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清明茶、雨前茶,看茶圣陆羽咋说?难怪“一两黄金一两茶”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其实在中国,和玉一样无价的还有茶,顶级茶叶根据用途不同,有的被卖出天价之数。
在中国,喝茶不仅是解渴之物,更是风雅之事,修身养性的介质,在某些地区还被赋以如同口粮一样的战略地位。
“黄金万两容易得,一泡好茶却难求”,在讲究茶道人眼里,喝到一泡绝品好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即使有钱有势也不行。
那么为何一杯好茶如此难得,看茶圣陆羽对一杯绝品好茶的讲究,就知道一杯好茶有太多不可控因素。以国人推崇的清明茶和雨前茶为例,它从采摘到烘焙、储藏、泡制讲究的因素非常之苛刻。
01什么是清明茶、雨前茶?
清明茶又叫明前茶,其实明前茶和雨前茶一样,都是春茶的一种,因为茶叶采摘的时间对茶品质的好坏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根据农事节气不同,清明前采摘的茶叫明前茶,而清明到谷雨之间采的,就叫雨前茶。
唐代之前的茶,一般都是春茶,在陆羽的《茶经》里说:“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
可见,在唐代陆羽之前都是采的龙井等这类春茶。
其实春茶的采摘,在各个朝代有不同的看法,但基本上都将惊蛰、清明、谷雨三个节气作为采茶、制茶的关键节气。
惊蛰-清明
一般茶园都是从惊蛰开始开园采茶,惊蛰到清明,这段时间采摘的,叫明前茶,清明到谷雨之间采的茶,叫雨前茶。
采茶从惊蛰开始,并非说惊蛰之前没有茶芽生出,而是说只有惊蛰过后采摘的春茶,品质才最好。
在《东溪试茶录》中就说,“建溪茶先惊蛰十日即芽,先芽者,气味俱不佳,惟过惊蛰者最为第一。”
说到惊蛰前的茶叶品质,也有不同看法,《学林新编》就说,好的明前茶,应该是在社前制作,社前即惊蛰节前,其次是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前,再次是雨前茶。
到底哪种明前茶更好喝,也是见仁见智不一而足。
清明-谷雨
惊蛰到清明,大约一个月的采茶时间,这时采的茶为春茶品质之最,在市场上,明前茶比雨前茶的价格要高上一个档次。
明前茶和雨前茶虽然价格上有差别,但并非所有人都喜欢明前茶,相对于明前茶的细嫩和清幽,雨前茶因为叶片丰腴肥厚,更加浓烈鲜嫩,香味醇厚。
02采茶为何只用未婚少女
茶在古代是感知天地阴阳最佳的东西,因此在采摘之时讲究颇多。明前茶、雨前茶这些味淡茶,重要的是要保留它天然的纯,因此在采摘时更为讲究。
罗廪在他的《茶解》中就说,茶是最易沾染其他气味的东西,因此在采茶、制茶时要非常讲究,一切污秽和气味浓烈的人和物都不要靠近。
一是手上有手汗、有体味、口臭、有鼻涕的人不要采茶、制茶。二是女性有月经时不能采制茶叶,三是采制过程中不要沾染熏香等味道浓烈的东西。
因为男女性别的差异,采茶一般都为女性,为了采到好茶,茶园更愿意用未婚少女采茶,且要避开月事这几天,对采茶人要求十分苛刻。
用少女采茶,在茶文化中认为,少女也是得天地之精华的美好之物,和茶一样,纯粹而带有美好的香气。
而结过婚的女子,因为沾染了男子和尘世,体味会变得浑浊,不利于保留茶叶的天然香气。因此古代如进贡的极品茶,都要挑选温柔、貌美、无体味的女子作为采茶女。
03物以稀为贵:为何明前茶比雨前茶名贵
茶以新为贵,但同样是新茶,为何通常情况下,明前茶要比雨前茶价格更高?
先来看采摘期,明前茶采摘期是从惊蛰开始到清明,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而雨前茶的采摘期,则是从清明到谷雨,15天时间。
按说,雨前茶的采摘期比明前茶短,但是根据气候,明前茶的采摘期气温低,发芽率极低,而且茶芽瘦小娇嫩,出茶率非常低。
而雨前茶,因为气候一到,万物抽条发芽,叶片变得肥厚,因此产量较明前茶倍数增长,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上看,明前茶比雨前茶更贵。
从采摘成本上来说,明前茶比雨前茶采摘成本高很多。
因为明前茶娇嫩、珍贵,因此名贵的明前茶采摘要求极高。
据冯可宾《岕茶笺》所说:“采茶之法,须是侵晨,不可见日。晨则夜露未晞,茶芽肥润,见日则为阳气所薄,至受水而不鲜明。”
意思是说,一天中可以采茶的时间非常短,从惊蛰到清明30天的时间,只有寅时到辰时可以采摘。
太早,因为露水太大,茶芽太湿不好保存,太晚,等到太阳出来,因为太阳照射会消耗茶叶内的内蕴,也不好。
同时,顶级好茶,都是山谷间的野茶方好,而人工培植的茶叶,品质要差很多。而野茶通常都长在乱石山崖间,采摘难度很大。
有时一山之茶,制作成的上好明前茶只有几斤之数。单从采茶就有这许多限制,更何况还有制茶、储存等条件的限制。
一斤上好的明前茶,炒制过程也十分重要,火候的大小,手法的变换,只能靠眼力和经验掌握,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为每天采摘的茶叶根据时间、气候的变化都有不同,茶性就会千差万别。
因此说一两黄金一两茶,并非夸张之说。
04茶品即人品:好茶也需配雅人
《红楼梦》中妙玉调侃贾宝玉:“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四声)牛骡了。”
可见好茶还需遇到知音,才不算暴殄天物。明前茶和雨前茶这样的春茶,味道发苦,回味清幽,属于比较淡的茶。
同样以红楼梦为例,王熙凤给大观园宝玉和几位姑娘送了暹罗进贡的茶,宝玉说不大甚好,宝钗说味到轻,颜色不大很好,凤姐说吃着没趣,只有黛玉吃着到好。
所以说,茶叶小事,在风雅之人中却是各花入各眼。黛玉因为身体虚弱,加之她的前身是柔弱的绛珠草,因此只喜欢味轻之茶,并且不喜欢颜色太浓,这和她的性格有关。
笔者怀疑,这暹罗茶即是如明前茶一样的清淡之茶,这样的茶,也只有如黛玉一般的性格娴静之人才懂其茶味。
从另一角度看,贾府的确很奢侈,一下就给园中姐妹分发了几瓶进贡的暹罗茶,其价值肯定不菲。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订阅专栏,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