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毕淑敏精选集,其中第一篇文章叫做《人生有三件事不可俭省》。
它开篇的第一句话我就很喜欢——“无论世界变得如何奢华,我还是喜欢俭省。”俭省不是抠,我觉得它的含义主要在不要浪费。可能是家庭原因,我俭省的习惯好像是与生俱来的。
比如挤牙膏,我和爱人的习惯就不同。他总是是挤到与牙刷毛一样长,然而每次真正只用到了一半,另一半总会在地上、水池、身上出现。而我每次觉得挤一半就够了,我能保证把牙刷干净而且还白。
若是哪段时间牙有点泛黄了,我就在刷牙时数数,数一百下,过几天牙就恢复如初。我发现牙刷的白不白跟用多少牙膏没关系,跟认不认真有关。而爱人的牙老是泛黄泛黑,再加上抽烟,他一年要去洗几次牙。
对于这个小问题,我回家的时候特意观察过,我发现我的爸爸妈妈在挤牙膏时好像都挤的很少。
衣服鞋子不需要多,能够保证换洗,有的穿就行。有人说女人的衣柜里总是少一件衣服,这句话是对的。但我想说我的衣柜里也有那么一两件多余的衣服,是每年都会拿出来,每年又必不会穿的衣服。
这样的衣服有好几种情况:一是可能在买的时候是爱人比较喜欢的而我觉得买也可,不买也可;二可能它是某一时兴起就买下的,第二年就自然的不穿了,但又不想丢弃;三是穿也穿不坏或是零件坏了的,有种情结,想穿又有点嫌弃。
自从发现这个情况后,我在后来买衣服时就特别注意,只挑我爱的和我需要的买,衣服上尽量少些装饰的。买在那里不穿不也是一种浪费吗?
关于名牌的东西,我也有自己的看法。我一直弄不懂那些盲目崇拜名牌的人,甚至不惜花大价钱去买个假的充门面。我一直觉得想用名牌的东西没有错,但是也要看自己的经济实力,要么努力挣钱,要么就认清自己、踏踏实实。
就算仿制品做的再好,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它还是假的。在真正能穿得起、戴得起、背得起这些奢侈品和名牌的人面前,你的穿戴就像皇帝的新装,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别问为什么,或许他会神秘地告诉你是直觉。
所以为什么要去做单单只能骗自己,而骗不了别人的这种徒劳的事情呢?而在同事、朋友眼中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不用装,大家都心知肚明。难道仅仅是为了好看,为了那能使人兴奋又害臊的虚荣心吗?
对于我来说,这也是一种浪费。我有自己的价值观,只要穿戴整洁、适宜得体、御寒保暖,在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内就行。
生活的俭省带来精神的富足。因为一旦你把着眼点从物质层面移到精神层面,你会发现有很多烦恼是早就应该扔进垃圾堆的。
现在来说说毕淑敏提到人生的三件不可俭省的事情。
一是学习,我特别同意。她说:“机遇是牵着婚纱的小童,如果你不学习,新娘就永远不会出现在你人生的殿堂。”但也不是说学习了就马上有回报,实际上它也是一种风险投资。
但是我认为学习的意义不在于此,而在于过程。就像我的一位老师分析要不要上大学时说的,他说就是你在大学里什么也不学,就玩三年,也跟不上大学的人不一样,有些东西是环境的影响。虽然有些极端,但也不无道理。
就像我与一位朋友在聊学历与工作的关系时一样。我和他一致认为:读书是开拓自己,改变我对事物的看法,提升我处理事情的能力,并不是这个学历就应该找个什么样的工作。
为什么重点大学毕业的就不可以去卖猪肉,不可以去扫大街,没准儿他能让猪肉行业渗进新的血液,弄出一套什么系统;没准儿他不仅能扫大街,还能改造街道,还能参与城市规划呢?
所以,学习是最不可俭省的,多多耕耘,你学到的知识总有一天会在不经意之间帮到你。
二是旅游。她说“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蝌蚪,长大了都变作井底之蛙。这不是你的过错,只是你的局限,但你要想法弥补。”我认为她的观点新颖且有道理,而要了解世界,就必须要走出去。
我喜欢旅游,我也知道旅游带给我不一样的感觉,但我却不能具体的说出来是什么,而毕淑敏的这段话很好地论述了旅游的好处。
旅游的好处却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常常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蓄积。有人以为旅游只是照一些相片买一些小小的工艺品,其实不然。旅行让我们的身体感受到不同的风和水,我们的头脑也在不同风土人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目光因此多彩,谈吐因此谦逊。
三是锻炼身体。这一点毕写的比较幽默,她用了原始人与我们现代人作比较。原始人在岩壁上凿画,在篝火边跳舞,根本积攒不下多余的卡路里,而现代人由于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更是戏谑连喝水都长胖。
对于我们,减肥似乎成了必须要做的也是最恼人的事情。虽不是人人要减肥,但是人人都要锻炼,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完成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总之,可俭省的就不要浪费,不能俭省的就尽量去做,从而让我们的人生达到一个更好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