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玉:明空老师所说的“视角”是否就是心所关注或者聚焦的东西呢?
陶语:是真心之眼。
如玉:能够看到每个人(包括自己)的幻相,既能理解又能随时出离出来的一双眼睛。
人们在用自己的认知给这个世界赋予不同的解释,而世界是千变万化的。
陶语:这个认知就是视角。
如玉:我认为,认知(视角)是个人经历的产物,不同的经历会形成不同的认知,不同的认知会形成不同的感受, 不同的感受影响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命运。
陶语:对的!
如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认知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如果执着于自己的认知,那么自己的认知就成为了一种判断对错的标准——符合自己认知的就是对,不符合自己认知的就是错。
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对“好的”、“对的”这些东西特别执着,这种执着几乎成为了一种“贪婪”,认为这些“好的”、“对的”的东西就是绝对完美的。
陶语:也就是执着于自己的视角。
如玉:是的,这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渗透,于潜移默化中就会导致人们用好与坏,对与错的标准来判断和衡量周围的人事物,其实这也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人们习而不察,把这些东西当成了很正常的现象。
人们对自己,普遍都有一种认可的需求。而视角又是自己经历的产物,如果当对方否定自己的视角,那从自己看来就是否定自己的经历,人性的本能——趋利避害和自我保护机制,驱使着他做出抵抗。
人类的生物性始终没变,执着于自己,就会排斥别人,完全相信自己,就会否定别人,这样就抹杀了不同性,也就错过了升华自己认知,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流派之分,门户之见,基本也是源于此。
中国文化,美国文化,日本文化,人们总喜欢分得很清,对自身的文化过于执着,而对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采取否定态度。
陶语:每一种视角都有其独特性,尊重和接纳不同的视角,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
如玉:对!每一种视角都有其独特性,每一种视角都同时存在利与弊。
和谐,就是保留和不执着于自己本有的视角,虚心学习对方的视角,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视角里的精华,来一次思想上的碰撞,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陶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互利共赢。
如玉:对的!不执着于自己本有的视角,本身就很难。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视角里的精华,更是难上加难。前者需要破我执、我慢、我见,后者则需要去私心。
陶语:对!
如玉:所以空杯心态是非常必要的,在与对方交流之前,应该放下清空自己的杯子。否则,杯子里的水浑浊不堪,以有对有,争论是必然的,沟通也会不顺畅。
以无对有,才能海纳百川,共同进步。
我的视角+对方的视角,才是世界相对完整的一部分。
陶语:与人交流的时候要保持警觉,既要看到自己的视角,也要看到对方的视角,当超越了自己原来的视角和对方的视角,也就升华了自己的视角。
如玉:是的,这种人与人之间友好共赢的交流方式,或许也是明空老师所希望看到的吧。
陶语:是的!这就是他贡献视角学的初衷。
如玉:就像一个拼图,接触的不同人事物越多,越虚心,越能看清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人这一辈子,要看清全部的世界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扩展自己的认知范围,清醒地活着。
陶语:看清我们自己是可以的,看清了自己,也就能看清这个世界。这里的“世界”指的是我们的主观世界。
如玉:是的。求索真理是一辈子的事,从这一点上看,也未必不是好事情。不满,意味着有足够进步的空间。满了,完美了,反倒没什么意思了。什么都有了,就开始无聊了,比没有更难受。
陶语:生命的成长无穷尽,探索真理也是无穷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