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大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个事实,就是学会与时间赛跑,你需要让自己不断去成长,而非变老。
衰老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成长却是需要我们主动去适应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调整内心的心态,保持充沛的活力,对外界依然保有好奇之心,活得自在坦然。
如何让自己获得更好的成长呢?
麦叔觉得,在35岁之前,你一定要养成的一个习惯,就是阅读。
01
阅读是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它可以拓展我们的眼界。
庄子在《养生篇》里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意思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或没有边界的。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生命的长度非常有限,不过百十年光阴。可世界之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们不可能穷尽一生亲自去探索未知的事物,而获得经验或知识。因次,阅读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的宏大和宇宙的奥秘。
毛泽东在《实践论》里也说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在交通阻隔、信息闭塞时候的古代,我们要了解外界事物,传承知识文化,唯一的渠道就是读书。
而信息智能时代,我们获得知识和资讯的渠道更加便捷、高效。互联网极大地提升了我们与外界的联系,同样增加了阅读的方式及媒介。
当今社会,不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汗牛充栋,阅读已经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读书与不读书,你的世界差别会很大。
02
阅读可以提升我们的气质,让我们变得光彩照人。
电影《卡萨布兰卡》里,有一句经典台词:
“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这句话应该是对读书最好的诠释了,经常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差别真的很大。
相由心生,境随心造。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也说过:一个人40岁以前的脸是父母决定的,但40岁之后却是自己决定的,你要为自己40岁以后的长相负责。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不管你是一个人什么样的人,阅读都可以改变你的心态,让你去掉暴躁,变得平和,乐于与人相处,展现人性好的一面。
北宋诗人黄庭坚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他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
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可见,阅读可以让人变得诗意和优雅,提升一个人整体气质。
而俊朗的外表配上丰富的内涵,无疑是一个很有品位和修养的人。
03
阅读可以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提高生命的质量和厚度。
如今的娱乐圈,一片浮华喧闹,正在沉下心来阅读的人,没有几个。
而我非常欣赏的男演员胡歌,就是其中之一。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
十多年前的一场车祸,几乎让胡歌断送了性命。大难不死的他,脸和脖子缝了一百多针,为此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他听到母亲的一句话:“以前,观众更在意的是你的外表,现在上天在你的脸上开了一扇窗,是希望观众可以更多的看到你的内在。”
他瞬间顿悟,打开了自己的心结。于是重新调整自己,边读书边写作,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满起来。
多年之后,已经释然的他在微博上写过:一睁一闭眼,相隔已八年。回不去的容颜,求不来的蜕变。
可以这样说,阅读使胡歌重获新生,读书成了他拯救灵魂的良药。
通过阅读,他学会了与自己和解,也学会了如何去跟这个世界友好相处。
这些年,胡歌出演了多部霸屏电视剧,《伪装者》、《琅琊榜》、《猎场》等都有口皆碑。
2016年,就在胡歌最红的时候他决定息影一年,去美国念书,让自己充电。
读书是一种修行,他却敢于给自己按“暂停键”,这是看淡人生之后的豁达。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04
阅读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让我们变得成熟而睿智。
导演王潮歌有篇著名的演讲,名字叫《听说,绝大部分人死于36岁》,其内容是:
“12年一个轮回,到36岁,家庭、工作、生活都趋于稳定。有人在36岁的时候会倦怠,每天做同样的事、吃同样的饭、走同样的路。36岁,截然分成两种人:一种是重复着36岁;另一种就是开始寻找新的人生。”
一个人读书越多,自身能力就会越强,文化底蕴就会越深厚,就越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通过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大的后劲,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意思。在二十几岁时,可能并不明显,但在更拼“内功”的三十多岁,就会暴露无遗。
所以有些人,35岁就已经“死”了;而有些人,35岁才刚刚开始。
读书一定有种作用:让我们成为少数人,让人生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古人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是没有道理。
05
阅读可以让我们有更多人生选择,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众所周知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
这并不是说,犹太人跟我们的身体器官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对教育的重视和对知识的渴求,比任何一个民族都要强烈。
社会学家专门做过一项研究: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奖、27%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12%的诺贝尔文学奖;同时还拿到了1/3以上的普利策奖、1/3以上的奥斯卡奖。
而犹太人在世界上的人口只占0.3℅,这就是问题的根本。
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
我们中国13亿人口,除去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运动和不运动的人,隔一天看,没有区别。隔一个月,差别不大。但是老三年后,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就会有巨大的差异。
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书与不读书的人,长此以往,终有云泥之别。
阅读,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和会思考的人。
台湾作家龙应台,多年前曾给儿子安德烈写过一段话,至今读来仍然发人深省:
“孩子,我要你读书用功,不是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而成就感和尊严,会带给你快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读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培养一个阅读的习惯,以及长期坚持下去的毅力。
阅读,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和会思考的人,也是为了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而你是怎样的人,就决定了你会遇到什么样的人。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余生,愿你永远明媚开朗,不忘初心,多一点快乐,多一份淡然。
网友评论
阅读很重要,尽早养成习惯,会让你受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