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养成读书的习惯,为此,我真是想了不少的办法,也做了很多次的计划。
在这种情况下书是看了些,但零零碎碎的。坚持不了多久就偃旗息鼓了。
反反复复心里也着实不甘,近日看了一本书痛定思痛想了许久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大抵读与不读,读多久和三个因素有紧密联系:朋友、指引者、自己。
一、朋友
古语有云:在家靠父母 ,出外靠朋友。可见朋友对一个人有多大的影响。在读书方面尤甚,当然,以前我是不怎么觉得的。
但书中主人公的读书之路无论是开始还是前进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朋友的帮助和鼓励。于是,我反思了一下猛然发现一个很可怕的现象:身边几乎没有读书的朋友,或者说是没有读书习惯,也不认可读书有大用处的朋友,反而有在我认真读书的时候在旁边说风凉话的人。
二、指引者
这个人不像朋友,更像是老师一样的角色。在主人公的读书之路上出现了两个,这两个人是主人公走下去的最大动力。
这个人他不是要告诉你读书这件事,而是要带你明白读书的真正意义所在,想清楚你为了什么去读书。从而觉醒你的内驱力,一步步加强你的内驱力,让你渴望去读书。
我很幸运的是找到了这样一位指引者,虽然,曾经弯弯绕绕浪费了很多时间,但二十几岁的年纪总不会太晚。他不是单纯的告诉我怎样读书,而是让我看到了读书里面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东西,催发了我的内驱力,即使身边很多人依然在冷嘲热讽但都打击不到我。
三、自己
我要读书,所以“我”很重要。
首先,我得先有想要读书,想要改变的意愿,才会去搜寻关于这方面的信息,比如:书籍、老师、群体。
其次,有了这些信息,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接触了,而这些人也给了我想要的回应或者说肯定,就让我在这条路上更加坚定。到最后我也能成为别人的指引者。
想了一圈觉得还挺奇妙的。对读书不抱希望的主人公因为朋友的唠叨,自己也想改变就犹犹豫豫的去见了指引者,而指引者给的积极回馈又让他更加确定。从此在读书的路上永不回头了。
而我也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