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职业规划

作者: 恒之馨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2-05-28 17:59 被阅读0次
远见:职业规划

经常听到很多关于职业的讨论或提问:

二十多岁的时候,会问,我到底做什么好?我的第一份工作做什么会是一个比较好的起点?我怎么样积累我自己?

三十多岁的时候又会质问自己,我怎么三十多岁了还这样?三十多岁的时候,都怎么怎么样了。

四十多岁的时候又纠结,我拿什么跟这些年轻人去拼呢?我的体力在下降,我的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可能也不够快。

五十岁的时候可能更加焦虑了,我怎么能站好职业的最后一班岗,不要过早地被干掉?怎么能够持续发挥余热,让自己依旧过得有价值?

所以,在不同的阶段,都会遇到职场上的一些迷茫。

那么有没有一个方法,或者有没有一个思路,让职业生涯更强、更高、更远的策略,让职业生涯发展得更好。

远见:职业规划

一、树立正确职场思维的五个数字

树立正确的职场思维。看了这五个数字,再想想自己的情况,确实觉得自己之前的职场思维不够有远见。

第一个数字:62

从现在到退休,你还有多少年的职业生涯?就是用62减掉你现在的年龄,这是一个概数。

大多数的人都严重低估了职业生涯的长度,所以可能在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就过于注重近期的一些东西。一个短期规划,6个月到12个月;中长期的,3年到5年;长期的,5年之后都算。可是,你的职业生涯有四十多年,那你怎么样去规划你的职业生涯呢?

远见:职业规划
第二个数字:10,000小时

你要精通一项技能,或者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所需要的时间。但并不是在所有的技能上面,所有的人用一万小时,都一定能够精通或者掌握。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在其他的专业领域,都需要很长时间的专业练习、刻意练习,你才能够达到。

有意识地重复做同一件事,你才能把这件事做到极致。这里面有几个概念:

第一个:做。你不能只是想,你得去做,你得去练。

第二个:同一件事。你不能今天做做这个,明天做做那个。这不叫积累,这叫尝试,到最后你成不了一个领域的专家的。因为你一共就这么多时间,你在这方面积累,那你必然就要放弃在其他技能积累的时间。所以,专注加上不间断地刻意练习,才能够掌握一项技能。

一个关键点,叫作有意识。就是你得不停地琢磨,我下一次怎么样比上一次做得更好?我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我能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改造?所以,有意识地去重复做同一件事,才能够把这件事做到极致,才能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就会发现一个巧合,就是每一天你做同一件事,差不多三个小时,你的精力就耗尽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三个小时,这是一千个小时,十年刚好一万个小时,是不是跟一万小时理论很像?

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要想一想,到底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在我整个职业生涯结束的时候,到职业生涯的第五十年,我所希望达到的是什么样的程度?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所能做的刻意练习、我所能做的技能的培养、专家领域的这种深耕是怎么样的,才能够达到书中所说的“远见”的境界?

第三个数字:40岁

这个数字揭示的是什么呢?假设你的人生的财富是100的话,那你在40岁之前,你能够获得多少?40岁之后能获得多少?按照统计的结果,40岁之后能够挣的财富,占到你整个人生,或者整个职业生涯财富的85%~90%这么多。

但是它揭示了一个道理,就是大家不要这么急。如果你拉长了看,你今天挣一万还是一万二,对你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本没有影响。所以你选择的依据,压根就不应该是挣多少钱,而是能不能让你的职业生涯走得更远。

第四个数字:很多

每一个人微信的平均好友数量是128人,工作之后会增加20%,因为很多同事、业务伙伴会变成你的好友。

但就会有一个问题,是不是你的社交联系人越多,对你的职业帮助越大,或者说你的职业发展就会越好?并不是你的社交联系人越多,对你的职业发展就越有好处。原因在于,你的联系人越多,其实里面占据弱关系的比例可能就越大,就是点头之交,只是认识。

第五个数字:几个

那么,什么样的人对你的职业生涯有帮助呢?这就是最后一个数字:“几个”。

就是对你的职业发展有直接影响力的,作为你职业发展的支持者的,到底有多少人?比如,你的老板。你的直接老板一定是对你现在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那个人,他对于你的职业发展到底起到支持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你在这一个阶段,职业发展得好还是不好,顺畅还是不顺畅,快还是不快。

