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389835/c2f345e70bb38ab6.png)
曾看过这样一段小视频,大致意思这样说:中华几千年的历史写下来,只不过是几页纸,个人的一丝半点成就,与浩瀚的历史长河相较,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得岀,千万别把自己太当回事的道理。
回想自己或身边人,总把自己的作用,把自己能做得点成绩,常挂在嘴边,认为别人再怎么辛苦劳累,都比不过自己的奉献,因此也经常性标榜自己,认为离了自己,地球不转了,或转不好了,这样就成了典型的太把自己当回事的表现。
当然,这样的理解不是针对某件事,或某个人,而是想表述人们生活实践中,常常存在的一种心理或一种现象的共性。
最近,在学习《论语》,其中有许多的经典理论,也能对应到此。
比如: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生活中,有时候一味前行,走到一个阶段,受周围环境与心理作用,往往会有激进的情绪,认为自己付岀了很多,没有得到回报,对领导,工作,家庭,孩子,有了这样的心理波动,做事的忠诚度,尽力程度就会打折扣。
产生自己为什么要这般努力,尽责,这般奋斗又为了什么的茫然,由此,如得不到适当的疏导,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消极情绪,这样前行多少有些懈怠。
孰不知,自己的每一次忠心耿耿,每一份努力,每次孜孜不倦的奋进,其实都是在为下一个行程积累和铺路。
那种平云直上,很多时候仅是限于纸上,多数人前进,都是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德行与当下的前程匹配了,一种水到渠成的飞跃。
再说与朋友相交这个点,两个无论是从发小,还是同学,朋友,能相交相处,一是缘份,再一就是某些性格爱好相近,相吸,那种媚上,巧言令色的交往,常常只会是昙花一现,真正沉淀下来,还是愿意彼此依附,这样的前提下,忠诚度是问题吗?信任度要权衡吗?
当然真正的朋友,也不一定非要江湖传言的两肋插刀的豪爽,一定要有一个基准和底线,在彼此有困难,有过不了的坎时,能站岀来,搭把手,当然信任的前提,要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将心比心,不能一任无理要求或无度的索取。
然后,再回到太把自己当回事这个点上,忠于谋者,是本份,能尽心尽力做人做事,同样也是历练修行的过程,如果因此恃宠而骄,因为一点点成就,过于将自己看得太高,太重,往往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同样,为人友,为人子女,为人父母,做到尽善尽美不易,但凡事竭尽全力,余下的由它去足矣,如果常常认为自己做得多,别人做得少,心有偏袒了,信就少了失了,往往无论是对谁,都不能达观。
唠唠叨叨一通碎碎念,分解的,对照的,也不知是否贴切,就想秉承一种理念,不要标新立异,将自身或自己的作为,融入了滚滚的社会大潮中,那么你会发觉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渺小,只有汇入,积少成多,才能成为一种气势,一种力量。
个人观点,不当之处指正,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