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冰台】
路爱民,一听这名字就充满了时代气息。路爱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如果是农村的孩子或许只是有饿肚子的感觉,自己吃的都是些杂粮,按照现在的说法来说,一日三餐吃的都是粗粮,健康食品。但对于那个年代,总感觉似乎不符合那个社会应该有的样子。
而对于路爱民一家,或许更加不一样。他们路家,在无锡荡口那里属于高门大户,在前朝也曾有人在朝廷当官,属于官宦之家。到了民国年代,路爱民父亲,路邵明还是留洋海归人士。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回国参加祖国建设。除了路爱明父亲,他的几个姑姑都在民国时代去了美国,按照那个年代的说法,他们家是有着海外关系。
可在风暴来临的时候,没有一张树叶是能得到庇护的。路家也不例外,路家除了在海外的几个姑姑外,留在国内的路姓族人都受到冲击。当路爱民出生不久,父亲就被接受再改造,曾经参加的工程项目都被停止,被送去农村接受劳动人民的熏陶。
所以路爱民出生后不久,考虑到孩子需要抚养,除了他母亲要带孩子外,其他家族成员基本上都被赶到天涯海角,在路爱民懂事后,陪在自己身边的只有自己母亲。偶尔也会收到父亲或者祖父母从农村寄来的包裹,都是当地的一些土特产,给时不时会挨饿的小爱民有着饱腹的机会。
所幸的是,路爱民的同村人还是善良的,尤其是离开他们家不远的曹家,他们家是典型的工人阶级。他们家有一个年纪和路爱民相仿的女孩,曹熙媛。到了上学年纪,同村的孩子总会一起走,其他男孩总是有点看不上路爱民。因为在农村的孩子眼里,路爱民一点也不像男孩,唇红齿白皮肤白皙,哪里有农村庄稼人的样子,活脱脱像一个小姑娘。每次路爱民和曹熙媛走在一起,总会被人笑话。曹熙媛有点男孩子气,性格外向,而路爱民却内向,不爱说话,有时一开口就会红着脸。即使开始说话了,有时由于激动还有点口吃。这哪里像男孩子啊?
孩子们在一起最容易被人起“绰号”,于是乎路爱民被戏称为“丫头”,而曹熙媛却被称为“少爷”。丫头家的生活饮食都要靠路妈妈的劳作,农村的生活对于曾经的大家闺秀而言有多艰苦就多艰苦。想当初,路家都是有这丫头仆人服侍的,如今全部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劳作,不多久,曾经细腻的皮肤和手指,都被岁月磨得粗燥不已。也会在自家分到的自留地上种植一些蔬菜瓜果,这个改变有时路妈妈都不会相信。曾经拿笔杆子的双手,竟然也会拿着锄头下地干活。
村里人知道路家的情况,一个大家闺秀怎么能参加村里的劳动。村长也是路家人,对于路邵明的为人大家也是有目共睹。所以对于他的妻儿老小也会适当照顾。于是乎,路邵明去外地参加改造不久,路妈妈(闺名叫孙晓梅)被照顾到村办小学当代课老师。这对于孙晓梅来说这才是最合适的。可很多时候无意间做的好事,在无情的岁月变换里有时却会带来更大的悲哀。
2023.3.4
沪上 北风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