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个月的反复练习,一周的紧张准备,今天下午,终于把参展作品寄出了!
这次投的是天津第三届临创展,需要提交两幅,一幅临帖,一幅创作。
我现在练的章草,适合写小字,而投稿要求六尺以内,用拼贴的方式比较好,就是写多张小幅的,再拼成整张的,形式多样,自己设计。
这是我第一次写这种拼贴的形式,以前只是看别人的,以为就是把一张张小的,直接贴到大纸上。
结果,直到送去拼贴的那天才知道,根本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投稿要求不能装裱,不可以有两层,那么每一张中间链接的距条,就需要一条一条的裁下来,再拼到一起,最后四周根据需要加边,也是拼上去。
反过来看背面,每个拼接的地方,粘胶的宽度只有一毫米!
我这两幅作品,中间露出来距条最细的是两毫米,这个活,要求装裱师傅做得特别细致。
所以不是每个装裱店都能做,即便能做的因为实在太费功夫,在活儿忙的时候,也不愿意接。
还好老师有相熟的师傅,我们师兄弟几个就都在那家一起做了。
师兄写小楷,拼贴的难度和我的不相上下,这几个作品拼贴下来,耗费了师傅一整天的时间。
若是直接写整张的作品,写完直接成稿、邮寄,哪怕踩着截稿日期寄出都可以。但是我们这种形式,就一定要多提前几天,万一拼贴上遇到问题,就耽误了。
有人可能会觉得,书法作品,字写得好不就行了,形式搞那么复杂干什么?一张纸写完不就好了!
因为现在写得好的人太多了,书法圈也卷啊!
评审在审稿的时候,就跟高考作文打分一样,每个只看几秒钟,就决定你能不能进入下一轮,若是连整体效果都不吸引眼球,那根本走不到终审阶段,也就不会有细致评价你的字的机会。
如果走到最后,评审发现这两个人写得都很好,从字上已不分高下,那只能再比较这些外部审美,作品形式、纸的质量、印章的使用等等。
据说有些投国展的大神,舍得下血本,会用上千块一张的陈年手工纸。
大师兄那副小楷作品上,用了26枚印,他那一个匣子印章价值也要上万。
任何兴趣爱好,走到极致,都是要氪金拼装备。
师兄说,谁都不会一下子投入那么多,都是一点点积累的,写到某个程度,需要什么就入手,不知不觉就攒下来了。
师兄还说了一些我没有注意到的地方。
他说,这次两幅作品为一组,如果入展了,展出时是要放在一起的,那就要让人能看出来这是“一组”,所以两幅之间要有“对话”,不能形式完全一样,要有对比,有呼应。
我这两个就可以,一个横条屏拼贴,一个竖条屏拼贴;一个上下是白色,一个上下是黑色;两个上面都有印章。
其实我在设计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些,只是随心所欲,心里喜欢这样,就这么做了,没想到误打误撞,还算和谐。
凡事只有亲自经历过才懂,看再多听再多,也不如实际做一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自己经历过一遍,以后再去看展,欣赏的角度就又多了一层。
虽说研习书法是一个向内探索的过程,本身并无绝对的评价标准,但若是要求一个“结果”,定一个“目标”,就多少会带有一丝丝功利色彩,那就逃脱不了人类设置的重重规则。
有比较机制的地方,就一定会走向内卷。
之前老师还说过早些年的一些投展手段,各种钻规则的空子,简直脑洞大开,让人不禁感慨,国人的聪明才智用在研究规则上,真是用到了极致。
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规则逐步完善,到了我们这几年,评审已算比较公平了。
那就更要拼实力,没有捷径可言。
已提交的作品就好像被收上去的考卷,能得多少分就交给阅卷老师了,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尽人事,听天命。
每次考试的得分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些题错了,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好,把考试当做复习。
能不能入展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准备这次投展作品的过程中,又解锁了哪些技能,提高了多少,以赛代练。
这幅创作的作品还没有完善,需要继续反复打造,下一个山西的展在前面等着。
这一周都在紧锣密鼓的写作品,没有在简书更文,计划要看的书也没看,作业自然也没写……
感谢最近几天依然关注我和点赞支持的友友们,接下来我要努力写文了!
#齐帆齐2022年写作营 第67篇 1566字 总106715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