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同学们有充分的发言权

作者: 复旦金声缘 | 来源:发表于2018-08-28 20:16 被阅读0次

    李士金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1]

          ——课堂上同学们有充分的发言权

          芮丹 李士金 俞洁 喻蕾

    摘 要:一、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有学术价值;二、课堂生态实录,保持学生文字原貌,具体形象生动,为学界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和历史、学生学习心理等提供真实史料;三、以传承圣贤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高等教育之本质目的。 

    关键词:教学改革 生态 圣贤文化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袁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分节论述: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第二节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第三节 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第四节 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从标题可知,“绪论”中对于秦代文学没有专节论述,只是在开头部分论述之,与后面的四节并列,此种“绪论”显然不合规范。开头部分是总说,其中亦谈及汉代文学,既然是“秦汉文学”之“绪论”,如何在总说后对“秦代文学”毫无论述?袁编云“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纷争的局面,文学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样笼统的论述与秦朝统一后十多年的实际文学状况不合。袁编下文即云“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并没有给文学的发展带来生机,相反,由于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作空前冷落”[2],后文所述《吕氏春秋》、李斯的《谏逐客书》都不是秦统一后的作品。而袁编云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学“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便容易引起误解。袁编上文不出游编所述,却因为改换字句出新导致不少问题。看看游编的论述:秦始皇灭六国,完成中国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大帝国。为了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秦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那些改革,对生产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它又焚书坑儒,推行极端严酷的思想政治。这对学术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短短十几年的秦代,几乎没有什么文学可言,更谈不上什么成就。[3]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第一次坐到教室里时,看到李士金老师,让我着实惊叹了一把,最显眼的便是生动的脸上一撮白白的长胡须,光是相貌上便让我感觉到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鹤发童颜又看起来很有学问便是我对李士金老师的第一印象。他的眼睛炯炯有神,头发一丝不苟的梳在脑后,颇有仙风道骨的意味。与我大学以前上的语文课不同,在李士金老师的课上,同学们有充分的发言权,虽然上他课的人很多,但是老师还是尽量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尽管有的同学比较羞涩,不好意思讲,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李士金老师的喜欢。李士金老师虽然幽默风趣,上课方式自由民主,但是如果你仅仅认为他是一个以幽默无厘头而赢得学生喜爱的老师,那你就错了,他更准确的定位是位深刻的忧国忧民思想家。李老师不喜欢拘泥于课本给定的条条框框中,他更喜欢旁征博引,与同学们在自由的氛围下交流。在他的课堂上,我们知道了励志与修身,励志与修身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李士金老师鼓励我们重视修身与立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在李士金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懂得了苦难与梦想,谁如果惧怕苦难与失败,就不会拥有梦想与成功。李士金老师给我们举了很多例子,比如被拘的文王,陈蔡绝粮的孔子,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屈子、……李老师还原给我们的世界不似课本那般生硬刻板,它是有生命力,有人情味儿,有生活气息的,它也是残酷的,复杂的,真实的,是值得我们思考学习的真实世界。在李老师的课堂上,老师经常会让我们谈谈自己的收获或者就某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许多经典课堂对话已经流行在同学中间,如:“如果有时光机,你们最想生活在哪个朝代?这样,从这个同学开始啊。”“我想生活在唐代,因为唐代是一个以胖为美的朝代。”胖同学娇羞的说。“不错啊,很有思考啊。”“我想生活在清代,因为那里是穿越最多的朝代。”“对,你可以去演绎一部甄嬛传。”“我想穿越到唐代,因为我想当武则天,一句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顿时掌声一片,“你们要小心这个女同学啊,我得站着离你远一点啊……”“我想生活在……”课堂仍在继续,我打从心底喜欢这样自由的课堂,或许这才是大学课堂应有的氛围吧。我喜欢李老师的课,李老师的课让我身心放松,每个星期最期待的就是李老师的课,让我在自由中感悟人生,懂得了很多。(美院1302班芮丹081301016)

