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红与黑

作者: Roland123 | 来源:发表于2018-07-21 18:26 被阅读4次

华为的与黑

作者:罗之然

最近,华为大规模组织搬迁至东莞的消息,又刷爆了朋友圈,而就在两年前,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一篇名为《不要让华为跑了》的微信公号文章同样成为了民众广泛热议的话题。

华为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国人那颗敏感的心。如果有人问,当今中国的制造业,有哪家能够称得上国民级企业,那无疑是华为了。

从来没有一家制造业企业像华为这样,受到我们如此多的关注。

无论是跌宕起伏的中美贸易战,还是涉及到自主创新、芯片国产化的中兴事件,亦或是老生常谈、小生常聊的中国实体经济现状。每当讨论这一系列的热点话题时,人们总是条件反射式地联想到华为。与美国打贸易战,要扯上华为,自主生产芯片,也要拉上华为,中国实体经济突围,还是要指望一下华为。

我想,此时已经73岁的任大教主,肯定压力山大。一家通信设备及智能终端供应商,却承载了14亿国人的,核心科技自主生产梦,高端制造、实体经济崛起梦,也许,可能还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梦想太多了,就怕华为承载不了。可惜的是,连能够和华为一齐,共同“分担”这些梦想的企业,在中国,我们都很难找到。

华为华为,中华有为,大家热切的期望,就像一把悬在华为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催逼着华为,不断快跑前进,不仅向前,而且步伐要快。难怪任老爷子的忧患与危机意识,总是显得那么强烈。完不成年度业绩,事小;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受挫,事,可就大了。

01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标杆式企业,我从不吝啬用最漂亮的语言,来赞美华为,因为它实至名归。那么,华为到底有多强大呢?

2017年,华为的销售收入为6036亿元,净利润474亿,净利润率7.9%,毛利率40%,人均创收高达335万。账面上,躺着令人咋舌的近1800亿现金类资产。

任正非针对此前媒体热炒的34岁员工清理事件,他说,华为是没有钱的,老爷子也太谦虚了,茅台格力这些大蓝筹大白马们,账上也不过几百亿的现金,如果华为都没有钱,那中国大多数实体企业都没有钱。

国内相同领域的竞争者,刚刚从美国那,死里逃生的中兴通讯,去年的收入为1088亿元,为华为的六分之一,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6亿,为华为的十分之一,净利润率仅4.2%,毛利率31%,人均创收146万,账面上大约300亿的现金类资产,简单一比,高下立判。

可能国内大多数消费者,开始了解华为,还是源于它卖的手机,毕竟to C总比 to B更容易吸引大众的眼球,提升市场知名度实际上,华为最主要的业务是销售通信设备,这部分收入依然占到华为2017年总收入的60%。

在通信设备制造这个市场,无论国内国外,向来竞争激烈,而中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基本放开了这一领域。当时还是行业小透明的华为,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上百家竞争者,还有来自海外市场,实力不凡的巨头 ,如思科,爱立信,朗讯,阿尔卡特,诺基亚等。这里面的任何一家,都不是好惹的主。然而,仅仅过了38年,华为就用它亮眼的市场数据以及财务数据证明了自己,从当初的丑小鸭一跃成为了白天鹅,实现了从矮穷挫到高富帅的完美转型。这中间的曲折艰难,恐怕只有华为早期,那帮“以奋斗者为本” 的员工才能体会得到了。

根据IHSMarkit今年3月的一份最新行业报告,在去年全球通信设备整体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华为逆势而上,市场份额从25%增长到28%,从而超越了排在前面的,瑞典老牌巨头爱立信,正式成为业内的执牛耳者。从公布的财务报表上看,即便在不考虑个人终端业务的情况下,华为去年3663亿元的销售收入,仍然超过了爱立信的2013亿瑞典克朗(约合1510亿人民币)。销售收入已经连续三年下滑的爱立信,在2017年,净亏损达到350亿瑞典克朗(约合263亿人民币)。

如果当初,爱立信没有将旗下的智能终端业务卖给索尼,相信它会在华为面前输得更惨。

如果华为仅仅是在toB的市场深耕细作的话,恐怕今天,还会有很多人不知道中国这家隐形巨头。华为能够成为国民级企业,应该得益于它在智能手机业务方面的突飞猛进。2017年,华为消费端的业务收入已经占到整体收入的40%,为2372亿元,同比增长32%,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也已经连续6年保持增长。