那么还有其他的一些人,就是你的关键同事。比如,整天跟你在一块儿工作的其他部门的同事,或者和你同一个部门的跟你有业务往来的同事,都是你的关键人物。

还有对决策者有影响力的人。比如,在一个公司里面,董事会现在在想,接下来我要提拔一些高管了,这些人可能我都不认识,但是因为我们是投资方,所以我们会提一些建议,这个人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他才能够成为这个职位的高管。实际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在影响一些人的职业发展,但其实他们根本不认识这些人,这些人也不认识他们。

所以有一些人我们不认识,但是他们对我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可能会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想办法去认识他们,想办法了解他们如何影响决策者?或者他们做决策的依据是什么?他们看重什么?然后自己要展示出来,这些可能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利。

远见:职业规划

二、三大关键职场燃料

第一个:可迁移的技能

就是当你换一个工作岗位、公司、行业后,依然可以持续地让你的职业获得好发展的技能。

那具体都包括些什么呢?

比如你通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你是不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当你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你可以把它拆解,你可以去分析它,然后你可以去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说服式的沟通,它有目的指向性,就是你要让对方同意你?还是要对方支持你?还是要对方做什么?

完成任务的能力。就是当你面对一个已经存在的问题时,尽管它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已经有解决的方法,而且解决的方法很清楚,但你是不是真的能够按照解决的方法,把这个问题解决掉,把这个事做出来?就是执行力。

有一个问题、有一个路径,你能不能把它做出来?中间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你有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些困难,然后把这件事做成?这叫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人才引力。什么叫人才引力呢?就是当你换一个工作岗位,或者是换一个工作,或者是换一个行业,到底有多少人还可以来支持你,还可以成为你的助力?

基本的职业素养。这些东西可能学校没有教过,但是在职场当中又特别重要。发保密邮件,写总结。我要跟人访谈、聊天,我能不能很清晰地去设计一个访谈提纲?等等,这些都会成为你可迁移技能的组成部分。

第二个:有意义的经验

当你经历了这些事之后,它会在你现有经验,或者是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点,让你持续往前走的这样一些经验。

什么叫作无意义的经验?比如坐地铁,我天天上班坐地铁,天天都在重复这些事,但是它并没有增加你的任何能力或者是经历。它可能会有乐趣,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办法让你更进一步,所以它就是一种无意义的经验。

有意义的经验还包括什么?比如你尝试一些新的事物。有一些新的任务出现,或者是开拓一个新的市场,或者一个新品上市,那么谁去做这件事,谁实际上就是在积累有意义的经验。

而如果我选择不去做这件事,我在旁边看着,经验就不是我的。我到最后如果要更进一步,如果要去承担一个新品的发布工作,或者是开辟一片新的市场,我是缺乏这部分经验的,所以它可能会束缚我未来的职业发展。

第三个:持久的关系

关系金字塔分五层。

第一层,联系人。凡是你有联系方式的,QQ、微信等等这些联系人,都在最底下。

第二层,专家团。就是当你有一个特别具体的问题,你想咨询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去咨询?

判断你的专家团是不是有充足的储备,你可以罗列出来现在能够想到的、跟你的职场发展有关的、所有有可能遇到的具体的问题。然后去看,你是不是针对每一个问题,都有那么几个人能够成为你的专家去问。

当你咨询了这些人之后,你是不是可以获得“我觉得这个问题已经获得解决”的效果?如果没有,或者还有不足,那么就需要考虑补充专家团的人。

第三层,关键同事。就是对你的职业发展、职业进展有直接作用,或者有关键作用的人。

首当其冲就是你的上司,直接老板,因为他对你所有的职业发展,在当期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的。还有就是和你日常工作非常紧密的这些同事,老板的老板。

按照你日常工作接触的频繁程度,或者是说能够决定你做成一件事,或者做不成一件事的影响程度,综合考虑下来,列一个名单。这个名单不需要太长,一般就是五到十个人。

你要判断他跟你的关系状态。

关系状态分成三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叫作正向。他支持你,他希望你的工作能做得更好,他希望你能获得成功。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他会希望来帮助你。

第二种状态叫作负向。你做这事做成了,对他没什么好处,甚至可能有时候他会有阻碍,他不希望你能做好。

第三种状态叫作中立。可能是完全对事不对人。他不会因为这事是你做的,就特别想支持你;也不会因为这事是你做的,就特别反对你。而是本身这个事他支持不支持,这个事他反对不反对。

第四层,就是支持者。他可能不是你的同事,他与你职业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他一直是你的支持者。他可能不会就你每一天的工作怎么去做得更好给你提建议,但当你有需要的时候,他会帮你去思考应该是怎么样的。

