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读书人物
历史真相:宋江被诏安是唯一出路

历史真相:宋江被诏安是唯一出路

作者: 强哥趣谈历史 | 来源:发表于2017-07-24 13:07 被阅读1766次

    宋江这个人在历史中确实有原型,施耐庵大爷不是乱写的。

    话说,北宋徽宗年间,徽宗痴迷于玩乐,重用艺术和体育类人才,比如会踢球的高俅,会写字作画的蔡京。

    国家内忧外患,农民起义一波接一波,北边的大金帝国更是虎视眈眈,不过,人家徽宗照样玩的不亦乐乎。

    宋徽宗是艺术天才不假,但是治国水平就不敢恭维了,本来轮不到这位仁兄当皇帝,然而,他阴错阳差的坐上了这个位置,说白了,这哥们从小到大就没有做过当皇帝的知识和技术储备,他的前半生除了玩就是玩。

    按说,宋徽宗这种人老老实实的当个王爷,凭借一身的艺术细菌,说不定还真能流芳百世,偏偏造化弄人。

    在这期间,山东出了一位好汉,江湖人称“及时雨”,又号“呼保义”,面黑身矮,人又唤他做黑宋江,他还是个大孝子,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孝义黑三郎”。

    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宋江聚集三十六个道上的兄弟,在黄河以北地区起义,专打社会上的不平,杀富济贫。

    这些人在水浒传中都被写成了英雄。嗯,敢于揭竿而起拿着脑袋玩的,不是亡命徒就是英雄了,所以水浒传将这些人往死里夸,能理解。

    历史中真实的宋江是文武双全的,冲锋陷阵,指点江山。

    水浒传中的宋江也是带着宝剑上阵,但那只是道具、装饰品,平日里基杀个鸡可能都要晕菜,何况杀人,杀阎婆惜是误杀,最多算激情杀人。

    虽然有诸如“及时雨”这样响当当的名号,他本人确是一介书生,一个刀笔小吏,浑身透露出儒家假道义的酸味。

    从故事的一开始,老宋就给自己和兄弟们想好了退路(具体说应该是施耐庵大爷想好了结局),那就是将来投靠朝廷,升官发财。“别看现在闹的欢,只为将来得诏安”。

    不过,水浒传的结局是基本符合史实的,那就是折腾了一顿,最终被朝廷诏安(勉强算吧)。诏安一落地,宋江的队伍就被派去打方腊集团。最后落得一个两败俱伤,兔死狗烹的下场,这么说来,还是当官的更会玩套路。

    其实,并不是北宋的统治者多聪明,而是宋江诏安这个事情内有隐情。

    当年,大宋内忧外患,于是有人给宋徽宗出了个好主意,把宋江这伙人诏安了,给他们画个饼,以后算总账。出主意的人是亳州知州侯蒙,上书给徽宗道:“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没有敢抵抗的,说明他必有超过常人的才能。不如赦过招降,让他率兵讨方腊以赎过,或许还能平定东南之乱。”

    宋徽宗对这个主意十分赞赏,还打赏了老候同志一个大红包。下诏给海州知州张叔夜,麻溜利索的招降宋江。

    张叔夜到达海州后,老宋正准备攻城。宋江和副将吴加亮(水浒传中军师吴用的原型)决定从海上突破,于是直取海滨,俘获了大型船只十余艘。

    张叔夜连忙招募敢死队一千余人,在近城设伏。然后,再派出小股士卒赶往海滨诱战。双方开战后,伏兵蜂拥而上,举火烧毁了宋江的船只。

    宋江虽然率部勇猛拼杀,但见船只着火、退路已断,也不免有些慌乱。张叔夜乘势发动全面进攻,俘虏了吴加亮。

    在这种情况下,宋江一伙不情不愿的投降了。注意是投降,不是诏安,总之不像水浒传中说的那样,是朝廷主动来诏安的,主动和被动的待遇差到姥姥家了。

    给宋江一伙起义军诏安的机会,无非是权衡利弊,这伙子人还有利用价值,恰好来一个一石二鸟之计。并不是当时的朝廷没有能力灭掉他们。因而水浒传的结局非历史真相。

    宋江接受招降以后,又干了些什么事情?关于这一问题史学界争论颇大,主要围绕宋江有没有去征方腊的问题展开。

    方腊起义与宋江起义几乎同时发生,从起义规模上讲要比宋江起义大得多,影响也大得多。

    关于宋江投降后被宋朝派去镇压方腊一事,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如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杨仲良的《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三朝北盟会编》、《皇宋十朝纲要》都明确记载宋江投降后随官兵前往镇压方腊起义。

    可以说这时候的宋江已经是被架空了的光杆司令,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1939年出土的《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可存)墓志铭》中明确记载宋江未去征方腊,折可存是在征方腊胜利后才逮住宋江的,所以有人认为方腊起义被童贯镇压后,他又一次起兵反宋。宣和四年(1122年),起义最终被折可存率兵镇压,宋江也遇害身死。

    同是史料,孰真孰假?但有两点是肯定的,宋江从发动起义到最后失败,只有一年多一点时间,起义失败不久,他便挂了。

    水浒传将诏安这件事情作为故事的主线。读水浒,前面的半部分大呼过瘾,后半部分,越看越觉得郁闷,搞不好要得抑郁症的。

    老施这么写,强哥觉得,很大程度上是施大爷对这帮农民起义军的一种批判,甚至是鄙视与不屑,也能反应大爷本人宁折不弯的文人气节。

    真实历史中的宋江,造反的决心比小说中的他大得多,不过并不决绝,没有玉石俱焚决心,他想的或许是如何有利可图,见好就收,属于典型的小农主义。

    宋江集团里面彻底造反派,可能只有李逵,阮氏兄弟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因而,李逵必须的死。

    Mao主席曾经讲过宋江为什么要杀李逵,他说:宋江和李逵的阶级地位是对立的,他们同上梁山,但目的不同。李逵要从根本上推翻封建统治,而宋江却是“暂居水泊,专待招安”,像宋江这样的投降派怎么可能会放过李逵这样的革命派。

    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没有杀身成仁,而是投降,接受诏安。做法有失气节,但也是明哲保身的好办法,可能换作大部分人都会这么选择。毕竟,人都是乐生的,“好死不如赖活着”——中国人名言。

    结论是:历史中真实的宋江,手下没有一百零八将,而是三十几个兄弟组成的杂牌军,也没有开发过水泊梁山项目。宋江接受诏安不过是穷途末路的唯一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真相:宋江被诏安是唯一出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hb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