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用心。用什么样心,发什么样心,走不什么样的路,这里面有很大的差别,有只为自己的,有为他人社会的;也有世间与出世间的差别,初发心与已成就的行者发心不同。
行者怎么发呢?众生惑业各差别,依彼而发菩提意。这是修行达到十住位行者发心的状况,菩提意就是菩提心,依照不同众生的种种状况、因缘,来发菩提心,从这个因缘上发的。
很多人发心,都自己拟定,我要怎么发心呢?想想看,晚上回去想想看,做梦看有没有启示,我从那个地方发心。行者发心不是这样,他来到这个世间发心,就看众生的业力。
举一个来说,二十一世纪在佛门人来讲,它有特别的意义。据学者的统计,二十世纪,一百年间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超过以往五六千年的文明。但是很遗憾的,二十世纪佛教 缺席了,都没有参与到人类的进步,可以说无有多少贡献。
现在新的时代要来了,需不需要觉醒?要不要参与世界的进步与贡献?二十世纪那么进步,二十世纪的战争,人类的死亡死伤超过五六千年来人类一切战争的总和。进步是很好,但是这种代价太大 ,我们认为非常不当。
假如我们能够介入,是不是可以免除?这个时候,就要在这里发心了。二十一世纪的行者要怎么发心?不是自己想的,“证严法师反正会死,她死了换我发心”,你当“证二”是吧,不是这样发心的。
要看这个时候社会的需要,众生需要什么!从哪里看?从惑业心乐上面看。所以,我们看看二十世纪的状况,想想二十一世纪,我们从“惑业心乐各差别”来看,依此而发菩提心。
我们就知道二十一世纪我们要做什么,在现在的种种主观、客观条件的情况之下,我们要做什么,就很清楚了。假如还没有调到这里,希望赶快调到这里,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来为这世界的进步,尽我们一点心力,不要再像二十世纪一样,关着山门普度众生,没有意义。
我们怎么样打开山门,投入群众的怀抱里,来引导众生,来影响众生,让他们永远地远离烦恼痛苦、灾难的逼迫,这才是我们发心的地方,不要老是在那超度才叫度众生。怎么做,我们要更主动,更积极地投入到群众生活中来!(海云师讲演华严,圆明心要笔记Ⅱ54-8)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