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由此开始了香港殖民地的历史。但那个时候割让的只是香港岛一岛,九龙和新界分别是在1860年的《北京条约》和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约》割让出去的。我们如今的香港,其实是在1898年形成的。

古代史的香港是个边远之地,不为皇家所重视。但是进入近代之后,香港就成为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心里永远的痛。多少仁人志士因为香港而流下过泪水,国家贫弱,大厦难扶。
闻一多曾为香港写下了这样的一首歌: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啊!母亲!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唆着我的脂膏,
啖着我的骨肉,唆着我的脂膏,
母亲啊!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啊!快把我拥入你的怀抱!
母亲,母亲,我要回来!
但是,香港的回归闻一多没有见到,很多人都没有见到。第一代建国的那些党的领导人也没有见到,1997年香港回归之时,已经是建国近半个世纪。
每每读到这个瞬间,我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不在建国时就直接收复香港,而要等到半个世纪之后呢?明明香港离大陆只有一河之隔,凭借着当时解放军的战斗力,平推驻港英军不是很简单的事?

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遍寻各类史料,经过了一些努力以后,我终于明白了当时为什么解放军不去攻打香港。
原因只有两个字“通道”,香港是是社会主义大陆通向资本主义世界的最重要通道。
在广州解放入城式举行的前一天,马世诚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继续从广州向南出发,收复香港、澳门。
“我们走了三天时间,到了‘深圳河’,因为天热,大家到那儿就都下河冲凉了。”马世诚回忆说,“就在这时候,部队通讯官突然说上面有新命令,不让继续前进了。”

直到上世纪80年代,马世诚才从他的上级张实杰那里了解到那次行军被意外叫停的真实原因。
“解放后,部队的老战士重新聚会,张将军才告诉我们,当年,是潘汉年和廖承志二人向中央进言,认为1949年军队不宜进驻香港。
理由是:
“当时美国执行杜勒斯的封锁政策,上海、天津、青岛等港口城市与国外的贸易往来几乎断绝,如再收回香港,则这唯一通向国际社会的贸易渠道将会被封闭,共和国初建,急需的军事物资和唯一的外汇收入渠道也必然断绝。对于香港而言,也必将成为死港。因此,在一定时期保留香港自由港的地位,由英国人暂时管辖,这就等于把美国对中国的封锁线撕开一个缺口。”
潘、廖二人的估计事后被证明十分准确,吕健行说:“因为香港转口贸易的急剧萎缩,香港政府对禁运采取了两面政策。它不断颁布法令,扩大禁运范围;但在美国的压力稍微放松时,对商人申请出口的‘特定物品’,暗中批准出口。在对向中国内地走私的管制方面,总的来说是时紧时松。因美国派人监视,1952年夏管制较严。但到了年终,香港政府又想出办法,工商管理处用出口禁运品可以不予存档的办法,来对付美国的监视。”

“这为内地开创了一条宝贵的贸易通道。除了像霍英东这样的港澳华商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和这些国家的商人也以港、澳为基地与中国内地进行公开或秘密的贸易。就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也未完全禁绝,仅就美国官方1952年的统计,这一年美国从广州口岸输入中国的货物就价值2770万美元。”
香港通道巨大作用,使得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得以能在美国的封锁下生存发展。尤其是在60年代同苏联、美国同时交恶之后,香港窗口的巨大价值更加凸显。70年代以后,随着拨乱反正,打倒四人帮,国内的气氛得到了巨大的转变,求新求变成为当时窒息封闭的大陆领导人共识。怎么新?怎么变?这个问题困扰当时的中共高层。但是,发达的香港给了中央的重要启迪,这时的香港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通道,更是一个橱窗,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所以,从中国现代历史来看,建国以后没有收复香港无疑是一项极为正确的国策。所以,很多时候世界并不如非黑即白的样子,适当的调和或许更好。我们现在的改革开放,或许很大部分要归功于当时的“放香港一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