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武侠江湖千年的魂国学与传统文化
春秋战国篇·军魂·武士的刀(3)

春秋战国篇·军魂·武士的刀(3)

作者: 三步一叩首 | 来源:发表于2019-01-02 23:28 被阅读82次
    夷陵火焰灭,长平生气低。
    将军临老病,赐剑咸阳西。
                              ——曹邺《过白起墓》
    白起

    杜邮之路

    公元前257年11月,大雪纷飞,一行军队在前往杜邮的冰天雪地里缓步前进。

    领队的这个男人,脸色惨白,眼里带着些许落寞与无奈毫无血色,他擎着马,不断咳嗽,嗓子异常难受。

    “武安君,你还好吧?要不就此扎营?”副将担忧地问道。

    “不打紧,继续前进。”

    白起顿了顿,摇手示意没事,按秦王的旨意,他们已经延缓出兵快三个月了。

    自去年(前258年)九月开始,秦王下旨攻打邯郸城,当时恰逢白起正在病中,不能征战,于是秦王派出五大夫王陵强攻邯郸,结果从头年九月打到今年正月,王陵耗时三月,损兵近4万人,也未攻下邯郸的一座城门。

    秦王眼看败仗连连,心里十分窝火,等到白起一病愈,就下令白起立马前去救援。

    孰知一向听令于秦王,百战百胜的武安君,这次却在打退堂鼓。白起认为自长平之战后,秦军力损失过半,国库空虚,此时若征战进攻邯郸,实在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沾边。

    一来远攻邯郸,隔山河之争,兵线太长,粮草供给不利,二来就邯郸地势而言,也属难攻之地,再者秦多年来征战于列国之间,早就遭到各国诸侯的怨恨,若是此刻攻邯郸,势必引来多国联盟,共同伐秦。

    然而按秦王穷兵黩武的尿性,白起不战,便派了大将王龁出兵,围攻邯郸。

    果不其然,王龁围攻邯郸两个月,也没将其拿下,结果还被楚国派来的春申君大军和魏国的信陵君大军反杀,损兵折将,伤亡惨重。

    王龁吃了败仗,秦王正在气头上,不知道白起抽什么疯,有点落井下石地来了一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秦王火冒三丈,下令白起即可出兵,攻占邯郸城,谁知白起仍旧磨磨蹭蹭,以病重为由,不愿出兵。

    三个月前,邯郸之战,秦军大败,秦王再也坐不住了,管你白起是受尊的武安君也好,还是托辞身体抱恙,就是死也得给我死在战场上,他是君,白起是臣,君之命令,不敢不从,于是才有了今日的行程。

    杜邮是通向邯郸的必经之路,白起本是被迫授命,自然心有不快,加之身体抱恙,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而在他地身后,他不知,无数地眼睛盯着他,无数地口舌议论着他,以范雎为首地群众在秦王面前吹着耳边风:

    “令白起迁出咸阳,他流露的样子还不满意,不服气,有怨言。”

    不知为何,兵至于此,突然从咸阳方向来了一匹快马。

    来者不善:“白起听令!”

    白起闻声,下马接令,刹那间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命运。

    使者宣召:“我王有命,赐白起寡人佩剑,即刻自刭。”

    跪在雪地里的白起身子一颤,背心发凉,缓缓地接下了诏令,苦笑地看了看身后地兵将,他们地脸上充满了惊恐和诧异,更多的是不愿相信,秦王要赐死他们心中的“战神”?

    白起慢慢地站起身来,面向咸阳方向长叹一声:“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人之将死,平生之事似乎像电影片段一样,一幕一幕地再次涌现在脑海里。

    春秋战国篇·军魂·武士的刀(3)

    回忆之——成名之战·伊阙之战

    自秦商鞅变法以来,设立按军功授爵制度,凡是在战场上拼命地士兵,斩首一人可升一级。

    白起不安天命,崛起于草莽之间,从一个士兵做起,摸爬滚打近二十载,终于达到军功授爵的十六级(也是斩首授爵的最高一级的),升任为左庶长;

    公元前293年,穰侯魏冉举荐38岁的白起挂帅,出兵攻打韩魏联军,他终于站到了军队的领导阵营;此时是韩魏战术是扼守崤函,阻止秦军东进。

    双方对峙,秦国对阵魏韩联军,秦国主帅白起对阵魏国主帅公孙喜、韩国主帅暴鸢。从兵力看,魏韩联军共24万,秦兵力不足魏韩一半。可是越是在这种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才能凸显白起的主角光环。

    熟知兵法的白起采取避实击虚,先弱后强,将韩魏联军斩断,联军被迫分兵,主力军被白去围困于伊阙,二十四万大军被白起歼灭。

    伊阙之战后,白起一举成名,于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发兵攻魏一举夺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从此,秦有白起,所向无敌,为秦的东出崤函,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8年),为了扩大战果,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国,势如破竹,攻陷楚国国都郢,烧毁其先王陵墓夷陵,向东进兵至竟陵,楚襄王在兵败后,向东北方溃逃至陈,被迫迁都于此以自保。