这种人比你资深的或者是比你有经验的人,是可以从上往下,或者是从前往后带着你往前走的人,那么这些人是你的支持者。

最上层:你自己。在人的一生当中,只有一个人能够陪着你走完你整个的职业生涯,就是你自己。没有任何一个人,比你自己更有资格和更有责任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

所以,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要想做得好,必须自己得琢磨。自己琢磨完了以后,才可能去找到你的支持者,你才可能会去识别你的关键同事,你才可能去拥有一个庞大的专家团。你整个的人际关系的体系和生态,才能够变成更适合、更支持你往前走的一种职场燃料。

远见:职业规划

三、选择工作的四大黄金问题

我们通常都会有迷惑的时候,我不知道应该怎么选,要干什么,什么对我是最重要的。

是什么原因呢?可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不知道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不是很清楚,你自然没有办法用这个目的,去衡量摆在你面前的这些手段,并且判断哪个是更好的。

对于职业发展而言,哪四大黄金问题能帮你理清你的目的呢?

第一个,学习。我现在所处的职场环境、职位和我现在的状态,我是不是正在学习成长?
第二个,影响力。我所做的事情,我所从事的这份职业、工作,是不是对其他人、对公司,乃至于对行业、对社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力?你有没有这种价值感?
第三个,乐趣。我做这个事,我有没有感觉到乐趣?我是不是特别喜欢,而且特别愿意做这个事?
第四个,奖励。我做了这个事,是不是获得了足够的奖励?当然,这个奖励不仅仅是你的固定薪水,它包括所有的奖励,比如你的奖金、你的福利、你的假期、你的股权等等。

所以用这四个维度来看,我们怎么去评价我们现在所处的职业的环境,和我们可以选择的未来的职业环境?

把这四大黄金问题,分别放在四个领域——学习、影响力、乐趣和奖励,然后你拿100分去进行权重分配。就是你认为你现在的工作,在现在这个阶段,这四项对于你的重要程度是怎么样的。

比如你认为学习最重要,学习可能占到60%的重要程度,奖励可能占到30%的重要程度,你还剩10分可以在其他两个维度进行分配。

有了领域,有了权重之后,你就可以给自己进行一个评分,就是你现在所处的工作,每一项的打分是多少?10分满分,6分及格,你认为现在你这份工作,在每一个领域的分值是多少?

怎么计算这个分数呢?就是用你的权重乘以你的自评分,把百分号去掉,最后会有一个数字。然后把这四个数字加总,你会得到一个总数。这个总数如果在700以上,就证明你现在的工作是一个还不错的工作。

举了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假设在这四个领域,我的权重是平均的,每一个都是25%。然后我的自评分,我认为在我现在这个工作当中,学习打9分,我很满意我的学习情况,我每天都能学到新的东西。影响力7分,还不错,至少及格了。乐趣6分,稍微差一点,不过也可以接受。奖励6分,也是可以接受。所以这样乘下来,25x9+25x7+25x6+25x6,最后算下来700分,这是一个还不错的工作。

假设同样一个人,自评分是一样的,但这个时候我对于权重有调整。比如,我认为在这个阶段,我的学习是最重要的,我希望快速积累,我学习的权重是60%;然后我影响力的权重是10%,在这个阶段我不追求有多大影响力;乐趣也是10%,我也不追求有什么乐趣;奖励是20%,会相对好一点,但是也没那么重要。

我维持原来的自评分不变,学习9分,影响力7分,乐趣6分,奖励6分,最后得出来的总分是多少呢?790分。比刚才的700分要高对吗?

核心的原因就是你最看重的学习,它的比重从25%变成了60%。但因为你对它的自评分是最高的,是9分,就导致了你的职业价值总分比较高。

另外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说我权重不变,我比较看重奖励,我想赚更多的钱,奖励的权重是60%,学习20%,影响10%,乐趣10%,然后我现在进行打分。那么学习5分,影响力3分,乐趣4分,奖励9分,这个时候算下来是710分,还不错的一个分数。

但如果我们仅仅调整其中一个因素,当你最看重的奖励,在原本给你9分的情况下,今年收成不好降薪了,或者奖金没有达到预期,使得你对这一项的自评分从9分减低到了5分,这个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这个时候会发现,你的职业价值总分就从710分,瞬间掉落到470分。

所以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当你在选择一个职位岗位职责时,你一定要想清楚你在这四项当中最看重的那个领域,这个职位或者这个岗位,是不是真的能够让你获得的评分比较高,是不是让你特别满意。