可以说手机业务,已经成为华为不可或缺的输血利器。

华为在国内,最早做的手机是小灵通,不过那个时候,它好像也不太重视这项业务。它的终端业务开始 C位出道,应该就是在 2007年第一代 iPhone发布之后华为乘着智能手机引爆的移动互联浪潮,迅速推出千元机,基本确立了华为在这个档次的地位,随后便开始,有计划,按步骤地向中高端智能手机进军。

时至今日,华为依靠Mate系列、P系列,稳坐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头把交椅,其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厂商的地位,亦相当稳固。根据全球知名调研机构IDC的2017年度报告,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1.542亿)排名第三,仅次于苹果(2.158亿)和三星(3.114亿)。

从当初的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到今日的华米欧维(华为,小米,OPPO,vivo),一路走来,华为始终占据着行业有利地位。2017年,华为手机均价为1550.6元,相对于刚刚在香港上市,均价为881.3元的小米,很明显,华为已经基本摆脱了低端廉价的千元机市场。

02

华为有如此的成就,与它在通信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是分不开的。而技术优势则是华为长期,高强度研发投入的结果。

华为对研发(Research& Development) 到底有多重视呢?给出一些数据,去年华为的研发支出近900亿元,占全年收入的15%。全球市值排名第一的苹果公司,这一比例也只有5%。按照万得的统计数据,去年一年,A股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支出占比,不超过营收的 5%,近 3500家公司里面,研发支出超过 100亿的,屈指可数只有 7家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石油(这个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只有少得可怜的186亿,仅是华为的五分之一。

根据彭博社发布的,2017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的排行榜上,华为高居全球第6位,是唯一进入TOP50的中国企业,仅次于亚马逊、Alphabet、三星、大众以及微软。

而代表中国新经济的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加起来的研发投入,不过才400多亿人民币,连华为的一半都赶不到。更别说与亚马逊,Alphabet,三星,微软等数以千亿的研发投入相比了。

03

近些年,部分中国企业纷纷出海游泳,开始推行“走出去”战略,但其中的大部分,不是喝了一肚子的海水,就是已经溺水身亡,成功游上对岸的,少之又少而华为早在1999年就实行了出海战略,而且采用的都是高附加值的游泳姿势 —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华为目前已经在海外十余城市设立了研究所,包括美国硅谷,日本东京,印度班加罗尔,德国慕尼黑,瑞典斯德哥尔摩等。

华为早就在雇佣全世界的高科技人才,来为自己服务。

Jack马曾说,国际化与全球化不是一回事。虽然他常常吹水(毕竟人家曾当过老师,嘴皮子的功夫不是盖的,有时候还用英语和你吹),但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企业的国际化无非是在海外,开几家分支机构或者办事处,以此证明海外有业务,有生意而已,但这不能等同于全球化,一家真正全球化的企业,海外收入占比至少应该超过30%,并且,应该雇佣数量足够多的海外员工。

截至2017年,华为的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营收占比超过70%,海外员工人数占比近20%,员工本地化率也已经达到70%。

华为,已然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巨头。

华为在智能手机领域,与处在一线的苹果、三星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它在通信设备领域,已是当之无愧的头号玩家。正常情况下,如果我们给华为25倍的市盈率,那么它的市值大概在1万亿人民币左右。这是个什么水平呢?中国市值过万亿的公司,目前只有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外加中石油、中移动、中国平安、腾讯以及阿里巴巴。也就是说,华为一旦上市,将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市值过万亿的高科技制造企业

根据海外媒体最新的爆料,华为内部制定了一个秘密的“达芬奇计划”。该计划表明,华为早就开始谋划布局AI芯片了。看来 ,美国政府也阻挡不了华为的加冕之路了。

分析了这么多,举了这么的例子,如果仅仅是为了在维基百科里写一段诸如Huawei is a Chinese multinational high-tech giant 的话,未免使本文有点肤浅。既然文章题目是红与黑,自然要谈到华为不那么伟光正的一面。

04

有阳光的地方,自然会有阴影。

晚上,一到10点11点,华为深圳总部周围的出租车就会立马多了起来,很多司机师傅早早就在公司门外候着,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华为员工下班的高峰期,可以揽些生意。据说,华为为了鼓励员工加班,为10点以后仍在加班的员工报销回家的路费。

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拿两个人的钱 ” 的华为,加班程度是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的。这也常常导致华为员工,要么没结婚,要么,已经结婚却在离婚的路上。难怪民间流传着“娶女不取招行女,嫁男不嫁华为男” 的俗语。

