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提问:宋之问和余秀华哪个造诣更高?
这如何相比?两个人在世人心中共同的标签就是“诗人”,那么这个问题是否就是问两人在写诗方面的造诣比较吗?
可提问者心理并不阳光,为什么拿余和宋比,而不和李白、杜甫、白居易去比?
宋之问的诗才极为了得。他不但在当朝诗歌水平第一(官方认证),还是我们现在熟知的格律诗的主要发明人之一。
但他又是中国诗人中人品最差的一个,千年来积累的骂名足够让他永不翻身。他为了两句诗用土袋子堆杀侄儿刘希夷;他为了高官厚禄自荐枕席于武则天,却被嫌口臭;他为了讨好女帝红人,甘愿手捧溺器(尿壶);他被贬岭南,却私自弃官潜逃,还写下“不敢问来人”的诗句记录;他为了东山再起,出卖收留他的朋友给武三思,上演了现实版的农夫与蛇;他最终被李隆基抛弃,毒死驿所。
这些劣迹,有些真、有些假、有些不知真假,但是总体来说,宋之问这个人是被定了性的,那就是才高、诗好、人品差到极点。
那么,在提问者的眼中,余的性质也被定到了这个范围吗?
这显然是不对的,包藏着提问者对余的鄙视。用这种提问的方式来论断一个人的文学地位,对余的印象造成潜移默化的打击,这是不应该的。
我们抛开所有外在价值、抛开健康残疾、抛开男女之别、抛开时代鸿沟、抛开社会影响,来看这两个人,也没有可比性。
宋之问是初唐、盛唐诗词飞歌中的文学先锋,而余是当下混乱诗词环境下的一朵奇葩。
两人在诗才上无法类比,宋之问对中国古诗词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影响了中国文人千年,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格律和自由中争论不休。
而余的诗,只是一小块自留地,供她自己和喜欢她的人自嗨,对诗歌的进程影响极其微小,也许以后在现代诗史上会提到一笔,也许根本就不会提到,和“乌青体”、“梨花体”一样,只是作为诗歌寻路的某一个残枝末节。
这是到目前为止的定位,也许会发生改变。不过宋之问的地位基本不会变了,就算你一百个看不起他的人品,但只要学习中国古诗词,就会知道近体诗的开创人中有他一个。
大唐的社会意向,是昂扬向上的,宋之问个人的品德问题,在那个纷乱的社会中被渲染得极大,从而让他永远抬不起头来,人们不断地往他身上泼上脏水,也不管那些事情他是否做过。这就是品德社会的鉴别标准。
而我们今天,这方面的看法就诡异起来了。成功不再是功成名就,更多地是功成钱就。社会的价值观一再漂移,很多人只是因为长得帅就可以被原谅,那么一个才情高的女诗人,只要不一直犯拧巴,老是和社会故意唱对台戏,很快就会被大众原谅,并成功洗白。这是新时代社会的宽容。
所以我们无法把一个在道德法庭上已经被判无期徒刑的宋之问和还在变化、创作的余来相提并论。
具体怎么样,要到百年之后才看得清楚。
但是单论才华(剥离其他所有附加属性),余实在难以望宋之项背。
再说一遍,这种类比是不对的。因为很多人都会带上感情色彩来分析、推断、发泄。
这无论对宋之问,还是余,都是不公平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