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来了!家长们在吃粽子的时候,不免和孩子们熏陶: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这样的贵族士大夫,想必是英姿飒爽吧!
这不,今年5月在湖南卫视热播的《思美人》就是一个小鲜肉的形象。《思美人》中的屈原不仅青春,而且在剧中还过了端午节。
这一幕,遭到了观众的吐槽:导演和编剧咋这么不严谨了,难怪是青春偶像片,屈原居然过起了纪念自己之死的端午节……
或许,真是如此吧:导演和编剧的不严谨。
但,实际上历史上的屈原,真有可能在死之前就在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
为什么呢?因为端午节还有另一个起源: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我大安徽全椒县人(有说是湖北人)。实际上他只承认自己是楚国人或是吴国人。
父兄均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奔向吴国,协助吴王阖庐争霸天下,和大名鼎鼎的孙武(就是写出天下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大牛人)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竟偏信谗言赐死子胥。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
夫差闻言大怒,令取伍子胥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子胥死后不久,吴国为越国偷袭。夫差掩面自杀,吴国百姓怀念国之柱石伍子胥。
千百年来,江浙一带相传伍子胥死后忠魂不灭化为涛神。因此,划龙舟、食粽子来纪念伍子胥。
由于伍子胥尸沈于钱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为早(伍子胥春秋时期,屈原战国时期),有些人则认为,中国端午节的习俗起源于伍子胥,而非屈原。
南生说:端午节姓“伍”姓“屈”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承,重要的是在年年的五月初五,一群华夏人在吃着粽子的时候能想起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那些为国为民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