    白起打的这一场战争被称作鄢郢之战,鄢郢之战,白起将兵数万,重创楚国此战后,楚国元气大伤,再也没有与秦国正面争雄的实力,国力日渐衰弱,沦为二等诸侯国。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3年),赵国与魏国联合进攻韩国,包围韩国重要城邑华阳。华阳之战再次彰显白起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出其不意的战略规划,华阳之战被称为“古典闪击战”,白起指挥战争的能力如艺术一般行云流水。

    时光飞逝,这些征战沙场的片段,一瞬间全部涌入脑中,快速闪过,惹得这位即将自戕的战士心有不甘。

    人生的辉煌——长平之战

    然而当镜头切换至公元前261年时,武安君白起的眼里却在光芒闪烁的瞬间失掉了色彩,那是他一生中的作战巅峰,但也是他人性的最难堪的一战。

    公元前263年,白起攻占韩国野王,上党郡是攻占韩国都城的必经之路,韩国君原本打算将上党献给秦国,请求息兵,谁知上党郡守冯亭不愿投降于秦,一个小小的郡守,有何能耐不愿投降,这背后的猫腻可想而知;

    于是上党成了一块炽热的肥肉;不知奸人辈出还是蠢材太多,韩国君出尔反尔,妄想把战火引到赵国去,于是转手就把上党送给了赵国。

    赵王起初犹豫不决。

    是否接住这个烫手的山芋,结果在平原君的劝说下,料想赵有廉颇坐镇,收上党也可以守住,于是便接收了上党郡,封冯亭为华阳君。

    上党之争,秦赵关系变得白热化,大战一触即发;

    公元前261年,秦王派王龁出兵,夺上党,接着攻赵,一泄心头之恨。

    王龁对阵廉颇,也算是实打实的强者攻守之战,王龁耗了三年之久,两军对峙,迟迟不出兵,都想着耗死对方。

    赵军40万,秦军近70万,秦军出崤函向东,隔着丛山峻岭输兵,后勤供给线拉的太长,损失是赵的倍数级差别。

    虽是如此,赵军虽只有秦军的一半,但赵国的粮食产量只有秦的三分之一,双方相持三年,耗尽了国库。

    赵王再也坐不住了,民间有传言,说廉颇怕死,不敢与王龁决一死战,惹的赵王大怒,临时决定更换主将,派出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前去替换廉颇。

    东边换将西边喜,秦王得知,喜不自胜,暗地里派出白起对战赵括;此战也就奠定了赵衰败的基础。

    赵括

    赵括虽熟读兵书,却未有过实战演练,加之临阵替换廉颇,鲁莽高傲,不在话下;

    然而白起是实打实的久经沙场,老将出马,要收拾一个书呆子的将领,轻而易举;

    事实证明,战神就是战神,那些兵法的内容,只有实践过,才能检验出兵法思想应该用在何时。

    白起抓住赵括的求胜心切,不断诱敌深入,佯装几次兵败,助长其傲气。赵括眼看打了几场胜仗,心念想兵贵神速,以快取胜,于是追着白起的散兵打。却不知白起多设奇兵,诱惑赵括出主力进攻。

    结果赵括中计,被白起分出的四面八方奇兵围困,不得动弹,此种阵型,在兵法中讲只有强行突围,赵括命十万兵马强行突围,却被打的落花流水,合军被分兵成三段,转而一一击破。

    秦围困赵军四十六天,赵军苦苦突围不得,粮草已断,军心动摇,自相杀食,不得不投降。

    四十万赵兵,一时间成了秦的俘虏,想到这里,武安君脸上泛起了笑意,他是这个时代的战神,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可是这四十万的俘虏,却在转眼间灰飞烟灭,因为白起坚信,上党之百姓,当年不愿归属于秦而归顺于赵,现在又想归顺于秦,如此反复无常,留着必成大患,他下令,坑杀全部俘虏;

    春秋战国篇·军魂·武士的刀(3)

    长平一战,赵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得信陵君窃符救赵,才得免遭灭国。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屠敌百万!拔城86!略地300里!

    复盘这些战役,伊阙之战是阵地战,三伐强楚是运动战,华阳之战是闪电战,陉城之战是攻坚战,长平之战是拉锯战+歼灭战,平原对拼需要战车和步卒,钳形攻势需要重甲和强弩,迂回战术需要轻骑和弓手,摧城拔寨需要工兵和剑盾。

    太史公司马迁称赞白起为“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结局

    然而杜邮路上的白起,想到这里,握紧了手中的刀,泪流满面,喃喃自语道:

    “我该死,长平之战,降卒四十万,我将其全部活埋,足以死罪,以谢亡魂!”

    将军的刀拔出,一刎血溅,战神陨落,长歌当哭,雷雨顷刻而下,一道雷光劈在了杜邮亭之上,白起尸身化作了一片飞灰,咸阳城内,闻着落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秋战国篇·军魂·武士的刀(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kx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