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二·九六】
罗浮只华首台、五龙潭数处,景尚幽渺;其余如梅花村、冲虚观,平衍散漫,颇无足观。不知何以洞天福地,负此盛名。节相李侍尧勒石云:“黄土卧黑石,此外一无有。只可一回来,不堪再回首。”
罗浮,指罗浮山风景区。离惠州市博罗县城35公里,与增城、龙门两县接壤。有大小山峰432座、飞瀑名泉980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山势雄伟壮丽,自然风光旖旎。罗浮山,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秦汉以来号称仙山,史学家司马迁把罗浮山比作“粤岳”,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它又是中国道教名山,道教称它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北宋苏东坡曾在这里作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而使罗浮山闻名于世。
华首台,即华首寺,位于罗浮山西南麓,背倚孤青峰,踞高临下,两翼有山环抱,称左青龙,右白虎,是著名的佛教胜地。唐朝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奉旨兴建,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据说当年有500花首真人聚集此地面得名华首寺。明万历年间,罗浮山佛教兴盛,有十八寺,华首寺被称为“第一禅林”。
五龙潭,亦名东龙潭,在罗浮山水帘洞中,境幽深。
梅花村,五龙潭南的一个赏梅之处。
冲虚观,即冲虚古观,位于罗浮山朱明洞景区麻姑峰下,南临白莲湖,始建于东晋咸和二年(327年),为东晋葛洪创建。初为葛洪修道炼丹南庵。葛洪“羽化成仙”后,东晋义熙初年(405年)扩建都虚庵,增建“葛仙祠”,祭祀葛洪。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宋哲宗赵煦下诏赐“冲虚观”额匾,把都虚观改名为冲虚观。清朝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重修。
节相,未见专门解释。根据资料推测,凡以朝廷大学士兼地方总督节制军事的封疆大吏,可以称为节相。似与节度使有渊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李侍尧被授为武英殿大学士,仍留两广总督任上,故有此称呼。
李侍尧,(?一1788年),字钦斋,汉军镶黄旗人,清朝户部尚书李元亮之子,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孙。乾隆初,以荫生授予章京之职,后迁至正蓝旗汉军副都统,工部侍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擢户部侍郎、两广总督,加太子太保。后出征台湾有功,得以入列“紫光阁平台湾二十功臣”。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月病逝,谥恭毅。
【闲言碎语】
读过这条诗话,估计每个人都会对李侍尧的诗印象深刻。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不少旅游景点去,没有去之前,心驰神往,而真正去到之后,不过了了。有些景区,不但自然景观与传说中的美景相差甚远,景区的服务更是恶劣不堪,不少游客都发出过“此生再不重游此地”的怨言。不过,说归说,一般情况下都是发个微信朋友圈,最多在网上抱怨几句,像李侍尧这样直言不讳,还在景区里面勒石立碑的,真不敢,也做不到。硬做了,估计当地公安会以“寻衅滋事罪”立案后跨省追捕,至于吃多长时间的牢饭,则要看你的运气了。
要说这李侍尧咋这么牛逼呢?嘿,你还真别不服,人家就是这么牛,一辈子两次被诸王大臣会议“斩立决”,两次被乾隆赦免,最后还官居闽浙总督,因为平定台湾战事有功,入福康安等人的生祠配享, 图像挂于紫光阁,位列前二十功臣。今天我们说说李侍尧为啥有如此结局。
在大清朝,是凡能够惹大事而不出大事的大吏,必须具备以下几点,否则,一定是人头落地。
一是根正苗红,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勋臣后裔。李侍尧出身显赫,他的祖先为明朝抚顺游击李永芳,是最早投降后金的明朝将领。李永芳投降后,娶了努尔哈赤的孙女为妻,在后金对明朝的战争中,屡立战功,被封为二等伯爵,且世袭罔替。李永芳有9个儿子,李侍尧一脉是第5子巴颜的后人。李侍尧的父亲李元亮曾任户部尚书,史书上称他:“性刚毅,聪慧过人,暗背兵马名籍,如瓶泄水,陈奏迎合上意,每多俞允。”李元亮病重和去世期间,乾隆皇帝在一个月之内,连颁三道谕旨予以慰问和关心,可见,李氏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之重。曾有人对李侍尧升迁过快有所议论,帝谕:“李永芳孙,安可与他汉军相比?”看,皇亲国戚、开国元勋的光辉,必定照耀后代前程。
