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之路,任重道远

作者: 春风巷72号 | 来源:发表于2016-11-29 20:53 被阅读0次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

    因为在微博看到陈道明老师批评不知所谓还瞎嚷嚷的青年团的视频,知道了《传承者》,正好第二季《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开播,从此每周日晚上21:15准时搬小板凳。

    此前,我有些反感京剧,不明白一句话为什么要唱半天,不明白为什么要背一身繁琐的东西,不明白为什么突然“呛呛呛”,更不明白它怎么就成了国粹。当我耐下心去看去听去了解,发现戏曲演员一抬腿,一转身都是美的艺术,一词一句都是天籁之音,更感动的是戏曲演员背后的坚守,匠人精神,不过如此。

    此前,我自以为蒙古族的音乐是最豪迈粗犷的,如天高,似地阔,却不知道其实它更是忧伤的。是一只鸿雁,在辽阔的草原上盘旋,只有一只鸿雁;是马头琴的悠长凄切,像午夜梦回窗前问候的白月光;是游子心里的一棵树,日渐粗壮,却没有年轮。

    此前,我觉得民歌很土俗,直到雷佳的《难忘茉莉花》,《板蓝花开》在我眼前绚烂地绽放,小小的花儿可伶可爱,清香悠远,仿佛看到了千年前有人在水边唱蒹葭苍苍。

    它让我学会用一颗纯粹的心,一双不染浮尘的眼,去欣赏所有美丽的东西,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文化之美。

    我爱中国,因为爱她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书法,是国画,是唐诗宋词元曲,是李白杜甫苏轼,是塞北秋风骏马,是杏花烟雨江南……是这些中国意象,成就了一个大美中国。

    舞蹈《雨打芭蕉》

    之前看《百鸟朝凤》,看到唢呐的凄惨晚年,很害怕这是中华文化的终极命运。

    曾经,无双镇红白喜事无一不请唢呐来闹闹的,后来,洋乐队趾高气扬登堂入室;曾经,唢呐匠是坐在太师椅上的,一堂老少感恩戴德,后来,吹唢呐竟然成了乞讨的方式;曾经,那把道光年间的金唢呐是传了六七代的宝贝,后来,唢呐满地残碎;曾经,焦师傅信誓旦旦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后来,唢呐成了非物质遗产,遗失了的财产……最后,只有天鸣一个人在焦师傅的坟前为他吹,百鸟朝凤。

    凤已不在,百鸟何来朝。

    焦师傅病重时坚持吹百鸟朝凤,血从唢呐里流淌出来,想到一个词——杜鹃啼血。杜鹃啼血是回不到它执念的家乡,焦师傅啼血是为唢呐的命运。都是放不下的夙念。

    同样的,中国,我们的天朝上国,曾经万国来朝,俯首称臣,它的文化如银河般璀璨。如今,月落星沉,文化大国只是一顶从老祖宗那里拿来的旧帽子,强行带着。很可笑的,古建筑一座座地毁,后来,新的古建筑又一座座地横空出世,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一条又一条地增加,然后,一个个真的成了遗产。

    “世界文明的很多消失,不是轰然一声,不是轰然倒下的,常常是呜咽一声。呜咽就是低沉的,就是是悲鸣的,就是不知不觉的。”这才是最悲伤的。

    看《山河故人》,出国多年的到乐用翻译器跟父亲交流,忘了母亲的名字。觉得痛心。看《不二情书》,侨居半生的爷爷,给孙子取名汨来(爷爷是湖北秭归人,屈原的故里),写毛笔字,说文言,叹“去国怀乡,满目萧然”。热了眼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情怀成了一种很酸的东西,稍微有点情怀的人像是个傻逼。可是我很好奇,一个没有情怀的人,是什么充当他心中的太阳?

    曾经为中国文化的没落而痛心,可是现在,我看到了还有很多人在传承。有人还沉醉在千年前的世界里;有人在故宫修文物,一修就是一辈子;有人在天一阁修复古书,只有两千工资也不弃……这就够了。

    这也不够,远远不够。

    一跪拯救了《百鸟朝凤》,一些人却实难担负所有的传承,中华民族也不是只有那么一些人。

    舞剧《昭君出塞》

    “我来之前,很多朋友劝我,说这个东西谁看啊?传承,而且你们何德何能去锁定传承的正确与错误?存在与消失?可能我们的责任就是让大家知道传承,知道中国有很多文化是不被大家,尤其是不被我们年轻人所知的。可能收视率比不上其他的娱乐节目,但是有一个人看,它也是胜利的,是谁的胜利?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胜利。”

    “把我们招可去学昆曲,当时我们的口号就是:抢救昆曲。”

    “我要打造有中国元素的世界级的芭蕾舞剧。”

    “作为我们来讲,就是想要站在舞台上,永远地扎在你骨子里的这个戏曲,永远地跳不出来,这一辈子就离不开它了。”

    “当我的生命结束的时候,我相信我还会回到草原。我觉得我们现在能传承的就是这些东西,是这种爱,是沉甸甸的爱,和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良好的文化,这才是我觉得我们现在要传承的。”

    独舞《半生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承之路,任重道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lz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