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陪伴

作者: 阅己阅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3-01 21:11 被阅读9次

题记——

从妈妈目送女儿远行求学,到女儿决定搬回家陪伴失智妈妈,这段时光是妈妈无悔为儿女辛劳付出的日日夜夜,是女儿顿悟失智妈妈内心需求的一刹那。

目送·陪伴

龙应台即将出新书了,书名是《天长地久——写给美君的信》,这里的“美君”是她的妈妈。这本书是龙应台在照顾她那93岁高龄的失智妈妈的过程写的,龙应台说:写书的目的很简单,我想和她说话,而她已不认得我了,而且无法和我说话。不能说话的妈妈对我来说是个迷,我只能用文字来解决我心中的问题。因为此时的她,面对着静默的美君,她觉得“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在2017年4月的一天,第一次参加禁语禅修的龙应台,突然悟到了这个道理,于是马上搬回母亲的身边,全心陪伴母亲,一如当年母亲无条件地陪伴幼小的她一样。

妈妈50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家去台北求学,面对目送她的妈妈,她没有回头;而她自己50岁的时候,她的儿子安德烈离家出国留学,同样面对身后目送的妈妈没有回头。于是有了著名的《目送》这本书,书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是的,年轻的时候我们总认为妈妈理所当然的就在那里,就像家里的门窗、家具、一草一木……我们是无需与她说“对不起”的。中国人的内心总是把母亲和家等同,妈妈在那边,家就在那边。当妈妈含辛茹苦地把子女培养成人,也正是子女离开母亲的时候。此时的母亲,唯有无言的祝福,唯有深远的目送。龙应台说:“我终于受足了教育,而且受的教育越高,我走得越远。她欢欢喜喜,目送我远行的背影。”请问,哪一位中国母亲不是这样欢欢喜喜地目送孩子高飞的身影的?古代诗人孟郊笔下的那位在儿子即将出远门而在灯下密密缝的母亲,尽管有万般的不舍和牵挂,也没有阻止儿子前行的脚步,可以想见,那位母亲把赶制的缝好的衣服装进儿子的行囊,送了一程又一程,最终还是目送儿子远行……

此时龙应台才深深地感悟到:“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的天长地久。你必须把每一个时刻,当成天长地久,才是真正的天长地久。”她认为自己悟得太迟,希望比她年轻的读者不要悟得太迟。

是的,但愿我们都不要悟得太迟。

目送·陪伴

相关文章

  • 陪伴.目送

    儿子睌自习放学后,一进门就说:"妈,我订了个学习计划,在数课本里夹着。"说完放下书冲进了厕所。 在课本中翻找出这个...

  • 目送·陪伴

    题记—— 从妈妈目送女儿远行求学,到女儿决定搬回家陪伴失智妈妈,这段时光是妈妈无悔为儿女辛劳付出的日日夜夜,是女儿...

  • 懂得陪伴,更懂得目送

    读《目送》的一点感想 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一书中写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

  • 感恩陪伴——《目送》随笔2

    先是协助父母照顾年迈的姥爷,姥爷是身体健朗的百岁老人,他接近百岁时从北京搬回老家,都是自己走着,连轮椅都不用坐的,...

  • 目送

    一 生活,是一场目送。 目送你上班, 目送你上学, 目送你出差远行, 目送你...

  • 我们在陪伴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用心陪伴着我们”

    我们在陪伴孩子的同时 孩子也在用心陪伴着我们” 都说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缘分,意味着今生你要不断目送...

  • 我们在陪伴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用心陪伴着我们”

    我们在陪伴孩子的同时 孩子也在用心陪伴着我们” 都说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缘分,意味着今生你要不断目送...

  • 荐书,给美君的信

    还记得看《目送》看得泪流满面,读《孩子,你慢慢来》觉得我们的确要放慢脚步,耐心陪伴孩子成长。《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来...

  • 目送

    就像我期待的那样 一个远远的眼神 不亲切 不疏远 谁也不知道这样的目光 还能有多远 就像谁也不知晓沟壑 从何时出现...

  • 目送

    自古多情伤离别,尽管不愿不想,可人生中有太多的离别,躲不开,也逃不掉。 我们只能默默站在离人身后目送,或者只能在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目送·陪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ij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