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自乐班”

作者: 醉美长安 | 来源:发表于2019-03-30 15:37 被阅读87次

    作者:任争气

    我在这里写“自乐班”,不是为了纪念什么!只是看到了公园有个自乐班在唱戏。

    记忆里的“自乐班”

    “自乐班”也叫“地台戏”,是一种不化妆不穿戏服的民间戏曲表演方式。活跃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

    那天,路过公园,听到了有人在吼秦腔,忍不住追着声音去看,就是几个大爷大妈在忘情地唱着,算是自娱自乐,也难免引来爱好秦腔的人们驻足欣赏。

    第一次听到自乐班这个词应该是在我刚记事的时候,应该是村里有人刚去世,大家在商量怎么操办,那时自乐班这个名字跳入我的耳朵,我还在想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存在。

    直到锣鼓家伙一响,就有人开始站在众人之间唱戏,吹拉弹唱统共5、6个人,却让静悄悄的村子顿时热闹起来,伴着地台戏的秦腔声,有人哭、有人笑、有人闹、有人呆呆的听着戏。

    80年代的关中农村,人们的娱乐匮乏到几乎没有,天黑睡觉、鸡叫起床,就连蒸馒头都是用半根香计时(一根香烧完是一个小时)。自乐班成了婚丧嫁娶的必要武装,前来吊唁的人,只要寻着锣鼓家伙的声音就能准确找到主家。

    记忆里的“自乐班”

    就像那首著名的唢呐曲《百鸟朝凤》一样,自乐班也是一种娱乐,是他们生存的一种方式,几个爱好秦腔的人组在一起,忙时各种各的地、各顾各的家,有人请时就是一个小小的剧团,上演悲欢离合、帝王将相。

    “自乐班”也是一个江湖,有事的主家必须去请,过完事必须四色礼答谢以示尊重,不管怎样他们都是艺人,是主家的座上宾。

    记忆最深的是,那年妈妈指着正在唱戏的人告诉我:那个人小时候去算命,说他有帝王之相,结果是演了一辈子皇上,最后依然是农民一个。

    记忆里的“自乐班”

    对于“自乐班”的记忆早就模糊,只是到了西安后。城墙下、公园里、小区的一角会时不时的有一群爱好者在唱戏,我想他们应该也叫自乐班,只是他们是纯粹的爱好和娱乐。

    农村过事也渐渐的被大戏(有舞台的戏班)和洋号乐队代替,当年的自乐班已经老去,就像村口那棵老槐树沧桑到有些憔悴,早已没人去关注。

    而现在的老家,除了爸妈,全然不像我们想要回去的农村,自乐班变成了广场舞。我们一边赞扬农村发展的同时,也慨叹这种变化快到没给我们任何准备的机会,慨叹再也回不去了,所有人的心都走向了漂泊。

    我在这里写“自乐班”,不是为了纪念什么!只是看到了公园有个自乐班在唱戏。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忆里的“自乐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fs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