不仅仅是华为存在严重的加班现象,中国很多互联网公司,比如BAT,网易,京东,360,新浪等等,都有非常普遍的加班文化。超过常规的工作时间不仅透支着员工的身体,更威胁着他们的家庭。

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996制“企业,大部分都是轻资产型或者知识密集型,而这类企业最大的资产就是自己的员工,最大的成本支出也是自己的员工。因此,无论是站在企业的角度,还是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他们一定会尽可能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使每个员工的产出最大化,从而能够在人员开销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利用员工创造的价值。

虽然员工熬夜加班,有可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但这总比增加人手所带来的额外成本,来得划算。

企业家总是比我们要精打细算。

如果我们的视野再开阔一点,在当下中国各行各业,上至公司老板、CEO;下至普通上班族、打工仔,实际上都存在着“拼命三郎“式的工作状态。连任正非都曾愤愤说:“为什么成功的外国公司的大老板成天打高尔夫球,而我们的高层领导疲惫不堪?”。

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养成,加班已经成了国人的一种工作习惯,加班时长不仅远超欧美,连“过劳死”一词的诞生地,日本,都被我们甩在身后。早在十多年前,中国社科院的一篇报告就说,中国人均劳动时间超越日韩,已成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

加班文化在中国大行其道,颇有市场,原因至少有三点。第一是制度上的,目前中国的劳动法不完善,形同虚设,很多企业常常不了解或者直接无视之,而工会组织在维护员工权利方面,不像欧美国家那么有效果。第二是文化上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企业把加班当成员工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大加宣导,从而使加班的做法渐渐被人们所接受。

第三,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那就是竞争残酷的社会环境。

刚入职场的小白需要加班,因为他们要升职加薪,要攒钱买房;步入中年的职场大叔需要加班,因为他们要养家糊口,要cover医疗,教育等各种开支,还要防止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年轻毕业生,同自己抢饭碗。

政府官员需要加班,因为他们要在不长的任期里做出政绩,以求升迁更快;做生意的老板需要加班,因为他们要在宏观经济的寒冬里,让企业存活下去。

加班文化不可怕,可怕是它所反映的全社会,各阶层的紧迫与焦虑感。

黑格尔说:“真正的悲剧不是出现在善恶之间,而是出现在两难之间”。也许,华为不遗余力地鼓励员工加班,只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无奈选择而已。

05

没有任何成功是简简单单,理所当然的。有人靠尖端技术;有人靠关系背景;有人靠机遇与运气,还有人,则是什么都靠,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

客观地讲,我本人一直非常反感阴谋论,有些纯粹是商业世界里面的正常现象,却被很多人大肆炒作。坊间一直传言,华为几十年奇迹式的增长,主要因为它有军方背景。准确地说,华为的股东只有两个,一个是华为的工会;另一个则是任正非,其中任正非持股 1.4%,其余的股份,均是华为员工通过工会来持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员工持股计划。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代企业股权制度下,股权不能等同于投票权,持有的股份多,也不一定在公司享有发言权与投票权,这要看股权的种类以及公司自己制定的章程。在华为,任正非对于公司重大决策仍保有一票否决权,就单凭这一条,任正非可以说将华为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与阿里巴巴,京东等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同股不同权,非常类似。日本的软银虽为阿里的第一号股东,但他并不能控制阿里巴巴,只可以享受阿里巴巴的分红收益。同样的道理,刘强东持股京东15.8%,却拥有80%投票权,是京东至高无上的皇帝。因此,那些说阿里巴巴是日本企业的,真的可以洗洗睡了。

大股东不等于控股股东,控股股东也不等于实际控制人。

把中国军方硬往华为身上扯,显然是毫无依据的。尽管华为确与中国军方有技术上的合作,但这也代表不了什么。一家公司如果被自己国家的军队选作是合作伙伴,反而说明这家公司的技术是相当有含金量的。因为很多尖端技术,最开始都是在军事领域应用,军方的科技一直是前沿科技的代表。事实上,像亚马逊,苹果,谷歌这些科技巨头都与美国国防部以及中情局(CIA)有广泛的合作。

华为背靠中国军方的传言可能源于其创始人任正非的军人经历。毕竟,作为华为的灵魂人物任正非,在创业之初,是一名解放军退伍军官(副团级)。华为内部推行的军事化管理,也与任正非十几年的军旅生涯息息相关。他本人坚毅,硬朗,自我要求甚严的工作作风,也是深受部队的影响。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企业家王石、柳传志,也都当过兵,都是部队出身。