     王阳明:当行则行,不当行则不行

    李士金老师上课与众不同。第一眼见到李士金老师就被他超然脱俗的气质所惊倒,很像齐白石,有种自然的仙气,老师在课堂上不时用文言文交流,更增添一种语文的氛围。这才是大学语文老师的典范!李士金老师总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给予每个同学公平自由的发言机会。大家虽然不是一个班,但是能够融洽的相处甚至没有陌生感,我想这就是老师的魅力所导致的这种愉快的学习氛围吧。应试教育下的学生缺乏这种年纪该有的青春与活力,与西方的自由教育相比,在中国教育体制弊端的影响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动力,欠缺创新实践能力,中学教育因为一味的追求本科率而变得机械化,教育本就是开发学生的智力与提高能力的,孔子曾说过要因材施教,现在的教育越来越把学生教成全能,这根本就不可能。中国人越来越不能安定下浮躁的心,社会物欲横流,金钱权利其实都是过眼烟云,人一辈子获取再多的利益死后能带走的是什么?不会留下一片云彩的,只有知识能指导我们正确的方向,知识是纯洁的,它不会随着历史而改变,只会随着历史的前进不断洗涤不断升华。李士金老师心态很好,知道在这样的社会里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且保持自己的本心并且不轻易改变。老师喜欢引用孔子的话: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程朱的话:“存天理,灭人欲”,引用王阳明的话:当行则行,不当行则不行。湛若水的话:“随处体认天理”,他自己就是按照圣贤之道躬行实践的。我想这对我们大学生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能上李士金老师的课我很幸运,这是一堂人生课,永远怀着一颗做小石子的心为社会献出自己的力量。最后祝愿老师身体健康!(美院1302班俞洁学号081301029)老师温柔可亲,平易近人,一把胡子也是极有个性的形象。这就是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当时我就想:这大学语文课必然是一个丰富的活跃的不同以往的课堂。果不其然,老师的课堂不似之前的照本宣科,而是带领大家共同探讨作者以及课文本身更深层次的奥义。老师的课极富个人特色,抛开了以前语文课固定死板的流程。老师会让我们在上课前就事先浏览这一周所上的文章。所以,在上课前我们就对作者,对文章有了自己的看法。一开始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尽情的表达对这篇文章的或优美语句,或作者在文章中思想或者语言表达的错误,或自己读完文章后的自我感悟。这么做首先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最后解决了大课堂可能会出现有些人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遗憾。这是个一举三得的好方法,值得其他老师学习。然后他再说出自己的看法,传授自己关于作者的文章的知识,拓展了同学们的知识面,相较于以往的灌输型应试教育,我觉得这种授课方式更令我容易接受。大学语文课堂还有另一个亮点,就是老师用实际证据告诉我们,那些名人大家也会犯错,我们要有质疑权威的意识和勇气。老师多次强调,我们要抛开中学的那种应试教育,强调培养洞察力,欣赏力,理解力,创造力,阅读力,记忆力,协作力,写作力,分析力,想象力,控制力,思维力,言语表达力等等各种能力。让我们变得强大起来,且是从心里强大,由内而外的质变。总之,遇到老师非常的幸运,谢谢老师的谆谆教诲!(美院1302班喻蕾学号081301030)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文化传承是从上到下都不能不正视的重大课题,历史上君臣共建精神文明的一点史实,值得我们参考:《五经四书大全》及《性理大全》书成……上亲序之。临海陈燧常曰:“始欲详,缓为之。后被诏促成。诸儒之言,间有不暇精择,未免抵牾。虚心观理,自当得之,不可泥也。”《大明太宗孝文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二:(永乐十三年三月)丁巳,命第一甲进士陈循为翰林院修撰,李贞、陈景著为编修,仍命同纂修《性理大全》等。……这些史实都说明了当时君臣共同进行的文化建设工作主要在于加强孔孟程朱思想的指导地位。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一个时代的指导思想如果发生了动摇,人们将失去正常的精神信仰,而信仰危机是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根源之一。当时君臣对传统文化之敬重和向往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4]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李建业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135-136页。 

    [3]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33页。 

    [4]参见李士金著《理学思想内涵精神分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299-300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堂上同学们有充分的发言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qa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