二是精明强干,能够除积弊利在当前,立新规功存千秋。李侍尧在乾隆初年,以荫生授印务章京。所谓印务掌京,是八旗都统衙门属官。又称协理事务章京、印房章京。雍正十三年(1735年)始设。各于本旗世职及佐领、骁骑校等官员内选补兼管。职责是协助印务参领办理章奏文移、档案、印务之事。按照现在军队体制的对应而言,大概为集团军首长秘书。不过,人家这个秘书的职级很高,最低正五品,高者正四品,相当于知府(地市级)干部。李侍尧仕途起步高不说,作为开国元勋的后代、当朝财政部长的儿子,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很有眼缘,乾隆帝一见面就夸奖他为“天下奇才”。阅人无数的乾隆当然不是信口开河,《清史稿》记载李侍尧: “短小精敏,过目成诵。见属僚,数语即辨其才否。拥几高坐,语所治肥瘠利害,或及其阴事,若亲见。人皆悚惧。”入仕二十年,在清军各旗及地方驻军、工部、户部多处任职,乾隆二十年,代理广州将军,相当于广东省军区司令,乾隆二十一年,代理两广总督,二十三年,正式任两广总督。任职期间,对确定驻防员额、查办惩治贪腐、去除储粮弊端、规范外贸秩序等确实很有建树。
三是君臣合体,贪腐之行因忠君而起,贪腐之得为悦君而用,贪腐之举避伤君而行。众所周知,进贡,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传统。贡品成为天子与诸侯间政治经济联系的纽带,也是臣工取悦于皇帝的主要手段之一。进贡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朝贡,二是地方向朝廷进献的常贡,三是个人向皇帝的进贡。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向皇帝进贡的,具有进贡资格是社会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乾隆时期,有资格向皇帝进贡的地方大吏限总督、巡抚、将军、提督等。李侍尧最热心于进贡。从乾隆十八年任热河副都统起至乾隆四十五年,进贡次数有档可查的达一百二十多次。按例年进贡最多三次,但李侍尧一年之中进贡次数最多达九次。据考证,在今天故宫博物馆钦安殿御座前,立有一对錾胎珐琅太平有象香薰,通高174厘米,长102厘米,錾工极精,珐琅鲜艳如初,是广州錾胎珐琅的代表作。此对香薰就是李侍尧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的进贡物品之一,至今还立于殿上熠熠生辉。进献贡品需要大投入,李侍尧在置办贡品时不但费心,更要花银。譬如,李侍尧在苏州置办古玩、玉器、龙袍等物,就用银二万三千多两。再如,李侍尧任两广总督时,在广东以紫檀木、花梨木、红木等加工制作宫廷家具进贡,从订制到完工花了二年多时间,工银花费自然不菲。按例,办贡资用应从官员养廉俸银中支付,除织造、盐官、关差每年有专门银两用来办贡外,所有臣工置办贡品均由自己出资。但是,云贵总督年养廉银也不过二万两左右,这二万两银也仅仅是李侍尧万寿供中一盘朝珠的价格。李侍尧自然不会自己掏腰包的。但是,李侍尧从不主动索贿,也不贪污公款,更不染指军需物质、赈灾钱粮。他弄钱的方法就是婪索属员,大家当官都不干净,贪官头上刮金子呗。据和珅查办李侍尧案奏折记载:“收受题升迤南道庄肇奎银两千两、通判素尔方阿银三千两、按察使汪圻银五千两、临安府知府德起银两千两、东川知府张珑银四千两。又于前年差家人张永受进京修屋,素尔方阿送银五千两,德起送银五千两,俱在板桥驿交于张永受。张永受供,主子发交珠子两颗,一颗卖给昆明县知县,勒要银三千两,一颗卖给同知方洛,勒要银两千两。总共赃银三万一千两。”有了银子,自然办贡顺利。李侍尧所呈上的贡品,颇受乾隆帝的喜欢,乾隆帝夸他为“贡优奇才”。除了上贡,李侍尧还勇于为乾隆解决棘手问题。1777年,乾隆生母崇庆皇太后病逝。为了表示孝敬,乾隆皇帝下诏制作一座金塔,盛放皇太后的头发,是为“金发塔”。制作金塔有1200两金子的缺口,乾隆皇帝又不想从国库支取,怎么办呢?交给李侍尧处理。李侍尧二话不说,一个字:“嗻”。
正是因为有了述三点,李侍尧在云贵总督任上被议“斩立决”,赦免后复起在陕甘总督任上又被议“斩立决”,又被赦免,一年后复出,任户部尚书。此后又先后担任湖广总督、闽浙总督,直至病逝。讽刺的是,死后谥号“恭毅”。贪腐上贡谓之“恭”,狠心勒索谓之“毅”。看来,在大清朝时,字面意思与实际含义已经大大相悖了,至今犹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