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找了一份国贸的工作,每天上班要先坐公交到劲松再换地铁。
公交劲松站下车的地方旁边有一家小副食店。
一天早上我下车,想买盒烟,就到了这个小副食店。
推开门,才发现这个副食店真的很小,角落里蜷缩着一个人,包着军大衣,头低在胸口。
“老板,拿盒红南京。”
裹得严严实实的人抬起头,看着我。大概五六十岁吧。
“一盒红南京。”我又说了一遍,同时拿出手机左右看了看,没有发现二维码之类的。
“这儿不能微信或支付宝吗?”我说。
老板刚从货架上把烟拿下来准备给我,听到我问,说:“没有。”
然后就转身要把烟放回去。这个动作很流畅,他也没有问我有没有现金,我这时忽然感受到他刚刚说“没有”时语气里的不耐烦。
我有点尴尬,想说为什么不搞一个二维码,张了张嘴没说,丢下一句“不好意思”转身离开。
从副食店出来我就寻思,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不弄个二维码?这不少了好多生意吗?这老板真跟不上时代。然后又悲天悯人的自我感慨了一番,忽然觉得自己应该帮帮这个副食店。
于是第二天早上,我又到这个副食店。
“能微信或支付宝吗?”一进门我就直接问。
“没有。”
“不好意思。”
再次从副食店里出来,我心里想:总是有人这么问的话,老板一定会意识到弄个二维码很重要,就不会错过生意。不免为自己助人于无形之中感到得意。
第三天早上,我坐在公交车里,寻思今天要不要再去问一下。去的话老板会不会发现总是我,对我每天都问二维码的行为生气?
于是我决定过几天再去。
之后的每天上班路过这家副食店,我都会下意识的扫一眼。
大概有三四天,中间间隔了一个周末的样子,我又来了。
“老板,拿盒红南京。”我装作第一次来。
老板抬起头看了我一眼,我总觉得他认出我了,不免有点慌,连忙左右扭头找二维码逃避他的目光。
意料之内什么也没找到,“不能微信或支付宝吗?”我看向老板,和第一次不同的是老板根本就没有转身去拿烟,他好像在看我表演。
“不能。”老板说。
“怎么不弄个二维码啊?现在谁还带现金。”
“不会,不懂。”
“其实挺简单的......”我想说点什么,发现老板已经包起军大衣坐下了。
我自觉灰溜溜的走出去。
心里想着:“这能不被淘汰吗?都互联网时代了。该!这我可无能为力了。”
一段时间后,每天上班我依然会路过哪家副食店,从没有见过有人进去。
听说有同事就在劲松附近住,我有点想告诉他这家只收现金的副食店,让他也像我这么做,又想了想觉得自己有点傻x,管别人吊事,我又凭什么要求别人。
看来我真是个善良的人。
前几天,我又想起这件事,忽然觉得自己像个圣母裱,不就是懒得取现金吗?我也是为了自己方便买烟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