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斯塔尔到萨拉热窝,必经风景秀丽的贾布拉尼察湖(Jablanica Lake)。
贾布拉尼察湖贾布拉尼察湖是内雷特瓦河上的一个水库,沿岸散落着许多度假酒店,看来是个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等着上桌的麻雀我们随便找了一家酒店用餐,有趣的是餐桌旁边有很多胖胖的麻雀围观,看到客人放下刀叉马上飞上台面分享吃剩的食物,一点也不怕人。
萨拉热窝到达萨拉热窝之前,我对这个城市的了解有两点儿时记忆:一个是历史课本里讲到的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杀案,另一个是风靡一时的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民宿三楼的客厅坐望万家灯火
我们预订的民宿是此行最满意的一家,位置在老城的半山腰,有极佳的视野不说;主人家把一栋三层三卧室的别墅完全提供给我们使用,需用之物应有尽有,自称Beautiful house with the best view in the Old Town并非虚言。
黄堡住处离山顶的黄堡只有几百米的距离,这里是俯瞰全城的最佳位置。《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党卫军上校冯·迪德里希败走时那句著名的台词:“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黄堡视野之一 黄堡视野之二 黄堡视野之三 黄堡视野之四萨拉热窝建在群山环绕的河谷中,城市不大却相当繁华,是波黑共和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拉丁桥萨拉热窝最为人所知的景点莫过于拉丁桥。石桥本身平淡无奇,米里亚茨河(Miljacka River)上长相差不多的桥怕有几十座。著名是因为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此被刺杀,直接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桥头的斐迪南大公夫妇纪念碑当年斐迪南大公夫妇途经此桥去参加活动时已经遭遇了一次未遂的暗杀,归途却仍然选择了原路返回,终于被锲而不舍的刺客得手。
如果大公殿下临时起意换一条路走,历史会不会改写?
文化分界线萨拉热窝最繁华的费哈迪加步行街(Ferhadija Pedestrian Street)上,地下有一条著名的文化分界线,石板上刻着“Sarajevo Meeting of Cultures”,并且标注着东和西,意为这里是东西方文化的相遇处。
我们去的时候,文化分界线正在整修,画面是工地状。
分界线东 分界线西分界线的位置选得恰到好处,东西两边的建筑风格迥异,一边是土耳其风格,另一边是欧洲风格。
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分界线以东最具标志性的是大清真寺,以16世纪奥斯曼帝国委任的波斯尼亚总督 格兹·胡色雷·贝格命名。
清真寺院内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是波黑境内最具影响力的伊斯兰教圣地,有些建筑并不对外开放,显得有些神秘。
圣心主座教堂文化分界线西侧最宏伟的建筑莫过于圣心主座教堂(Katedrala Srca Isusova)。这座教堂90年代也曾受到战争的重创,一大特色是整修时保留了一些炮火的痕迹。
外立面的弹痕 血色玫瑰人们在炮火的弹着点涂抹红漆纪念在此殒命者,这样的地方被称为血色玫瑰(blood rose),在萨拉热窝有很多,这一个较为出名。
保罗二世教堂门口矗立着教皇保罗二世的塑像,据说是为了纪念他于1996年在萨拉热窝战后百废待兴的时候,率先造访这座城市,向全世界宣示这里是安全的。
教堂内景之一 教堂内景之二教堂内部已经看不出战争的痕迹,一片庄重祥和。
土耳其市场 市场内景 街景萨拉热窝的商业气氛相当浓厚,大概是因为游客众多的原因,售卖传统工艺品的店铺似乎更多一些。
瑟比利喷泉最热闹的区域当属以瑟比利喷泉(Sebilij)为中心的大巴扎地段。说是喷泉,其实是个供路人使用的公共水源,白天会有很多鸽子在此聚集,等候游客喂食。
大巴扎大巴扎以餐馆和旅游纪念品店为主,其中餐馆多数是土耳其风味的。一个发现是:土耳其餐馆的面食虽然都叫面包(bread),其实做法味道与我国中原地区的饼类非常相近,难怪在西方土耳其人被视为东方人。
地毯和灯饰店今天的萨拉热窝一派和谐气象,感受不到民族之间的对立;但街上不时可见肢体残缺的乞讨者,提醒着我们那场战争的残酷。战后萨拉热窝的发展很快,不知道过些年会变成什么样。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另一句著名的台词说:“谁活着谁就看得见。”
【旅行贴士】购物是旅游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游历三国之后,比较而言克罗地亚可能因为是传统旅游国家,物价偏高(也只是和国内差不多而已);波黑最便宜但商品普遍不够时尚;塞尔维亚购物的性价比最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