比如,你追求的是学习,那你在这个岗位上的学习,是不是真的能够让你满意?你追求的如果是回报,它是不是真的能给你带来很高的回报?你追求的是乐趣,你做这个是不是真的很开心?如果是,你才应该去选择,因为它的价值会比较高。如果不是,你可能要非常谨慎。

但是我们看到太多矛盾的例子。我们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应该看重的是学习,就是我怎么样能够快速成长,多学一些东西,让我的职场燃料储备多一些。所以,在职业生涯的早期,成长、学习这一项的权重,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比较高的。

而到了职业发展中期,就是你已经有一定的积累了,那这个时候你看重的是什么呢?可能看重的是回报。就是我是不是能够真的获得财富的积累,能够获得应有的奖励。

职业生涯的后期和末期,可能也功成名就了,也不怎么缺钱了,可能很多人更看重的是我工作做得开不开心、有无乐趣意义影响力?

很多知名的首席执行官,在职业生涯的后期去做慈善事业。慈善事业可能是挣不来钱的,但是他们会觉得有乐趣,有影响力。

年轻的人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在理性地做权重分配的时候,他明明也会把学习的权重分配到最多,比如学习占60%。可是,他选择的是那个给钱多的,然后又觉得不快乐,因为没有学到东西,到了一定的程度又觉得上不去了。

随后有中年危机,又迷茫了。我不想放弃已经达到的这个程度的高薪,我想选择一个薪水更高的一个工作,但是发现我的学识可能到不了那里,怎么办?所以就很尴尬,很迷茫。

所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之内,在一定的阶段,要把“什么对于自己来讲是更重要的”想清楚,之后一定要按照这个去进行选择,把这个真的当作一个选择的标准。通过这样理性的自评分的过程,去判断职业价值是高还是低,从而做出一个对自己长远发展更有利的选择。

每一年做一次职业价值的评估,不仅仅是评估过去,还要评估未来。比如,我到了12月先做一次评估,总结一下,今年从头到尾,当初设定的权重是什么?我的自评分是什么?那么我这一年的职业价值总分是什么?

然后我展望明年,我希望我的权重做什么样的调整?我的自评分可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它会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好处?

比如学习对你特别重要,但是你的自评分可能在过去一年没有那么高,那在新的一年,你就要想办法去多做一些能够让你学习到新技能,或者体验新东西的事情。

比如,领导有一个新的任务没有人接,这个时候你就跳起来说这事我做,那么它是可以让你在这一项上不断发展进步,让你获得更高的自评分,让你的年度职业价值变得更高。

远见:职业规划

四、职场路径向导

职场路径向导,它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就是在职业生涯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决策点和十字路口,我们会面临选择。如果我们很简单地去比较两个选项的优劣,比如这个挣钱多,这个离家近,这个轻松,就会很容易做出一些基于短期需求的选择。

我最近特别缺钱,我就选这个挣钱多的;我通勤特别痛苦,或者说最近下雨天,下雨天赶车特别不好,我就可能说我要找一个离家近的工作,但是它对我们长远的职业发展可能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选择。

我们应该怎么样去选择呢?应该在看重职业选项细节的同时,去考虑我整个职业发展和职场路径应该是怎么样的。具体怎么做呢?你要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或者在现阶段你能够看到的、假设的、可以达到的一个职业理想。

小的时候老师都问过,长大想干什么?你可能会说想当科学家,想当明星,想当宇航员。如果你真的很严肃地去思考这件事,真的有可能会变成你的一个可以达到的职业发展目标,如果你确实立志于此,那么通过这个工具是可以帮助你达到的。

第二个问题,你目前手上有什么职场燃料?目标都很清楚了,那么你得搞清楚你现在在哪儿。
第三个问题,你需要什么样的职场燃料才能实现这个终极理想?具体怎么画呢?有一个图大家可以看一看,就是你要写出来,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比如,我要在二十年内成为一个首席执行官。那么接下来你要写你目前所拥有的职场燃料,比如说你有什么样的技能?把你现在具备的所有技能、你有什么样的职场经历、你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全部都写出来。

既然当首席执行官是一个未来的职业理想,你要具备领导力、决断力、洞察力,诸如此类的这些技能。

那么经历呢?比如,你至少要管理过一个公司,你至少要成功地度过了一次金融危机,你至少要有成功地管理一个业务单元,并且让这个业务单元获得蓬勃发展的经历,诸如此类,也把它列出来。

人际关系也是一样。有没有董事支持你?有没有下属能够支撑你?

