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瞬,昔日同窗渐无言

作者: 张熙kkm | 来源:发表于2017-12-13 21:02 被阅读13次

    小学毕业快十年了,有很多同学毕业后就渺无音讯,更别说见面了。听说已经有人步入了婚姻也有了自己的小孩。我听到的时候是非常诧异的,在我心里这帮人一直还是小孩的模样,不曾想都当家长了。

    去年大家组建了微信群,当时的52人现在群里人员一直维持在35人左右,活跃的一直是那几个。有还在外地上学的,也有已经工作的,当然也有新晋的家庭主妇。缅怀那时的自己,追忆逝去的时光成了这个群的主题,当然也常常有人互报小时候的糗事,诉说着目前的烦恼,生活的不易,然后继续着自己的生活。

    前几天,在一个很偶然的因素下有了小学语文老师的联系方式,老师姓张,目前在另一所小学任校长。标准的国字脸,字正腔圆的语调,再加一手好书法,是当时我们心中当之无愧的崇拜对象。甚至当我进入初中时,还幻想着要是让张老师一直教语文就好了。印象中我们和老师的孩子差不多一般大,所以总有种那时的老师拿我们当他的孩子一般的感觉。老师的加入,带来了群里的高潮,大家纷纷询问老师的近况,开启嘘寒问暖的互相关怀模式。于是大家相约在今年的寒假一起去探望,顺便弥补下这么多年同学之间相见甚少的遗憾。

    原本按照这样的发展轨迹,进展还算顺利只需静待寒假的到来就可以满足大家的心愿。可是群里发生了件我不太想要去面对而且不知道如何面对的事情。起因是闺蜜想在这个冬天给男票织条围巾,但是关于围巾的颜色和所呈现的花纹没有拿定主意,就到群里问问大家的意见。但是发小可能觉得闺蜜一直在秀恩爱,说了句意料之外的话,然后整个局面就变的一发不可收拾。这应该不是这个群里冲突爆发的第一回,但也不可能会是最后一回,除非就地解散各自相安。

    不得不承认,当初的友谊面对这十年的沟壑瞬间输的遍体鳞伤,这里没有人是赢家。大家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再一样,所以面对的压力和缓解的方式也不再相关。最显而易见的是当你兴致勃勃的分享一首你喜欢的歌曲或者某个小段子的时候,你得到的反馈往往会是冷场或者是尬场式的自我嘲讽。这个时候你就像是走进鹤群的那一只鸡,遗世而独立。面对曲高和寡,多希望有人能够和你欣赏同样的事物。所以你不再做这些没有反馈的事情,只能和大家一起缅怀岁月。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理论(colonial theory)认为人们之所以结合成为群体,是因为他们要在群体中从事某种或某些共同活动。这种共同活动指向于一定的社会目的,而群体则是这种共同活动的主体。由于群体成员从事着内容和形式一致的共同活动,于是产生了这样一些群体心理特征,如群体兴趣、群体需要、群体规范、群体价值、群体舆论、群体目的等等,也产生了群体成员间的亲近感、团结性等心理共同性。所以,共同活动是群体得以形成、整合以至发展的根本因素和主要特征。而当这种共同活动丧失之后,群体也就貌合神离只能追忆往昔。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的同学聚会,多是以追忆往昔为主。另外大家嗤之以鼻的自我膨胀,也许是急于扭转留存于大家心目中那个懦弱不堪自己的形象,想要用现在有能力也够强的自己来代替留在同学心中的印象。这样的局面,大概就是同学聚会的常态吧。我还是不能很好的面对曾经无话不谈带给我无数快乐的朋友,有一天让我觉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局面。我去过一两次初中同学聚会,初中同学自毕业以来几乎是一年一聚的概率,也曾因为这样的困惑就更少参加。不是听不懂他们说的话语,而是不再认同,当然人家也未必会认同我。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看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法都不是一样的,尽管是出生在同一个地区,有着共同的童年。当我做不到包容的时候,可能就会有无可避免的争论产生,而这样的争论对于脆弱的人际关机来讲,不见的就是一件好事。所以,我逃避着,以为这样就抹不去往昔的无话不谈,现在的开口难。

    十年一瞬,我们都不再是昔日稚嫩的模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年一瞬,昔日同窗渐无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oz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