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秦岭一白🌐名人名篇🌍
郑和:大明王朝的三宝太监,靠什么获得7次下西洋的领导地位?

郑和:大明王朝的三宝太监,靠什么获得7次下西洋的领导地位?

作者: 秦岭一白 | 来源:发表于2018-12-25 21:40 被阅读4次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很厉害的太监,他们的成就让众多功能齐全的男人都自叹不如。

    科技狂人蔡伦:研发改进造纸工艺,让人人都用的起纸

    分泌大师童贯:丧失男性荷尔蒙后,硬生生长出大胡子

    航海专家郑和:领导大明特种部队,华丽丽七次下西洋

    其中,郑和的身世最为凄惨,惨到谁都无法正视那段历史。因为根本就没有历史,好像连同下西洋的档案一起消失了。

    郑和在现有史料中第一次出场,已经是被阉割的10来岁小男孩。经过两年岗前培训,被分配到朱棣家里上班。

    学界推测郑和家世显赫,祖辈一直为元朝镇守云南。傅友德平定云南后,郑和全家死于战乱,他做为儿童战俘被带回京城。

    世间再无亲朋好友,等待他的只有冰冷的手术刀。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剥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健全的身体。我宁愿相信他是个快要饿死的穷苦小孩,为了生存而被迫舍弃。

    可惜,所有的证据显示:学界的推论极可能是正确的。因为,郑和一生都是虔诚的穆斯林,一个很坚定的家族信仰。

    家教,是烙入骨子里的习性。

    信仰,是历经坎坷后的明心。

    郑和的伟大在于:噩梦般的痛苦记忆并未扭曲他的人性。

    郑和12岁参加工作后,朱棣并未正眼看过这个小童工。直到姚广孝夹着铺盖来燕王府报道,郑和的生活才迎来一丝曙光。

    姚广孝喜欢清秀机敏的郑和,不但收为弟子还给他起了个很俗的法名:福吉祥。

    郑和经常问师父:我是不是还有个大师兄叫福禄寿?

    姚广孝说:再哔哔,我给你改成福满多。

    谁的青春不迷茫?郑和的青春最迷茫!随着身体不断发育,他渐渐明白那一刀意味着什么。随后感到羞耻、愤恨、狂躁...所幸,他有个精通三教的师父。

    姚广孝: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郑和:师父,你啥时才能“身心永灭”?

    姚广孝:呵呵,滚~

    其他和尚念经是为了超度别人,姚广孝念经肯定是为了超度自己。这个热衷造反的和尚,将佛法完完全全转化成了计谋。

    姚广孝和朱棣秘密谈话时,经常由郑和负责送盒饭,他重新走入朱棣的视野。

    郑和的身心逐渐变得平和,并非是听多了连老姚自己都不信的佛法偈语,而是他从师父身上看到了更重要的东西——理想。

    姚广孝智慧通达而不谋求富贵,养生有术却不贪恋女色。他舍弃享乐而选择玩命造反,只是为实现自己眼里的天道。

    原来,每个人都是有缺失的:有些人在身体上,有些人在精神上。身体是能让人展示兽性,而精神才是人之灵性。

    姚广孝:惟道是从,惟心是宗。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郑和:师父,你说我将来能干大事么?

    姚广孝:呵呵,先学习~

    成就,终将属于承受过苦难,还能报之以平和的人。

    1399年,朱棣撕毁朝廷颁发的精神病证书,订做了一身龙袍就宣布造反。郑和从此跟着朱棣南征北战,那一年他28岁。

    经历家破人亡、身体被损、春心苦闷、得遇名师、文武教化、重塑身心的郑和,已经是个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人,若是少些纷乱繁杂的欲望,能沉下心来做事情,想干不出成绩都难。

    4年的靖难之役,朱棣接管大明集团。他赐封郑和姓“郑”、派郑和去祭拜自己的奶妈、让郑和主持刊印佛经....

    如果朱祁镇这么干,那肯定是这个太监马屁拍的好。彪子朱棣的眼里可不揉沙子,那绝对要和业绩表挂钩的。

    郑和很开心:终于摆脱福吉祥这傻缺名字。

    朱棣更开心:陆上已搞定!咱们下海去浪。

    关于下西洋的动机众说纷纭,有人说宣扬大明国威,有人说搜寻建文余孽。归根结底,朱棣是为稳固皇帝的权力。

    皇帝是什么?皇帝放个屁都能被夸成龙卷风

    权力是什么?权力的生杀予夺都想千秋万世

    郑和简直就是老天指定的领导人选,朱棣没有理由不选他。除了脆弱的王之信任,郑和还有3大优点:

    个人形象好,往那一蹲就能彰显天朝上国的威严

    作战能力强,遇上突发情况也不至于被集体绑票

    最重要的他是个太监!不能封妻荫子,就无法威胁老板家的权力。

    郑和看到任命书时,他也看到了人生理想。自己注定要做些非常人的事情,或许这就是老天对过往苦难的弥补。

    那一年,郑和34岁。

    1405年7月11日,刘家河港口彩旗招展,锣鼓喧天。郑和带着3万名属下划着62艘宝船出海,边划拉还边唱:让我们荡起双季~

    划到爪哇国时,郑和派人上岸做买卖,置换点吃喝用品。结果遇上爪哇国内乱,西爪哇的作死小分队误杀了170个明军。

    郑和怒了:你们村竞选个小队长,都敢惹我这3万特种部队?他正要召集人马时,西爪哇的领导连忙送来6万两黄金,道歉说纯属误伤友军。

    走到三佛齐又撞上了海盗,老板陈祖义是个广东人。他看到大明船队后眼泪汪汪:老夫在公海收了半辈子过路费,还没见过这么有钱的!小的们,开抢!

