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学习知识后在生活中经常实践,这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一起共事,不是很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这不就是我修为的境界吗?"
读过很多书,学了很多课。回过头却发现:和那些平时没有怎么读书的朋友,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而有的仅仅是每次看完书以后的满足感。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那是因为我们期望通过读一本书、学一些知识马上就能有所改变,想走捷径,可是居然没什么变化,从而心生焦虑和痛苦,认为读书无用。然而孔夫子告诉我们,读书只是开始,还有个知识内化的过程叫“学而时习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习是终生的事情,学而时习之则是把学到的知识反复运用于工作生活中,通过刻意练习达到知识的内化并能输出惠及他人!
现在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团队合作,如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创业工作,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有朋来”虽然会打破我们固有的生活模式,带来变化,我们如能拥抱变化、寻求积极的合作,把自己变得更好,岂不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当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很多变化会让我们措手不及,觉得很多事情都“白干了”。这时我们用“成长型思维”来看待这个世界,心里会轻松很多,拥抱变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才会一直进步。
虽然很努力,但很多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成果和大家的认可,此时我们是选择放弃还是继续努力?孔夫子告诉我们“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不惑于外界,坚守本心,享受当下。
《论语》开篇为我们展示了三个境界: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是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是人与人的和谐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是人与天的和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