它们虽然与文学艺术不沾边,但干货有干货的市场,鸡汤有鸡汤的滋润,毕竟有人需要它。
阳春白雪,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否则,这个社会若变成单一的色彩,非红即蓝,那就失去了世界固有的参差多态,也不太好看!
继续平淡地生活,安静地读写。
那天,我一边择菜,一边和一个姐姐聊天。她问我写作有目标吗,我略一思索,说没有,就是随着灵感走。她很遗憾,认为我应该有个短期目标或长期目标,譬如,我近期想写散文,就跟个老师学散文,我近期想写小说,就拜个老师学写小说。
不过,我铁了心地认为,公文写作、托福、考研、请假条、寻物启事都可以报培训班,散文、诗歌和小说绝对不可以,上水准的文学作品怎能缺少才华和灵气的蕴积。而才华和灵气这两样东西是与生俱来的,只有上帝才能给予。
可是,对话结束了好几天,我一直在想,写作,我有目标吗?我真的没有一丝一毫的目标吗?
我很明白,写作,我不想自嗨,我也讨厌自嗨。要是真想自嗨,我写日记得了,或者干脆写完放在自己的电脑上、手机里,干嘛放简书这个公共平台呢?
那我究竟想干什么?
打开窗户说吧:想让更多的人看到和喜欢我的文章!我想写出自己欣赏别人也喜欢的文章!就这么简单!
目前为止,也确实有较少一部分读者喜欢我的文章,看留言和简信就知道了,说我的文字像哪位散文大家的都有,朱自清、龙应台、张晓风、毕淑敏、林清玄........我固然知道这只不过是个别读者对我的谬赞和偏爱,不过一开始我确实有一点儿洋洋自得,虚荣病频频发作。真傻!后来一琢磨,天哪,这哪儿是表扬我,汇总起来,根本就说明我的文字没有自己的风格啊。
那么,一个作者,怎么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我近一个月来反复思考的事。
殚精竭虑之下,一天,陈忠实的一段话忽然映入眼帘,是简书作者王小麦的文章里引用的:
“那个句子只能属于自己,寻找到了,作家的独立的个性就彰显出来了,作品独立风格也就呈现出来了。因为对于世界理解、艺术追求的差异,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艺术景观和风貌,也便都有自己的句子。”
这句话一语中的,一下子点亮了我对写作目标的茫然:哦,上帝!我此生的目标,就是寻寻觅觅,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句子啊!
一个作家的句子就是他的风格,也是他独一无二的名片。同样是写爱情,奥斯丁的智慧藏在诙谐幽默的对话里,而《简爱》的作者,却能把爱情描绘得那么富有理性。找到目标,我不禁欢呼雀跃起来。
欢呼雀跃之后,其实面对的是一段漫长的艰难崎岖的小路。
先说,我怎么理解属于自己的句子。
属于自己的句子,应该是与作者的价值观、精神气质、审美意识等相呼应的语言,是和作者的生活阅历、思维习惯、阅读偏好、人格情怀相通的东西。一个邪恶猥琐的小人,无论如何写不出光风霁月的文字。我们常常喜欢一个人的文章,也连带着喜欢那个作者,道理就在这里。往深层里想,属于自己的句子,几乎就是属于自己的人生。
既然一个作者精神领域的东西恰恰就是他想表达的东西,那么具体来说,我喜欢的句子具有什么艺术景观和风貌呢?
简而美,雅而洁,高超简静,情景内充。不作假,不矫情,不卖弄。朴实自然,清新扑面。不装深沉,不强说愁,忠诚于内心,把读者当智者。给读者带来美与希望,享受遐思,驰骋理想。
读着这样的句子,可以产生美好的冲动,热爱生活,相信爱情,追求幸福。
读着这样的句子,可以坚定意志,精神恢弘,生出战胜苦厄、迈过孤困艰难的决心和勇气。
读着这样的句子,想去拥抱大自然,赏夏花,听春雨,看斜阳。不用张望,都能闻到露水和野草的气息。
这样的句子,可以触动心灵的反思,审视自己对亲人的态度,与他人相处的方式,促进行为的调整,与美好的事物、与全世界优雅相遇。
………….
写着写着,蓦然回首,我不是一直都在苦苦寻觅这样的句子吗?一个词,一句话,沉吟半晌,涂了又写,写了又擦。想写一个故事,如何开头,能反复思考二十遍,绞尽脑汁都不能满意。有篇文章里,我还说自己有点儿才华,现在看来,简直是胡说八道瞎咧咧。我可是一直在寻觅最妥帖的句子里艰难跋涉。
有什么办法啊?那么喜欢写,根本停不下笔。还是让这颗心沉下来,不着急,不忙慌,守着心灵的那点儿光,哪怕未来的路冷冷清清,孤独凄凉,也要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是的,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把它当作终生的写作目标和信仰,扎进生活的海洋里,让心灵保持宁静和广阔,用不断的勤奋和努力来淬炼笔锋,让坚定不移的信仰来抵挡浮云和诱惑,哪怕这目标一辈子都不能实现,那又何妨?毕竟竭尽全力、一心一意地追求过。
网友评论
刚刚步绾姐姐还在说呢!你有大家风范,我也不懂什么是大家,什么是小家,就是知道两位姐姐都写得特别好。。。
“简而美,雅而洁,高超简静,情景内充。不作假,不矫情,不卖弄。朴实自然,清新扑面。不装深沉,不强说愁,忠诚于内心,把读者当智者。给读者带来美与希望,享受遐思,驰骋理想。”——这样的句子谁不喜欢呢?只是很多人苦于写不出啊!
说得太好! 突然记起现在流行的一句话: 一个人读过的书里藏着他的气质。我觉得姐姐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人写过的文字里,流淌着他的人生。
对了,你写了不少了吧,抽空一定看看去。
本文作者梅先生,以其高雅洁净的人生格调为写作奠基,以朴实耐味的文字风格感染读者,以其几乎趋近完美的家庭及成员为写作对象而赢得了大片喝彩!然而她却以“写点属于自己的话”为目标,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干好每一件事呢?”
但我感谢小小这个班儿,因为她的班儿,我认识了你们。走出了比较规律写作的一步。这已经足够我继续走下去。尽管有伙伴儿们互相鼓励,写作仍然是一条注定独行的路。
非常赞同
现在遍地开花的写作训练班,目的无非是促进参省,强调观察,增强记忆、现实与本我三者的通联,强化将它们述之于笔端的技巧。
不可否认,在此过程,不少文字爱好者得到了锻炼,形成了较为扎实的写作技巧。
但,如何形成个人的独特叙述方式,和生命种那深层体验是分不开的。那些阳春白雪,那些诗剑琴情,只能通过不断沉淀、发酵和升华,才能成为我们文字的骨髓。
一点愚见,各位莫见笑。
感恩!感谢!
梅开时无关游人,是她自己俏也不争春。所以梅花开时,她认为那个冬就属于自己,独自傲立白雪之中不比百花齐放的花园更惹人注目吗?何必随流,对吧?
也不知道找谁学,喜欢的类型,揉合进性格,就是自己了。像大妈跳广场舞,动作是别人的,身材和笑容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