你还可以去看很多首席执行官写的自传、个人传记,在里面就可以看到特别多能够支撑他达到首席执行官层次的一些职场燃料是什么。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拓展自己的思路,就是说我现在如果只能看见首席执行官,但是除了首席执行官,其实还有讲书这回事,那我就想,我是不是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讲书人?

当你接触的面越广、越多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更多的可能性。那接下来就是去了解每一个可能性,它所必备的职场燃料是什么,然后你就可以做出选择了。

摆在你面前的这些选项,职场路径ABC,当你通过职场路径的时候,你能够学到什么东西?你能够积累什么样的经验?你能够具备培养什么样的技能?你能够积累什么样的人际关系?这些是不是让你更进一步地去靠近你想要达到的那个理想的职业状态?

如果是,这就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如果不是,不管它表面上是多么诱惑,多么光鲜,多么有意思,可能都没有办法把你送到你想去的那个位置。

远见:职业规划

五、职场生涯的三大阶段

怎么能让你更强、更高、更远,所以到最后才回到主题。职业生涯四十到四十五年,如果把它分成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可能有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我们怎么去度过?

第一个阶段:添加燃料,强势开局。

这是一个准备、储备的阶段。以前可能觉得我要找一份好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特别重要。我的第一份工作会做多长时间呢?至少也得三到五年。其实远远不够!真正能够让你储备足以支撑你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职场燃料的时间,可能会长达十到十五年,但很多人低估了这个时间。

在这个时间应该要做什么呢?就是不停地去尝试探索,可能会充满了尝试和错误。这是一个让你自己了解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什么做得进去,什么做不进去的过程。它能帮你去发现你自己,定位你自己,找到你职场甜蜜区。

我们所要追求的不是一个神话般的工作。就是这工作是完美的,我在每一项都可以打分打到九分,我既能学习又有很好的回报,同时还有乐趣。这很难,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这个阶段更重要的,一定是通过不停地尝试学习,去找到自己擅长喜欢什么?能不能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步积累,让你精通某一项技能?或者在某一个领域成为专家,成为别人的专家团?甚至成为别的公司的专家团,甚至成为别的行业的专家团的成员。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开局就会有一个非常强势的表现。

第二个阶段:锚定甜蜜区,聚焦长板。

在第一个阶段,我们是尝试补自己的短板。比如,我演讲不行,我就去练演讲;我领导力不行,我就去培养领导力,等等。在第二个阶段,就要锚定自己最擅长的那个领域,把这个领域做到极致,让自己变成一个专家。

大家肯定都听过木桶原理。一个桶是由很多木片组成的,这个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个木片,因为水到这儿就溢出来了。可是在现在的职场,为什么我们觉得木桶理论不再适用了呢?是因为不可能一个人做所有的事,不可能一个人去打所有的木板。

而是你要做成一件事,你自己就是一块木板。你要跟很多木板凑到一起,把这件事做成,所以做成这件事,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那么你需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让你自己变成最长的那个木板,这件事、这个公司、这个行业,不是因为你的存在而受到制约,而是因为你的存在,有可能走得更远。

第二个阶段持续的时间非常长,有可能会持续到五十岁,甚至是更久的时间,这是作为你的聚焦长板,真正能够让你职业生涯达到顶峰的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要做的事情,是用擅长什么、爱好什么和世界需要什么这三个很重要的维度,来衡量、寻找和锚定你的甜蜜区。

你可能擅长很多事,或者在很多领域都有可能成为专家,成为一个在这个行业里面最牛的人。但是你擅长的是不是你爱好的,它能不能带来一个长久的精神上的回报?

因为如果你爱好的也是你擅长的,但是是这个世界不怎么需要的,那也没用,因为它没有办法变成一个长久的职业发展路径。

所以,一定要把这三者结合,就是你擅长什么,你喜欢什么,和世界需要什么,来选定你的甜蜜区。

精通的秘诀是意愿和时间,所以职业发展时间的长度会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长,它能够持续的时间,也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更持久。

我在中间能不能换一个锚定区?我在这个领域做,做得我觉得没意思了;或者是做着做着,我觉得这个世界不需要我了;或我觉得我的技能不够了,我想换一个方向去发展行不行?