创办华为之前,任一直在部队里面从事军事科技的研发工作,之后复员转业,在深圳南海石油集团下面的一家子公司,担任副总。然而,由于自己经营管理出现失误,致使企业连年亏损,任在原单位怕是待不住了。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已是南海石油的高管,结发妻子孟军,也和自己分道扬镳,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事业与家庭的双重打击下,任没有选择退缩与逃避,反而在43岁的不惑之年,下海经商,筹资2万多元创立华为,足见其军人本色。

06

中国,是人情味很浓的国家,在家靠父母,出门真得靠朋友。在中国的商界,更是如此。

我始终相信,任正非最初在商界能够立足,靠的不仅仅是他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长达十四年在军队里积累的人脉关系包括老领导,老战友们,无疑给了他强有力的帮助与支持。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略,任正非的前岳父孟东波(前妻孟军的父亲),曾担任四川省副省长(副省级)。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那些渴望成功的人,都会想尽各种办法,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市场的,技术的;官方的,民间的;台面上的,台面下的,去达到他们的目的。

成立不久的微软是如何拿到大公司IBM的订单?也许是盖茨的个人魅力,亦或者,是微软的技术优势。但我想,如果盖茨的母亲,不是华盛顿大学的校董,也不是华盛顿第一州际银行的董事,更没有在担任全美劝募协会主席的时候,与协会成员、IBM的CEO共过事,恐怕,IBM都懒得正眼瞧一下微软。

西方各国一直担忧华为受到中国政府控制,这大可不必。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下,中国的政界商界,自古以来走的都比较近,尤其是做大了的企业,看看我们的邻居,韩国政府与三星的例子就知道了。华为,能够成长为现在的巨无霸,自然离不开中国政府的政策照顾,国内银行的资金支持。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如果我们不加以大力扶持,那我们还去扶持谁呢?难道,让政府花纳税人的钱,去扶持贾跃亭的乐视网吗?

成功的企业都是相同的,不成功的企业则各有各的缘由。

 07

随着改革开放进入第40个年头,不少民营企业逐渐面临着权力交接问题。古人云,三十而立,今年已是31岁的华为,也需要好好考虑接班人问题了。

2018年3月23日晚间,华为宣布,在公司任职19年的商界女强人、任正非最铁的搭档,孙亚芳女士,辞任董事长,原监事会主席梁华接任。同时,任正非的副董事长职位,正式由其颇受外界关注的女儿孟晚舟(任正非与前妻孟军所生)接替。

现任董事长梁华应该只是暂时的接班人,属于过渡期。不出意外的话,46岁的孟晚舟将是华为新一代掌门人。

韩国有一部特别火的电视剧叫《继承者们》,而在中国民营企业界,则正在上演真实版的“女继承者们 ”。比如,新希望掌门人刘永好之女刘畅,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之女宗馥莉,联想掌门人柳传志之女柳青,碧桂园掌门人杨国强之女杨惠妍,还有我们的华为公主孟晚舟等。这些二代们,要么女承父业,要么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任大教主的掌上明珠孟晚舟,一直被称作,最低调,最务实的企业二代。1993年就进入华为工作的她,从基层做起,一干就是25年。还没有接替父亲的教主之位,她就已经是华为的CFO(首席财务官),掌管着中国最大民营企业的财务系统。虎父果然无犬子。

其实,任正非还有一个儿子,叫任平,这次他没有入选华为新一届的董事会。由此看来,任老爷子是不打算让其接班了。这位任公子给外界的感受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平白无亮点,网上与之相关的信息几乎没有。相反,姐姐孟晚舟则颇受华为元老们的认可与欢迎。此次顺利接班,估计也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

73年前,爱德赛的长子亨利二世,开始出任全美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福特汽车的董事长;62年前,小托马斯·沃森接过父亲的权柄,开始担任蓝色巨人IBM的总裁;26年前,罗布森·沃尔顿接替父亲去世留下的空位,出任零售商巨头沃尔玛的董事会主席;今年,90岁的李嘉诚正式退休,长和系将由长子李泽钜执掌……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华为“任正非时代”已徐徐落下帷幕,“后任正非时代”已缓缓向我们走来。

深得任老真传的Cathy孟,能否延续华为王朝的辉煌?我们拭目以待。

全文完,感谢亲的阅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许可,禁止商业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华为的红与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tk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