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多给自己一点正向积累
全文约为2300字 | 建议阅读时间6分钟
01朋友圈这个公共空间
人情有价,信任有价。
所谓的无价,指的是价格很高,高到难以估算的意思,这是一个夸张的修辞方法,并非混在一起,估不出来的意思。
自微信有了朋友圈以后,就从之前仅有的点对点空间,扩展出了一个由共同好友组成的公共空间。每个人家里都有这样一块公共区域,只要是共同好友都可以聚成一组在里面生活,每一组都既享有全部的空间,而各组之间又相互独立、互不打扰,多巧的设计,比物理空间的“你有我无”可牛多了。
但这些个公共空间还是有点限制,那就是空间是按时间顺序排序的,如果你想进更早的空间,先得把之前的空间也看了,哪怕只是一两秒的浏览,那也是时间不是?既然这样的话,随意拉屎撒尿可就不行了,所以微商之所以会被多数人屏蔽,因为他们刷屏的频率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人对其他公共空间的使用体验。
还有很多影响他人体验的事儿就不一一列明了,很多人说“我发朋友圈就是为了自己留存纪念啊”,那就请设置“仅自己可见”,相信这个功能都不陌生,如果非要说一句“凭什么啊?”,那就坦率承认“不仅仅想留念”这个事实,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注意力、时间、金钱,它们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回事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等价公式可以转换的。
注意,上面的所有建议并不等同于“不准发XXX”,你家的公共空间当然是你做主,但这里仅仅为了告诉你,乱发东西,可能会掉价。
02人如何以群分
每个人在本质上都是销售。
销售什么呢?销售你自己,这是我们进行交换的前提,婚恋、职场等无一不是互相兜售的过程。当日常的各种行为渐渐多起来以后,我们对其他人,其他人对我们都有一个潜在的心理定价,这个心理定价会影响到很多东西,比如信任之类的,就是这个心理定价的副产品之一。
为什么说人以群分?因为我们有很多需求,交流的需求、交换的需求等等,在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动态调整对象,我们更倾向于选择与志趣相投的、价值观接近的、自身价值对等的对象相处。
这个过程很动态,不仅你的环境、价值、偏好的改变所会影响它,你的相处对象也一样,这就非常不稳固了,因此,我们一生中绝大部分的人都是与我们短暂相遇,然后不见。
所以人以群分的“群”也一样在不停变化,有人身边的“群”越来越牛,有人身边的“群”越来越Low,这都是由于自己的改变,接着与另一群人相互吸引后的结果。
03阴暗面收割
我们经常看到朋友圈里会转各种各样的信息,比如说最近两天很火的“罗一笑的捐款门”事件,有多少人转了那篇煽情文?我相信这里的读者应该不多,如果你转了,请去面壁。
你真的相信这件每转发一次就给捐1元的善事吗?还是说你平常做人做得实在太坏,自己都看不过眼,才需要这样的方式来安慰自己做了件好事呢?
这事儿跟“点蜡烛”、“朋友圈尽孝”等事情的区别是,后者是你的阴暗面大爆发,前者是你的阴暗面被人看到,然后被收割了,注意啊,收割的是你的阴暗面,而非你的同情心等善良面,千万不要以为转发的人就很善良。
我们常说买的没有卖的精,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买家通常需要临时做决策,而卖家是有充分时间思考和布局的,所以并不是卖的人比你聪明,而是思考时间比你长,信息比你多。捐款这事儿在你动脑前人家就动完了,就算最后引起大规模事件,在公众的众目睽睽之下顶多也就捐50万,大规模事件表示已经炒红了,而炒红了以后,那50万就根本不够看了,大可以风风光光捐出去,所以左右都亏不了。
我曾经在《没有拼尽全力,就先闭上你的嘴》中的第一点就写道:能自己搞定的,尽量别麻烦他人。一个人的求助是该有优先级的,把自己的内层资源耗尽,才有资格照着资源的标签,按感情亲疏向外层扩展,否则就是占便宜,耍流氓。
罗一笑的那个自称有多爱孩子的爸爸,他在求助前拼尽全力了吗?根本没有,他的多套房产都还在,虽然他表示有两套房没有房产证,但我们都知道,那只是不想贱卖的借口而已,真要砍一半价卖,有没有房产证都有的是人接盘。
不过这并不表示他爱钱多过爱孩子,只是他还有法子掏别人钱就不愿意掏自己钱,甭管钱是用来干嘛的。
这个世上有太多比他更爱孩子、更需要钱、真正已经山穷水尽拼尽全力的人,却可能因为没有一次好营销,或是拉不下脸收割他人的阴暗面而拿不到钱,不得不说是一出无声的悲剧。
为什么会无声呢?因为某些会营销的人声太大了,还有一帮人在后面吆喝,其他没有这个技能或没有那么厚脸皮的,就被这些人间接杀害了。
我相信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固执地愿意相信自己做了好事,而且还会说,“我做了好事是做给自己的,他坏是他坏,我管不着”。那是当然,谁会承认自己笨呢?很难的,而承认自己笨的又恰恰都是不笨的。
04积累和损耗
有很多人说“‘P2P观察’这个公众号或是小铜人这个公司可能真的因为此事大为受益,但只要能帮到小朋友,其他公司敢做我也一样转”,你看,多么豪气干云,而且我相信,只要有类似的东西,他们真的都会转的,比如“99%的人不知道,这样吃致癌!”……
如果你们有心观察,就会发现经常转这类信息的,往往都是同一拨人,且拥有类似的特点。他们固执地相信世界如他们心中所想,且异常执着地把朋友圈当作垃圾场,所以甭管你是干啥的,你敢做他就敢转。
然后呢?他们真的会吸引到类似的人群,再然后呢?他们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每个人都有个价,这是我们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到的,但这个价不太直观。人情也好,信任也罢,它们既可以被积累,也可以被消耗,仅仅是不那么容易被察觉。
你的每一次优秀文转载,都会吸引欣赏同类文章的人向你靠近,而你每一次被阴暗收割或智商收割的时候,也同样会有被收割的人向你靠近,这就是你在公众场合的所有行为导致的“人以群分”的结果。
因此你需要十分谨慎地判断:什么是优秀?你希望你身边的都是什么样的人?那你就去做相应的事。
所以不要以为只是动动手指,举手之劳。你的每一次正确都有积累,同样的,每一次失误也都有损耗,只是最后造成了一个大的、显眼的结果时,你更愿意相信是别的原因导致的而已。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高价值的人,但价值是比出来的,99%的人都值1块钱,你值10块,你就是高价值的人;99%的人都值100万,你值10万,也是低价值的人。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这篇文章对于“正态价值分布”里的大多数来说,是没什么用的,甚至有人会反感。不过那又如何呢?我又没有打算搭救他们。
因为不管怎么救,在岸上的总归只能有一小撮。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