    一战下来打死了5000个海盗,烧光了10余艘船。陈祖义也被关进下等舱,带回京城后被朱棣砍了脑袋。

    郑和到达古里后,受到国王的热情接待。双方共同立下友谊之碑,上面刻着:“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

    1407年10月,历时2年多的远航结束。

    郑和休假还不到半个月,又开始第二次出海。

    对占城、爪哇、暹罗、满剌加、南巫里、加异勒、柯枝进行国事访问后,郑和又专程来到锡兰,救济大量濒临倒闭的佛寺。

    现今还有碑文为证:“谨以金银织金、纺丝宝幡、香炉花瓶、表里灯烛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养,惟世尊鉴之”。

    1409年7月,历时近2年的远航结束。

    第三次出发前夕,姚广孝来了,朱棣让他去锡兰迎回佛牙。

    到达锡兰后,新国王亚烈苦奈儿严禁明军上岸。他派人对郑和说:从哪来的就回哪去,老子坚决不向明帝国朝贡。

    郑和也很和气,二话没说直接去了印度,满载宝物回国时又来了。郑和的手下个个大金链子小手表,还故意露出金银财宝。

    亚烈眼红了,他安排5万人去打劫。郑和只带着2千明军混入锡兰王城,俘虏了国王的全家老小。后院起火,结束战斗。

    亚烈被押到北京,朱棣让礼部在锡兰海选一个新国王。后来觉得亚烈呆这太能吃了,就让他带着老婆孩子滚出京城。

    1411年7月,历时2年的远航结束。

    第4次,1409年10月到1441年7月

    第5次,1413年11月到1415年8月

    第6次,1421年3月到1422年9月

    这17年间,郑和大多数时间都在海上漂泊。他去过36个国家,比历代所有的皇帝还多;他见过的珍奇异物;连学识渊博的老者都没听过。

    他只带了头长颈鹿,朱棣就激动的跑到奉天门,亲自主持欢迎仪式。他编制的《郑和航海图》,比西方的海洋调查还要早400多年...

    然而,这些都是为了宣扬皇帝的恩德、帝国的威严。郑和并没有真正为自己航行过一次,他的理想是去趟麦加。

    他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机会,下一次就能去麦加。

    郑和还没有等来下一次,朱棣就死了,死在亲征漠北的路上。明仁宗朱高炽刚上台就终止下西洋工程,原因很简单:劳民伤财。

    郑和连同他的航海部队就地转成陆军,被派去镇守南京旧城,他也成为大明历史上第一个守南京的太监。

    恐怕,真的没机会了。奇妙的是,权力催生出来的东西总是那么相似,好像会周而复始一般。

    9年后,明宣宗朱瞻基重启下西洋工程,他让郑和去通知那些小马仔:大明现在我说了算。

    朕祗嗣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仁宗昭皇帝大统,君临万邦,体祖宗之至仁,普辑宁于庶类,已大敕天下,纪元宣德,咸与维新。尔诸番国远外海外,未有闻知,兹特遣太监郑和、王景弘等赍诏往谕,其各敬顺天道,抚辑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

    这时的郑和已经59岁了,再熬几个月就可以退休了,机会终究是来了。

    郑和带着3万名部下从龙江关出发,看着渐渐消失的海岸线,他和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了。郑和还不知道,他再也回不到这片土地了。

    带给他无尚荣耀的土地

    带给他无尽屈辱的土地

    郑和的船队穿过马六甲海峡,给各个小邦国送达通知。然后穿越曼德海峡,沿着红海北上,不断地接近麦加。

    在这里,老者也可以像孩子一样,向他的神倾诉自己一生的委屈。郑和的记忆在那刻打开了,他很平和地对神说:

    我叫马三保,祖父和父亲都来过麦加朝圣,被老家的人们尊称哈只

    后来,全家死于战乱,自己做了俘虏被净身

    十来岁进入王府,干着服侍别人的下贱工作

    后来,遇到姚广孝、朱棣

    .......

    一生的时间,全都化作他走过的路、见过的人。郑和诉说这一切的时候,好像说别人的故事般平淡。最后,他放了点土蜂蜜做祭品,正是从秦岭一白那里拿的。

    祷告完毕后,郑和又默默的对自己说:我没有放弃自己;我没有荒废自己。

    1433年,大明王朝第七次下西洋的船队安全返航,郑和在途中病逝,享年62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郑和:大明王朝的三宝太监,靠什么获得7次下西洋的领导地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zy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