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作业的痛苦,每个家长都有一箩筐素材可诉说,咱也没必要重复罗列,懂的都懂。
话不多说,今日给各位宝爸宝妈们分享写作业的7个步骤,直接从地狱模式走向无痛模式。
第一步,先运动再学习。
我们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在学校坐一整天,连课间十分钟都被限制,不能跑跳。
好不容易盼到放学,心想终于能放松一会儿。
结果被要求回家坐在某个固定座位,去面对枯燥的知识,
大脑疲惫,运转缓慢;
体内精力上蹿下跳,却被压制,无处释放。
这根本不符合他们的天性,孩子对写作业和学习的反感简直达到顶峰。
先出去玩半小时,然后立马开始写作业,效果最佳。
《认知觉醒》中提到,运动能使大脑生长出新的神经元。神经元需要经过发育,长出神经轴和树突,才能形成真正的神经细胞。
所以,运动后的1~2个小时内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活动,可以让新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不断生长。
长期坚持运动+学习的模式,脑子会不知不觉变得越来越灵活。
第二步,写作业前5分钟处理好杂事。
有些孩子写作业不专注,是因为有很多事情会让他分心。
可能是周围环境嘈杂,孩子被电视声、说话声干扰;可能是身体需求没满足,一会儿喝水、吃零食,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又看到了桌上的玩具。
在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
和孩子约定好,把准备工作做好:桌面保持干净整洁,不留玩具,提前喝水、上厕所,肚子饿的话可以先垫垫肚子再写。
一旦开始写作业,不要离开座位。
第三步,给作业排序。
把每天的作业一项一项分类写下来,确定写作业的顺序。
写作业前,由孩子来确定先写哪一项,也就是判断一下难易。
写作业时,写完一项,打个对勾,再完成下一项。
这样的好处是,无形中会使孩子做事有计划性和条理性,以后学习难度加深、学习任务增加,很需要孩子具备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
第四步,复习。
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再写作业,看似浪费时间,实则提升了效率。
课堂时间有限,很多知识并没有完全消化,如果边写作业边翻书,其实就和抄写没区别了。
明确写作业的目的:看孩子是不是学会了上课学的内容,并把不懂的题目搞懂,而不是为了给老师一个交代。
引导孩子拿到作业,去想老师为什么留这样的作业。
因为上课学了“什么”,所以今天的作业是为了巩固、为了熟练、为了运用“什么”。
作业是有检验、反映课堂成果的作用的。
第五步,进入“测试”模式。
清晰的反馈,是孩子进步的关键。
定好时间,不翻书、不看答案、不随时询问,像对待小测试一样对待每天的作业,一气呵成。
每天写作业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清晰的反馈,把错误当作改进的方向。
在锻炼孩子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孩子进行自我测试、自我反馈。
比如背单词时,不是一遍一遍看着书读,而是看合上书,自己是否能够读出、写出。有不会的问题可以留到最后一起问。
这也要求家长不要在旁边一直看着,一看到错误就立马纠正。
第六步,检查和提问。
对于比较小的孩子,检查作业的时候可以划定一个范围:这四道题里有一个错误,引导孩子自查。
大孩子则可以划定一个大的范围让孩子自查,并引导孩子思考:
我哪里学会了,哪里比较薄弱?
这道题在考查什么?
这个知识点的难度如何?
和过去学的有什么联系?
用什么方法能学会这个难点?
对于易错点该用什么方法不犯错?
这道题做错了,我的思路是怎么样的?
调整一下思路、方法看是不是能做对?
……
在平时生活中,也要多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多让孩子思考“为什么”,而不是事事让家长包办。
用提问、检查的办法去“逼迫”孩子多思考、多动脑。
第七步,平时分类整理好错题。
做错的题,是最能精准反映出知识盲点的。
错题本身就是自己的薄弱环节,一听老师讲解或查看答案后就直接改正了,那你只是瞬间记忆,根本没有分析和总结这类题目后续应该如何应对或需要注意的问题,下次做还是一样的错。只有通过总结才能举一反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