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思所想皆笔下,写出码出皆原创,在文字的世界里 ,有缘自会相见。
在之前几天的时间里,我写了差不多一万字,用来说明我们该如何阅读一本书,从略读、粗读再到精读,具体阅读步骤都已一一写下,虽说方法不错,步骤清晰,从是什么,为什么,该怎么做都有了具体的解释。
但是还是否认一下自己,有句老话说得好, “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输出是为了自己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千万要记住,不要陷入作者给我们建立的世界中,出不来,要有明辨是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而我们说阅读和学习的目的一直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成就自己。
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里面的阅读方法和规则,以及注意事项极其之多,甚至给读者产生了啰嗦的感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适合自己,自己能用的,那就可以了,如果说在读完一本书,你只能够带走一个知识,那你会带走什么,往往这个才是属于你的知识。
成就自己,就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而不是说必须做出点什么,那叫成功,我们不需要成功,毕竟每个人对成功的标准都不一样,但是我们需要成就自己,我们可以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要做就只有一个,在阅读与学习中,带走你能带走的东西,并努力的去实践它,我一直都记得有位老师跟我说过的话: “这世上没有什么知识是必须学的,也没有哪个老师的传授是不可错过的”。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所以我在经过了书、写作课程等多方的知识熏陶下,我自己梳理了一下自己的阅读方法,大家参考一下即可,你们要做的,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了。
第一步:筛选书籍
现如今,碎片化时代,时间被分成了无数的小块,甚至还有时间管理大师明确的指出自己什么时间段应该做什么事,目的就是充分利用每一份时间。
而对我而言,其碎片时间也极其之多,为了不在茫茫的知识海洋中迷失方向,我一般都会进行碎片化阅读,下载一个电子书阅读软件,比如微信读书,里面有大量的书籍,可以给我参考,也起到了一个筛选的目的,找出自己需要的书籍,这样避免了买一堆无用的,浪费心力,要知道,每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的,方向错了,努力白费。
在找出之前,得先明确自己想要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文学、理论、实用等等,比如我想看心理学的书籍,我就会去心理学分类上去查找,上面有个榜单,都是广大网友经过时间验证出来的“好书”。
最后再通过简介去看每一本都在讲述什么,我感不感兴趣,我要不要读它,但是有一点确实得注意,我想要获得的提升理解力可能并不在榜单上,因为晦涩难懂的书是不会有好评的,所以我才说,电子阅读是筛选书的工具,方面我找到想找的书。
第二步:粗读
在找到了想看的一本书后,先看一下前言、目录、推荐序,我大概就能够知道这本书主要想讲的是什么了,之后要做的就是,毫不费力的阅读它。
当我看到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跳过它,不要去研究,在很多书中,某一段的主张是需要你联系上下文的,而在电子阅读中,上下文的联系很难看得出来,要我们一页一页的翻来翻去,极其麻烦,所以短暂的跳过,在这里留下一个问题,让自己更能记住。
这样子的阅读实际上是非常快的,一般需要四五个小时就能看完一本书,而看完后,我就要开始解答几个问题,这本书主要讲什么(有个大概就行)?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写这本书?我能从这本书带走什么?
就是这样不断的通过问自己,让自己更加的清晰,便于选择,决定我要不要继续读下去。
第三步:骨架与笔记
假如我觉得这本书不错,我要继续读一遍,那这时候因为已经对书中的知识有了大概,要做的就不单单理解书中的知识了,还要把这本书的骨架给摸出来。
明确这本书的核心属概念是什么,每一章每一小节的种概念又是什么,其中有什么关联,并为其写出一个思维导图,也就是结构化笔记,只有自己准确并清晰的把一个图写出来,才能算摸透这本书。
结构化笔记写出来了,就要开始写读书笔记,在这里,我用到了我在古典老师的共读会中的SS卡,分为四个步骤:原文、核心概念转述、个人经验、行动指引,先简单的说下分别是什么。
原文就是你在阅读的时候触动你或者学到了的什么的句子,核心概念转述就是你用自己的话把这个句子的意思重述一遍,因为只有当你真的理解了,你才能说明白一个观点。
至于个人经验就是与自己的经验相关联,因为只有关联自己的旧知识,才能更好的记住新知识,周岭老师在《认知觉醒》中也讲到了新知是孤立的,需要关联,让自己理解更加充分。最后行动指引就是这个新知能够指引你怎么做,毕竟我们一直都知道知易行难,知识就是为了改变,如果不行动,获得的只有愉悦的快感,生活还是一成不变。
这就是SS卡的基本操作,我已经写了很久,确实是个不错的工具,事实上也只有写出来,才能让你理解的更加深入,所以,如果你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不如从现在开始培养吧。
第四步:为笔记打标签
这一步相对简单,也可以融合在第三步中一起进行,只是在写笔记的时候我是在微信读书上记录的,所以没有打上标签,至于怎么打标签,,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也讲过,因为文字篇幅和时间原因,我就不多说了,点击蓝色字体进去查看吧。
第五步:精读
当我阅读完后,写了框架,并写了些笔记,但是始终还对这本书中的某些段落或者句子有所疑惑,那就我在会在网上购买一本,进行全盘式精读,这时候,我的目的已经不再是获取书中的知识,而是为了扩宽理解力的频谱。
一般在我们阅读完书后,再重复阅读一次,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发现书中的内容好像很少,实际上是我能够理解的更多了,还有一种情况是,发现这本书好像又多了些东西,我看不懂的好像更多了,那是因为这本书的层次远超于我的理解力,哪怕我的理解力提升,还远远不够阅读这本书,但是有一个很好的好处,就是我能够通过不断地阅读这本书,去不断地提升我的理解力。
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真正的“好书”,有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把你放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岛屿上,你只能够带10本书,你会带什么?
如果带一些你能够理解的书籍,在什么都没有的世界里,你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无聊,但是如果你带一些能够不断的探索的书籍,你才会沉浸在思维的世界里。
要知道,毛泽东看《资治通鉴》都看了十七遍,每看一次,就是刷新自己的认知,提升自己理解力,成就自己的过程。
只是,这一步,还离我有点远,目前的我,一年精读一本书就够了,剩下,就好好的进行粗读和输出,慢慢的成就自己。
以上就是我自己梳理的阅读方法,不知道你又是怎么样阅读一本书的呢?
有位朋友说得对,读书写作是一件没有反馈但又需要持续做下去的事情,而我要做的,就是让自己不要停下来,每一步都会留下痕迹,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世间一饮一啄皆有定数。
在路上,期待与你相遇,我是晚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