可以!而且对于某一些特定的职业而言,这是必然的。比如,对于一些职业运动员,比如踢足球的,到了他退役的那一天,他一定会转变他的职业,他至少不再是一个球员了。

一个一线球队,可能有二十几号人。几个教练呢?主教练一个。所以,不是所有球员最后都能变成主教练,也不是所有球员最后都能变成俱乐部的拥有者。

当你可能在一个特定的行业,必然会面临二次职业,或者是二次创业的选择,那这个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能够决定你能不能转型成功,能够决定你在另外一条路上能走多远的,就是你做你本身那份职业的同时,积累了多少职场燃料,你具备了多少可迁移的技能。

如果作为一个球员,他只有踢球的技能,甚至没有教人踢球的技能,他在球员的职业生涯结束之后,就很难再去找到一个继续发展的空间。

有很多非常有天赋的球星,在这过程当中也挣了很多钱,但我们再一次在新闻当中听到他们的名字的时候,就发现这人已经坐牢了,或者这人已经破产了,或者这人酗酒,已经生活得一团糟。

就是因为他们在做球员的时候,并没有积累足够的职场燃料,没有积累足够的可迁移的技能。所以导致他们在这个职业方向停止的时候,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另外可以发展的路径。

可能有一些人的职业的通用性是比较强的,但是有一些特定的职业,确实通用性没有那么强。有一些是一个定数,就到了那个时候肯定没了,结束了,你必须得重新找活。

而有一些是一个风险,比如我可以干一辈子,但是中间也有可能会遇到比如裁员,或者是公司倒闭、失业等等情况,需要面临二次选择。

不管怎么样,大家始终记住,就是能够维持你职业生涯整个长度发展的,就是你具备多少职场燃料。如果你有足够的职场燃料,二次点火也是能够升空的,也是能够把你送到那个预定的位置上的。
最后阶段,优化长尾,发挥持续影响力。

接近退休,甚至是退休以后发挥余热。这个时候,可能你工作的重点已经不再是去奋进,不再是去创造,而是培养新人,带一带后辈,或者是在其他领域发挥一些作用。

你的职业生涯,会比你想象的要长得多。首先,在起始阶段、积累阶段就比想象的时间要长得多;在中间,你可以达到顶点、积累财富的时间,也比想象的要长得多;最后,即便到了职业生涯的尾端,我们依然有很多的选择,可以让我们的职业生涯延续下去。

在这么长的职业生涯当中,我们要有长远的目光,而不是看我今年、明年、三年、五年。

远见思维叫作少忧虑,多行动。

所以请大家不要做过多的考虑,不要有过多的忧虑,拿起笔来,找一张纸,按照介绍的这些工具去画一画,去打一下分,然后去规划一下你未来的职业,想要达到的顶峰是什么样的?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对职业发展具备远见!

随笔/恒之馨

相关文章

  • 职业规划:远见

    克莱顿:他们大都将职业生涯当成一场短跑比赛,然而事实上,这是一场至少长达45年的马拉松。他们更关心下周二的升职加薪...

  • 远见:职业规划

    经常听到很多关于职业的讨论或提问: 二十多岁的时候,会问,我到底做什么好?我的第一份工作做什么会是一个比较好的起点...

  • 职业规划《远见》笔记

    远见 布赖恩·费瑟斯通豪 01 远见思维:多行动,少忧虑 2020-04-02 20:42 第二阶段是聚焦长板的时...

  • 读后感|《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个阶段

    《远见》是一本关于职业规划的书籍。 我知道这本书是因为在007不出局的战友群中,有位作职业规划师的陈老师,每天给我...

  • 职业规划中的《远见》

    再次重读《远见》这本书,我看到18年在书上职业理想那一栏我写下的“大学老师”,那时的我刚读研究生,就已经开始...

  • 喜欢找小姐的大熊

    1、 大熊没有远大抱负,没有职业规划,父母的远见让他进了高铁学校,刚好中国的铁路事业高歌猛进,他有幸毕业后就被分配...

  • 远见告诉你:多行动,少忧虑

    远见一书讲的是作为一个职场人应该如何定位自己,如何拥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本书分为三大主题,十三思维或问题的阐述。是...

  • 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

    在做决策的时候,《远见》这本书给了我觉得还是蛮实用的一个工具。在你选择职业规划的时候,要考虑这四个方面的维度: 1...

  • 远见-开启35年的职业生涯

    知乎上有个问答, 有哪些书看完后会让人很后悔没有早看到,里面有一本关于职业规划的书反复被提到《远见》,之前总是想职...

  • 晨间日记

    今天读《远见》,书中开篇就写实现职业规划需要做的五件事,其中有一条是“进行100小时测试,了解自己目前时间投资状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远见:职业规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ziprtx.html